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纪实·历史纪录 > 西藏的感动 | 上页 下页
三一


  §揭开“古格银眼”之谜

  佛教的兴盛,不但把古格的推筑、雕塑、壁画、文学、服饰、歌舞等艺术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就连冶炼技术和艺术也因之而发展,并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札不让的北面,有一个名叫“鲁巴”的地方,今天这个地仍旧被保留了下来。“鲁巴”藏语的意思是“冶炼人”。

  历史上的阿里,是一个“黄金之乡”。传说这里差不多每条山沟部有矿藏、开矿者和银铜匠。古格的富强,或许与它盛产黄金白银不无关系。在托林寺、札不计、皮央、东嘎都发现过一种用金银汁书写的经书,而已其出土的数量极大,这从一个侧面证明了这一传说并非空穴来风。

  正是由于丰富的金银矿藏,加上佛教的兴盛,使得古格的冶炼技术闻名于四方。

  古格王国时期,鲁巴人精于冶炼与制造金银器具。当年阿里三围以托林寺为主寺的下属二十四座寺院的金属佛像与法顺都由鲁巴铸造。鲁巴造佛像时,用金、银、铜等不同原料合炼而成,工艺精湛,通体全无接缝,尤如自然生成,其价值甚至超过了纯金佛像。鲁巴铸造的净水铜碗,放在太阳底下聚焦,可以点燃柴火。

  鲁巴铸造技艺最精彩的地是最为神奇巨一直流传于后世的是一种叫做“古格银眼”的东西。它只有古格才能制作,是佛像中的精品。因为极少流传于世,长期以来,世人只知其名,却无法得知它为何物。

  直到去年夏季,考古工作者在皮央遗址杜康大殿考古发掘时,才揭开了这个谜团。

  考古发掘发现了一尊精美的铜像,他头上戴着化佛宝冠,四臂各执法器,结跏跌坐于兽座莲台。他头生三眼,额上正中一眼为纵目。三只眼的眼珠全部采用镶银的技法作成,在金黄色的铜像背衬之下银光闪闪,晶莹锃亮。这就是闻名遐迩的“古格银眼”。

  由此可见,当年的金属制造业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在西藏,几乎一切艺术、技术都是围绕着佛教而展开的。要了解探索这片高原文化,你非得先过佛教这一关,进入到寺庙中的雕塑、壁画、建筑,甚至各类法器中去。在这过程中,你甚至弄不清,你是在进行着艺术的发掘,还是在探求着佛教的教理和历史,它们是这样相连为一个整体,让你无法分离。就连建筑、铸造这样纯粹的技术也莫不与佛教有关。

  正如马克思所言:所谓文化史就是宗教史和政治史。自古以来,宗教不但创造了文化艺术,它还是人类艺术最伟大的守护神,并使得它在其特定的精神轨道上运行。可以说,是佛教带来了高原的灿烂文明。没有佛教就没有一切。

  但从另一方面看,当佛教几乎囊括了人们生活的全部内容,一切聪明才智都为它所有时,甚至把数月数年磕长头这样的肉体苦役也当做功德时,这时就不得不思考它的现实意义了。

  佛教在创造自己的文明时,它又分明在限制着另一类文明的发展。无论你走上高原还是走出高原,你都会有一种恍若隔世的感觉。如果仅从物质生活着眼,西藏的生活不能不说是苦难的。

  但是,如果我们把思维的触角再向前伸进,你又不得不承认,这种苦难感是你自己个人的感受,藏族人却不一定有这样的感怀。这就不能不牵涉到一种评判准则了。尤其是当我们也对自己所生活的环境失望时,就不得不提出这样的问题:到底什么样的文明才是最适合于人类的呢?

  当我们拥有空前的物质享受时,却感到了人性的失落、以邻为壑的孤独,人与人只有利益可讲的冷漠无情。人们一个个在变成经济动物,我们能以这样的现代文明作为标准和参照吗,我们又把目光投向了佛教。我们要逃离这片热土,走上高原。

  当二十一世纪来临之际,我们当要思考:哪一种文明更适合我们,人类学的视角也许能使我们不犯五十步笑百步的低级错误。我们最需要的是认同和尊重,而不是一种文明对于另一种文明的侵略和压制。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