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纪实·历史纪录 > 中苏关系内幕纪实 | 上页 下页
六九


  §两国关系的稳定

  (1981年2月~1982年3月)勃列日涅夫在1981年2月的讲话、胡耀邦在1982年9月的讲话,表明了中苏两党的领导人对中苏关系的各自的立场。但双方都没有进行新的攻击。据报道,到1982年初,中苏已建立了缓和的双边关系。

  1981年2月23日,勃列日涅夫在苏共第二十六次代表大会上作的报告里,引人注目地用适度调和的调子概述了苏中近来的关系。

  他指出:“必须特别谈谈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最近二十年的社会经济发展的经验是一个严重的教训,它表明,不论是在国内政策还是在国际政策中,歪曲社会主义原则和社会主义实质会造成什么结果。

  “中国现任领导人自己把他们国家在所谓文化革命时期的秩序称为‘最残酷的封建法西斯专政’。对于这种评价我们没有什么可补充的了。……遗憾的是,现在还不能说北京的对外政策有什么好转。这种政策的目的依然是要加剧国际紧张局势,同帝国主义的政策密切配合。这当然不能使中国回到健康的发展道路上来。帝国主义者不会成为社会主义的朋友。

  “美国、日本和一系列北约国家愿意同中国扩大军事政治联系,其用意很简单——使中国对苏联和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敌对态度为其所用,为其帝国主义利益服务……如果说苏中关系仍然处于冻结状态,那么其原因不在于我们的立场。苏联过去和现在都不寻求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对抗。”

  1982年9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胡耀邦作了政治报告。该报告极大地减少了对苏联的攻击。报道指出,中苏两国关系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是友好的。

  “中苏关系演变到今天这样的局面,是由于苏联执行了霸权主义政策。”我们注意到苏联领导人一再表示愿意改善同中国的关系。但是,重要的不是言辞而是行动。如果苏联当局确有诚意改善同中国的关系,并采取实际步骤解除对我国安全的威胁,中苏两国关系就有走向正常化的可能。

  在报告的后面的章节里,胡耀邦在论述帝国主义、霸权主义和殖民主义时,使用了“霸权主义”一词。“霸权主义”不仅是指苏联的政策,而且也是指两个超级大国。苏美两个超级大国的对抗成了爆发世界战争的危险。报告批评了美国在台湾问题上推行的分裂“一个中国”的政策。这里主要是指1980年里根当选为美国总统后,批准了《与台湾关系法》(见第十章)。

  1982年的头三个月,在因台湾问题而影响中美关系的同时,中苏两国建立了联系。3月28日北京广播电台广播说,中国代表团一行已于1月12日至19日为参加举行贸易谈判的预备会议访问了莫斯科,并草签了一项协定。3月29日,三名中国经济学家为了研究苏联的经济访问了莫斯科。

  §中苏经济方面的关系

  (1978年~1982年)

  根据中苏每年贸易与付款协定,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两国间的贸易量出现了极大的波动。1978年中苏贸易额达五亿一千六百万美元,是自60年代以来双边贸易的最高额。

  1979年贸易额达五亿零三百万美元。1980年减少到三亿七千五百万美元。1981年又减少到两亿美元(与中日贸易总额比较,在同一时期,中日贸易额为一千亿美元。与中美贸易额比较,在同一时期,中美贸易额为五百五十亿美元)。1982年4月20日,中苏又签订了一项双边贸易协定,把中苏贸易额增至三亿零二百万美元。根据该协定,中国在减少购买苏联主要工业品的同时,增加了对原材料的进口。1982年2月6日,中苏又签订了一项协定,协定规定中国可以通过跨越苏联国土的铁路向西欧和伊朗出口物资。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