虚阁网 > 二战将帅系列 > 布莱德雷 | 上页 下页
三〇


  4月1日下午,步兵正在推进,德国12架双引擎“容克”式轰炸机来袭击第2军的观察指挥所,3颗重磅炸弹炸死了巴顿的副官理查德·N·詹森、1名吉普车司机和1名坦克手。英国联络官查尔斯·邓菲及布莱德雷的副官卢·布里奇等人受伤。布莱德雷在炮弹爆炸时距詹森15英尺,几乎丧了命。吉普车和步枪被打得遍体伤痕。詹森的死使巴顿深为悲痛,对英国人享受空中支援的不满一下子爆发了出来,他给亚历山大写报告严厉谴责科宁哈姆。亚历山大也不买帐,反而说第2军写“虚假报告”,并以嘲讽口吻要第2军不要再“作丢脸的事”,把其失败归罪于空军。事实上,本森的装甲部队进展太慢,但近距离空中支援全都给了蒙哥马利。后来,特德通过艾森豪威尔才将此事平息,艾森豪威尔也一度想向马歇尔发急电请求辞职。

  巴顿表面上接受了科宁哈姆的正式道歉,但私下里仍继续大发雷霆,他把矛头指向艾森豪威尔对英国人的软弱和纵容。艾森豪威尔几天后还写信告诫巴顿,责备他沉不住气,要他极力维护盟国通力合作的伟大目标。

  本森的部队在敌人的顽强抵抗中陷入了困境,毫无进展。亚历山大责备沃德,井向艾森豪威尔建议撤掉沃德的职,艾森豪威尔同意了,但要求亚历山大向巴顿提出,由巴顿亲自办理此事。巴顿接到亚历山大的信,又是恼怒万分。他虽拿定主意要撤掉沃德的职,但对英国人有偏见,以为他们又在责备美国人。这位战场上最铁石心肠的巴顿最后把解除沃德职务的事推给了布莱德雷。

  沃德是布莱德雷的亲密朋友和老上司,布莱德雷深知沃德的失利缘于气候和暂时的困境,解除其职有欠公允。面对亚历山大和巴顿对沃德的不信任,也出于维护第2军的最高利益,布莱德雷执行了任务,但他认为这是“战争期间分配给自己的最难的任务之一”。

  意外的是,沃德平静地接受了这一切。回国后,马歇尔又给这位老部下1个装甲师,他得以东山再起。

  巴顿对本森也大为不满,甚至驱车直上前线责令本森继续前进,不惜代价取得战果。沃德离开后,巴顿把欧内斯特·哈蒙从摩洛哥调来,代替了沃德。

  4月17日,本森的先头部队终于和蒙哥马利的先头部队会师。不过,他们并未完成封锁盐沼防线和袭扰敌军的任务。

  蒙哥马利的第8集团军并未彻底围歼敌人,轴心国部队撤到了盐沼防线以北。亚历山大拟在右翼以北袭击轴心国部队,组编第9军完成其任务。安德森的部队和第2军的第34师被抽去由第9军军长约翰·T·克罗克指挥。4月8日,进攻发起,赖德的第34师遭炮击而陷入困境,克罗克责备赖德,并通过盟军战地记者将失利传遍了全世界。巴顿和布莱德雷本来就对抽调部队不满,新闻媒介又谴责第2军,使得巴顿责怪艾森豪威尔“比英国人还英国人”。

  亚历山大企图作出把第34师从前线撤到后方整顿的决定,布莱德雷和巴顿愤慨至极,强烈抵制这一决定。他们认为,第34师是国民警卫队第一个调赴非洲参战的师,此举将毁灭该师并产生强大的政治影响。最后,布莱德雷从亚历山大手中把赖德的师要了回来。

  在突尼斯最后决战阶段,第2军仍然无多大作为。蒙哥马利步步进逼,将轴心国部队压到昂菲达维尔,并准备坚守。最后,布莱德雷勉强获得亚历山大的同意,让第2军参加进攻比塞大的战役。他们的位置处在安德森战线之后,准备沿地中海沿岸开辟自己的补给线。

  正在此时,巴顿必须回摩洛哥去准备进攻西西里的计划了,他在突尼斯多呆了两周,但战局仍未见分晓。4月15日午夜,布莱德雷正式接手第2军,交接是秘密进行的。巴顿在离开前,在日记中评论艾森豪威尔是“好一头蠢驴”。他对艾森豪威尔的软弱耿耿于怀,但对布莱德雷大加奉承和赞美。布莱德雷奉劝巴顿少说为佳,停止批评艾森豪威尔及英国人。巴顿表示回到摩洛哥后听从劝告,免开尊口,并希望与布莱德雷再度共事。

  巴顿在第2军的短暂日子里,大刀阔斧地整顿部队,取得了神奇的功效,这也为布莱德雷奠定了基础。至此,第2军还没取得惊人的胜利,巴顿未能分享打胜仗的喜悦。布莱德雷不喜欢巴顿的虚张声势,但很庆幸自己熟悉了这支已恢复战斗力的部队。

  布莱德雷也对艾森豪威尔牺牲第2军的利益而“偏袒”英国人的做法不满,但他不像巴顿那样锋芒毕露,而是沉着冷静地维护第2军的利益。更重要的是,布莱德雷常将自己的想法深藏起来,从不在公开场合批评艾森豪威尔。

  旷日持久的北非战争到了最后决战阶段。蒙哥马利缺乏速决战的勇气,不敢穷追猛打,采用了近乎堑壕战的战术对付隆美尔。布莱德雷已经接手第2军,他是否比巴顿更有作为,在决战阶段大出风头?这的确是一个谜。正是:决战前夕掌实权,战事纷飞难预测。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章分解。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