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中共往事钩沉·谁主沉浮 | 上页 下页
四五


  在甲部分中,彭德怀一方面肯定三面红旗的正确和成绩,另一方面指出其缺点和失误。并提出解决的办法。他指出:“政治挂帅不可能代替经济法则,更不能代替经济工作中的具体措施。政治挂帅与经济工作中的有效措施,两者必须并重,不可偏重偏废。”在信的结尾,他写道:“我觉得,系统地总结一下我们去年下半年以来工作中的成绩和教训,进一步教育全党同志,甚有益处。其目的是要达到明辨是非,提高思想,一般不去追究个人责任。”

  彭德怀作为中央政治局委员给主席写信阐述自己的观点,这本是正常的事,完全符合党的组织原则。他写信的目的,是希望通过毛泽东本人,向出席庐山会议的同志再次强调纠“左”和总结经验教训的重要性。特别是在当时特定的政治气候下,敢于这样直言不讳,明确表达自己的看法,更是难能可贵,充分表现了一位老共产党员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

  但信中着重强调总结经验教训,这说明彭德怀对“三面红旗”是抱有很大怀疑的。彭德怀认为,只有从政治思想上根本转变“左”的指导路线和方针政策,才能避免今后再犯“左”的错误。彭德怀在这一点的看法是与毛泽东很不一致的,特别与毛泽东7月10日的讲话精神是有很大分歧的。彭德怀主张继续反“左”,毛泽东则认为反“左”已经导致了右倾情绪的出现。

  所以,毛泽东对彭德怀信中一些措词比较尖锐的话,诸如:“由于比例失调而引起各方面的紧张”,“小资产阶级的狂热性,使我们容易犯‘左’的错误”;“总想一步跨进共产主义,抢先思想一度占了上风”;“为大跃进的成绩和群众运动的热情所迷惑”;大炼钢铁“有失有得”——将“失”字摆在前头等等,明显表示了难以接受的态度。加上彭德怀在西北组发言中说了些用词不当、情绪偏激的话,更使毛泽东感到不满。

  毛泽东完全曲解了彭德怀写信的目的,认为彭德怀的信与彭德怀前不久访问东欧各国、会晤赫鲁晓夫有联系,以为彭德怀的信是借纠“左”的名义否定三面红旗,是向他“下战书”。

  于是,庐山会议的气氛骤然变化,中共党内一场新的斗争即将开始。

  §风云突变

  7月14日,毛泽东接到了彭德怀的信。他于16日将这封信加上《彭德怀同志的意见书》的标题和“印发各同志参考”的批语,发给参加政治局扩大会议的同志。此后,毛泽东召集各政治局常委开会,提出“评论这封信的性质”的要求。

  常委会作决定,从7月16日起用一周的时间重新划分小组,主要讨论彭德怀的信。由于不理解毛泽东将彭德怀的信冠以“意见书”批发给他们的真实意图,没有领会毛泽东提出要“评论这封信的性质”的深刻含义,还由于7月17日又传达了刘少奇在会议前期于西南组讨论会上关于“成绩讲够,缺点讲透”的讲话,与会的大多数同志没有觉察出会议将会急剧转向。

  黄克诚、周小舟、张闻天分别在小组会上发了言。

  黄克诚在发言中支持彭德怀的意见书,认为彭德怀的信总的精神是好的。他说,公社制度是优越的,但“这样搞好还是不搞好?我想搞也好,不搞也可以。从长远说搞了好,从短期说,不搞更主动些。”

  周小舟在发言中表示,他“完全同意彭总的信,认为总的精神是好的,至于某些提法、分寸、词句,可以斟酌。”他说:“各人由于工作方面不同,接触事物不同,因而看法不同。

  大家一起讨论,从各方面把问题提出来,经过分析,就可以达到一致。”

  张闻天的发言长达3小时,包括大跃进的成绩、缺点,产生缺点的原因,主观主义和片面性,政治和经济,民主和集中,缺点讲透很有必要,关于彭德怀同志的意见书等13个方面。他表示支持彭德怀信的观点:“这份意见书提出了一些问题,中心内容是希望总结经验,本意是好的。”

  本来毛泽东对彭德怀的信就感到不满,又看到黄、周、张发言支持,他更为不满了。

  7月20日,毛泽东召集各组组长谈话,说耳朵是听话的,口是讲话的,好的就接受,不好的硬头皮顶住。已表露了不满情绪。

  晚上跳舞时,李锐坐在周恩来的旁边,他有意问道:你看彭总的信怎么样?周恩来说:那没有什么吧。意思指这是一种正常的情况。周恩来一直在主持国务院会,在抓计委,急着安排好今明两年计划。

  §张闻天的长篇发言

  大概在北戴河会议以后,张闻天对总路线大跃进这一整套做法,就开始怀疑。他对经济问题有过研究,也深感兴趣。

  他曾着意研究经济问题。并用很大精力研究过全国解放后的经济建设方针。他写过《关于东北经济构成及经济建设基本方针的提纲》,科学地分析了当时东北存在的5种经济成分(国营、合作社、国家资本主义、私人资本主义和小商品)及其相互关系,并据此提出了党对经济建设应该采取的方针路线。这个《提纲》受到中央重视,其中许多思想被吸收到1949年3月召开的七届二中全会的文件中。他还先后就供销合作社的方针、土改后农村经济的发展方向和对待私人资本主义政策问题,向中央和东北局写了四个文件。

  1951年后任驻苏大使期间,张闻天十分关注国内经济建设,一直将介绍国外经济情况及经验,作为使馆的首要工作。

  1952年,他曾给中央写过《关于中国工业化问题》的建议书。

  其中提出两个重要思想,一是“拿来主义”,即国外于我有用的先进东西都拿来;二是“稳步前进”,不要离开中国现有条件去加速工业化,否则就是急性病。

  1956年反冒进后,张闻天就在驻外使馆谈过,国内有冒进,供应紧张,原材料不足,盲目追求高速度,是主观主义。

  他对毛泽东讲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不准讲反冒进,是有抵触情绪的。对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开始也是拥护的,也兴奋过。但看到一些缺点、错误后,就发生了动摇,以至怀疑总路线,即对毛主席这一套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方法,是否行得通,有了怀疑。“外交部党委开会时,有时也会谈起国内形势,与会者对当时‘左’的错误都不满,陈毅对浮夸风、‘共产风’等批评得尤其尖锐。”1959年3月在两广参观时,张闻天作了很多检查,注意到劳动力的紧张,许多小高炉并未点火,粮食与副食紧张的情况更是触目惊心。他同彭德怀在会前和会议期间,以及各自在东欧访问碰面时,都有交谈,观点比较一致,他是赞成彭德怀写信的。

  会议前期,他还找计委和财政部门的负责同志了解情况;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