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哈里·S·杜鲁门 | 上页 下页
一六


  §第五章 波茨坦会议——锋芒毕露

  时势造英雄,第二次世界大战将苏联的斯大林、美国总统罗斯福、英国首相丘吉尔推上了历史的舞台,表演代表正义的“三巨头”。他们的联系十分频繁,但成为决定重大事件的“三巨头”会议更是闻名遐迩。

  德黑兰、雅尔塔都因此而著名。杜鲁门代替了罗斯福当了总统,但他却远没有“巨头”的声名。也许,1945年7月的波茨坦会议因为两个巨头的先后缺失有些缺乏光彩,不过,对于杜鲁门本人,这是他最好的学习机会:他第一次参加国际首脑会议,第一次会见斯大林、丘吉尔,他将与英国苏联共同解决战后一系列棘手的问题杜鲁门刚刚当上总统,心里就开始盘算着与苏联、英国首脑的会晤。在欧洲战事的末尾阶段,他始终与两国首脑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对有关问题紧急磋商。

  1954年5月4日,杜鲁门召见霍普金斯,准备派他去苏联。5月19日,他电告斯大林将派霍普金斯和驻苏大使哈里曼与他进行会谈。临行前,杜鲁门叮嘱他的特使转告斯大林,美国不会拒绝严格履行它所承担的一切义务,也希望苏联履行它的义务。第二天晚上,他召见了约瑟夫·戴维斯,希望他去伦敦,并致电丘吉尔。5月23日,杜鲁门宣布了关于他的特使分别前往莫斯科和伦敦的消息。

  从5月26日到29日,戴维斯大使在棋盘别墅和唐宁街10号同丘吉尔进行了私人会谈。丘吉尔迫切地想知道英美苏三国首脑会议的具体日期,并表明了他将代表的立场。26日,霍普金斯会见了斯大林和莫洛托夫。到6月7日,他们会谈了好几次。第一个问题就是三国首脑会见的事。斯大林答复,他将在杜鲁门所愿意的任何时候进行会晤,并且说,柏林的郊区,做为这样一次会议的地点是适宜的。杜鲁门指示霍普金斯,可以在柏林地区会晤,7月15日是较为合适的日期。最后,三国首脑同意于7月15日在波茨坦郊区的巴培尔斯堡会晤。

  杜鲁门准备波茨坦会议的行动很早就开始了。首先就是重新组阁,更换一些内阁成员,以保证出访间国内政治经济机器正常运转。

  在杜鲁门任职初期,曾希望内阁全体留任,因为他不想给别人一个错误的看法,即他想改变罗斯福总统的政策。但现在情况不同了,和平的局势占主导地位,改组领导层的时机成熟了。一些罗斯福的旧臣因主人的离去而准备辞职,有的甚至早在那之前就想离开了。

  杜鲁门接受的第一个辞呈是邮政总长弗兰克克的。他将于6月30日退休,由民主党全国委员会主席罗伯特·汉纳根接替他的职务。沃克在罗斯福时代就要求辞职,但没能找到合适的人接替他,汉纳根作过一段税务兼地方行政长官,并且与杜鲁门关系很密切。另外三个变动是:弗朗西斯·比德耳辞去司法部长的职务,任命汤姆·克拉克接任,路易斯伦巴赫替佩金斯女士任劳工部长,克林顿·安德森接替克劳德·威卡德任农业部长。6月底和7月初,内阁发生了第五次和第六次变动:任命詹姆斯斯继小爱德华·斯退丁纽斯为国务卿,任命弗雷德·文森代替小亨利·摩根索任财政部长,斯退丁纽斯作了美国驻联合国的代表,而摩根索因为总统不允许他去波茨坦会议而辞职。

  到7月中旬,曾在杜鲁门刚上任时任职的内阁成员中只有四人留了下来。他们是:商业部长华莱士,内务部长哈罗德·伊克斯,海军部长詹姆士特和陆军部长亨利·史汀生。这次政府的改组,杜鲁门认为是顺利的、必要的。他认为内阁好比是总统任命的董事会,帮助他贯彻执行政府的政策,内阁成员应该有丰富的政治经验,而改组后的政府较好地体现了这种意愿,使杜鲁门的地位更巩固了。

  杜鲁门在国内杜绝“后患”后,准备去波茨坦了。

  这次短短的旅行可谓兴师动众。阁员、大使、参谋长联席会议成员、白宫官员、陆海空三军、财政部和便衣警察,所有这些人都要分别作出安排,在会议期间,从某种程度上讲,是把白宫移到了波茨坦。总统总是难以单独行动的,早有便衣警察看了所有路线、所有将坐的车辆和将进入的邸宅。

  6月6日,杜鲁门离开白宫,坐汽车到联合车站,接着坐火车到弗吉尼亚州的纽波特·纽兹城,在那里,他要乘美国舰队的重型巡洋舰“奥古斯塔号”前往欧洲。选择军舰作为交通工具,一是安全方面的原因,二是通讯的方便,在军舰上,他可以和华盛顿保持不断的联系,以处理政府的事务,又可以和伦敦、莫斯科保持接触,随时协调立场。

  出于明显的安全考虑,杜鲁门出发时没发表公开声明。7月7日早上近6点,包括总统、53名助手、顾问和新闻记者的代表团登上“奥古斯塔号”巡洋舰,舰上官兵给予总统通常的海军侍从仪仗队和“夹道的管乐队”的欢迎。杜鲁门住在舰上的海军司令办公室,又叫“旗乡”。1小时后,舰驶出海港,同行的有“费拉德尔非亚号”重型巡洋舰,它将负责护送代表团到欧洲的往返使命。到达公海后,杜鲁门在甲板上观看了“奥古斯塔号”的放船演习。杜鲁门在巡洋舰上过得很舒适,这里有乐队、电影,还有一些体育设施。

  每天他都同随行的重要成员讨论美国在波茨坦会议上的态度。杜鲁门认为他此行的目的是尽快地使俄国参加对日作战,而且,更重要的是,要解决战后的关系问题,防止另一次世界性的浩劫。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