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大仲马 | 上页 下页
二四


  逃出虎口的比利丹,掌握着奈尔塔里的秘密,胁迫王后让他当上了宰相。从此,比利丹与王后展开了明争暗斗。比利丹把菲力普写的纸条交给了戈蒂叶;但王后很快就设法从戈蒂叶手中偷得这致命的把柄。然后,她就无所顾忌地撤了比利丹的宰相职务,并把他打入囚牢。她在比利丹临刑之前到牢里来,打算凌辱他一番;却不料比利丹还掌握着第二个秘密武器:原来他叫莱奥奈尔,是玛格丽特少女时代的第一个情人,曾与她生过两个儿子;后来,玛格丽特的父亲罗贝尔公爵发现了这桩丑事,玛格丽特便命他杀死公爵;最后又强迫他出走,派人将与他生的两个儿子溺死。王后听说比利丹妥善保存着当年行刺的证据,怕他揭露真情,只得重新任他为宰相。

  王后和比利丹的斗争在继续。她勾引比利丹去奈尔塔,以便捕而杀之。比利丹一面让戈蒂叶代替自己前去奈尔塔,一面密报国王前去捉奸。突然,比利丹和王后得知菲力普和戈蒂叶就是他们从前的私生子。他们立刻赶往奈尔塔,戈蒂叶已被王后的人杀害。正在这时,国王派来捉奸的人也赶到,将王后和比利丹双双逮捕。

  严格地说,《奈尔塔》并不是历史剧。它与史实相距甚远。14世纪初的王宫并不在卢浮宫。当时也还没有宰相之职。而据史书记载,国王路易第十发现玛格丽特王后和两个妹妹有与人通奸之嫌,将王后闷死于一座古堡,将两个妹妹送进修道院;与奈尔塔并无关系。不过,1832年的法国观众已经习惯于浪漫主义戏剧对史实随心所欲的处理,他们看重的只是戏剧本身所流露的感情和情绪。

  在《奈尔塔》中,比利丹这个人物所含有的重大的社会意义,给他们以满足。比利丹后来诚然扮演了玛格丽特王后的帮凶的角色,但在整个戏中,他是作为玛格丽特的对立面、王家淫威的揭露者而出现的。特别是他在第一幕中的那段激昂慷慨的独白,真可谓锋芒毕露,痛快淋漓这些女人,你们没有猜到她们的身份吗?……你们没有发现她们想必是些高贵的妇人吗?……你们在驻地谈情说爱时,见过多少这样白皙的手,见过多少这样冰冷的微笑?你们没发现她们的服饰是多么的富丽,声音是多么的甜蜜,目光又是多么的虚伪?是的,她们是高贵的妇人!……

  法国人民在1789年革命中推翻了封建君主的绝对统治,又在1830年7月革命中摧垮了复辟王朝。这两次革命,不是把国王送上断头台,就是迫使国王狼狈出逃。在人民心目中,世袭的君王从来不像现在这样贱如粪土。正因为如此,金融资产阶级在七月革命后把又一个君主强加在人民头上,只能激起他们的愤慨。《奈尔塔》对王室丑行的无情的鞭挞,自然会引起观众强烈的共鸣。

  《奈尔塔》在艺术上也是别具一格的。法国戏剧史上,还从来没有人把如此复杂多变、曲折回环的故事结撰得如此严密和巧妙。戏一开始,从三武士接到神秘的邀请,便勾引起观众强烈的好奇心,然而这只是最低的起点,接下去,戏剧兴味一场比一场浓烈:意外的良宵;突然的谋杀;死里逃生;摇身一变而为王后的情人、国家的重臣;转眼又成阶下囚;东山再起,官复原职;得知受害者是自己的儿子;陷入自己布下的罗网;双双伏法。偶然,驱动着情节的发展;巧合,使剧情绝路逢生。每一步都是那样变化莫测,又是那样必然无疑。通过这出纯以情节取胜的戏,大仲马提供了从此迅速发展起来的情节剧的范例。

  2. 幕后的纷争

  《奈尔塔》受到了极其热情的欢迎。仲马在描述首演盛况时写道:

  “剧场在沸腾。人们感觉得到巨大的成功,它就充满在空气中,用鼻子就可以闻到。”全剧终了时,人们高呼着作者的名字:弗雷德里克·加雅代!

  上演的《奈尔塔》系由加雅代初稿,雅南修改,仲马定稿。何以观众只呼唤加雅代的名字?原来雅南主动放弃了署名,加雅代又不希望仲马署名,按上演前的协议,首场演出的海报上写的是“作者:加雅代和×××先生”。

  可是,首演成功的第二天,阿莱尔先生却突然更换了海报。这一次,剧作者改为“×××和加雅代先生”。仲马见了,立刻火冒三丈,跑去找阿莱尔:

  “你这不是存心要看我和加雅代先生的好戏吗?!”仲马气急败坏地诘问道。

  “亲爱的朋友,稍安勿躁。我们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要是加雅代大吵大闹,就会引起轰动的议论。他至少该为这出戏做一点贡献才是。哦,你以为写出杰作以后,说一声‘没有我的份’就完了。不!不管你乐意不乐意,全巴黎都知道是你写的!”

  说加雅代对《奈尔塔》毫无贡献,显然是不公允的;不过仲马对这个剧本施展了妙手回春之术,却无可否认。

  仲马与阿莱尔说话之际,门房送来加雅代的一封信,要求把“三色先生”排在第二位。阿莱尔立即回信表示拒绝。加雅代毫不迟疑地提出控告,他赢了这场官司:法庭判决《奈尔塔》只能由加雅代一人署名。

  但是鬼心眼的剧院经理就这样做了不花钱的广告。

  不过,阿莱尔耍这番心计是大可不必的。《奈尔塔》的上演纪录表明,它自身的魅力足以吸引广大观众。即使在现代法国戏剧舞台上,大仲马的《亨利第三及其宫廷》和雨果的《爱尔那尼》都已几近绝迹,《奈尔塔》却仍拥有它的欣赏者。它累计上演已达数千场之多。

  由阿莱尔有意无意挑起的纠纷并未到此结束。为了《奈尔塔》的著作权问题,加雅代和仲马之间的笔墨官司打了将近30年。1834年10月,二人还曾真枪实弹地决斗了一场。4位证人的备忘录,对这场决斗作了概要的叙述:

  1834年10月17日下午

  2时3刻,文森树林

  在我们起草了第一份备忘录以后,两位对手被带到相距50步远的地方,他们将相对前进,直到相距15步为止。加雅代先生首先到达界线,第一个开枪;仲马先生第二个开枪;全未击中。仲马先生声明不愿到此罢休,要求继续战斗;直到分出死活。加雅代先生表示接受;但证人们拒绝再装子弹。仲马先生建议以剑继续战斗;加雅代先生的证人拒绝。

  在决斗场上未能解决的纠纷,最后却和平地解决了。1861年,当圣马丁门剧院要重演《奈尔塔》时,加雅代在致该院院长富尼埃的一封信中写道:

  今天,在您重演此剧之际,我允许您甚至要求您,把我的合作者亚历山大·仲马的名字同我的名字写在一起。我要他证明,我已经忘却旧时的纷争,而只记住我们昨天的美好关系,以及他的无可比拟的天才和为《奈尔塔》的成功做出的巨大贡献。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