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历史纪录 > 血泊罗霄 | 上页 下页
八一


  §滕代远——未来的铁道部长

  1974年12月1日,沉闷的北京城依然云雹低垂,年逾古稀的滕代远终于走完了他光辉而坎坷的人生之旅。然而,历史却永远镌刻着他在井冈山斗争时期那辉煌的一页。

  1928年7月22日,东方世界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又一声惊雷霹雳:“平江起义成功了!”随之诞生的中国红军第五军,她的军委书记兼军党代表就是滕代远。

  正像许多起义部队一样,红五军自她诞生的那天起,就一直处在被围追堵截之中。航船要找灯塔,义师必觅旗帜。遵照党指示,滕代远与彭德怀军长领导着这支疲惫不堪而确是英勇无比之师。向着茫茫的井冈山,巧妙而艰难地跋涉。

  12月,这支历尽千难万险,穿过枪林弹雨,拥有第四、五两个纵队八百余人五百余枝枪的红五军主力部队,终于到达了他们心中早已向往的圣地——井冈山。

  为这里种种新鲜向上的气氛所鼓舞的滕代远,代表红军在红四军、红五军两军会师的大会上作了热情洋溢的演讲:

  “井冈山是我们的旗帜,毛泽东是我们的榜样。现在激流归海,雄师荟萃,大家甩开膀子大干吧!”

  之后,他就与彭德怀率军进驻井冈山腹地——大小五井,开始另一种艰难曲折的战斗生活。

  当滕代远与红五军还沉浸在与红四军会合的胜利的喜悦中,湘赣两省敌军已急不可耐地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发动了第三次“会剿”。

  山下,白军调兵遣将;山上,军民紧急动员。修筑哨口,挑运粮食,建设医院……滕代远同普通的战士一样,身体力行。

  1929年1月4日,中共井冈山前委召集红四、五军军委,边界党团特委,边界各县县委、军队团以上干部在宁冈柏路村召开联席会议。

  经过几天的讨论,会议作出了红四军主力出击赣南,红五军留守井冈山的决定,并实行红四、五军混合编制。红五军被编为红四军的三十团,彭德怀任红四军副军长兼三十团团长,滕代远任红四军副党代表兼三十团党代表。

  霎时,滕代远感到肩上的担子重了许多。

  会后,滕代远与彭德怀马不停蹄地赶回红五军军部所在地上井村,在邹家祠召开了红五军军委会议。

  会上,有人沉默了,有人提出返回湘赣鄂边的意见,整个会场显得异常的沉闷。是走还是留?需要尽快决断。一种劣质烟叶的烟雾笼罩在人们的头上。

  滕代远苦口婆心地对大家说:“革命事业是整体事业,我们应该服从前委的决定,坚守井冈山,解除红四军主力的后顾之忧,向敌后作更大的发展,来个内线同外线作战相配合,打破敌人的‘会剿’。如果我们不顾大局,在关键时刻离开井冈山,那么红四军主力出山后,湘赣边界的红色政权势必遭到敌人的破坏。我们不能让红四军辛辛苦苦创立起来的家业毁在我们手里……”

  不愧是做政治思想工作的党代表,这一席话,使许多人转变了看法,守山的决心很快一致了。

  滕代远与彭德怀等领导人为牢固守住这块根据地,开始了大量而艰苦的工作。他们走遍五大哨口,检查、加固所有的工事,同干部战士一道研究守山的战略战术,同军民一起削竹钉……

  红五军来到井冈山后,党组织进行了改组,滕代远成了新军委的主要领导人,担子更重了,工作也更繁忙。在繁忙的军务之余,滕代远以五军军委的名义,在上井的邹家祠夜以继日地起草报告,向党中央和湖南省委汇报了平江起义的始末和红五军上井冈山的经过。

  1929年1月14日,红四军主力三千六百人踏着积雪告别了井冈山的父老乡亲和战友,开往新的战场。留守在井冈山上的红军,大都用长矛大刀作武器,力量只有“会剿”敌军的二十五分之一。在重兵围困之下,他们真正的优势就是高涨的士气和井冈山的天然险峻地势。

  而仅仅凭这些,能稳操胜券吗?

  滕代远看得很远,想得很深。他立即在下庄主持召开了军委与特委的联席会议,部署坚守井冈山的计划。会上决定:“在军事方面,五井如被敌人攻破,红五军应冲出五井,取道敌人薄弱的地方,往赣南与红四军取得联络……”

  后来的事实证明,这是个明智的决定,而且幸亏早有此决定。

  1月26日,敌人对井冈山的五大哨口展开了全面进攻,井冈山上狼烟顿起。

  敌人狂叫:

  “井冈山上,石头要过刀!茅草要过火!人要换种!”

  黄洋界告急!八面山告急!桐木岭告急!井冈山危急!

  滕代远、彭德怀、王佐坐镇茨坪,心急如焚地指挥着各大哨口工事的防御反击。在最危急之际,滕代远亲自奔赴桐木岭哨口,直接指挥白银湖的军民,与敌人短兵相接。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