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历史纪录 > 血泊罗霄 | 上页 下页
三六


  §神奇的红缨子梭镖

  似乎从有了青铜器起,中国的老祖宗就使用了梭镖来作为武器。几千年以后,西方的列强就是在满中国飘着的鸦片味中,用坚船利炮攻破了用梭镖守卫着的满清政府的国门。

  20世纪20年代末期,梭镖却又在中国农民的手中焕发出了生机,只不过,每一柄梭镖的颈脖子上新添了一抹醒目的红缨,成为当时中国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有人说,那红缨子是烈士的鲜血染红的,其实,确切地说,那缨子应该是用敌人的血漂红的,因为梭镖总不能往自己人身上捅吧。(但在“左”得头脑发热的情况下,也不排除这种可能。)

  1928年的井冈山,那种颈脖上系着红缎子的梭镖,在“国军”的眼中又发出了一种肃然可畏的威力。

  得到“克日会剿”的命令后,江西方面的“国军”急匆匆地对井冈山展开了进攻的架势。杨如轩组织了第七十九团、第八十一团两个团从永新县城出动,呈剪刀状向井冈山狠狠地插来。七十九团为右路军,进驻永新的龙源口,八十一团为左路军,径直压向遂川。杨如轩则自带八十团坐镇永新,运筹帷幄。

  杨如轩是靠着井冈山“出名”的,如果没有井冈山,也许中共党史上根本就不会出现杨如轩的名字。而杨如轩又是在井冈山断送了他的“锦绣前程”。

  1888年,杨如轩出生在云南省的宾川县。1907年,也就是他十九岁那年,杨如轩在大理陆军七十六师当二等兵,说起来,杨如轩和朱德、范石生还都是云南陆军讲武堂的同学,而且官职的升迁也与朱德、范石生差不多。1927年杨如轩跟随朱培德从云南来到江西任二十七师师长兼赣军警备司令。

  想不到,十多年前,同为云南讲武堂的同窗,今天却在江西的战场刀枪相见。只是,同门师兄弟,谁的武艺高强些呢?

  那要看各自的修行了。

  也许,身穿整齐的军服(军服上可能还有几块军功章),脚蹬锃亮的皮靴,骑着高头大马的杨如轩,会对朱德这位昔日的同窗如今混到只能在穷乡僻壤的山沟里东躲西藏打游击而产生一丝怜悯,或者蔑视。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杨如轩在选择朱德对阵时,他也一步一步在人生的里程上增加失败的砝码。

  得知敌军来到的消息,红四军的首脑们在宁冈砻市召开了营以上干部的军事会议,会议当然不是研究要不要迎战的问题,而是讨论如何迎战。

  会议的结果是采取“集中兵力,歼敌一路”的作战方针。(1948年以前的共产党人,对付敌人一般都是采用集中的方针,有什么办法,一对一打不过人家呀。)

  毛泽东、朱云卿、何挺颖率三十一团往七溪岭方向迎击右路敌军。

  朱德、陈毅、王尔琢率二十八团、二十九团担任主力,迎战左路八十一团。二十九团为前锋。

  二十九四是以宜章农民为主组建起来的一个团。在井冈山四个主力团(二十八、二十九、三十一、三十二)当中,是武器装备最差的一个团。曾担任过二十九四连长的肖克算了一下,二十九团只有两门迫击炮,二百多枝枪,肖克所在的连有三十枝枪左右,这已算是多的了,有的连还有二十几枝,甚至十几枝,而全团的棱镖倒有八九百枝,二十九团走过来,远远看全都是梭镖,所以得了个“梭缥团”的雅号。二十九团唯一的优势是人多,且有冲劲。

  而敌人一个营就有三百枝枪。

  一直在前面的二十九团恰恰和有着三百枝枪的敌人八十一团先头营碰上了。

  早晨5点钟,二十九团就从井冈山的行洲出发,越过朱砂冲,开往黄拗,走到黄拗,就与敌人接上火了。

  八十一团不愧是堂堂的“国军”,一接火马上占领了黄拗街后面的两个山头,居高临下。二十九团一进街口就被敌人的火力压得抬不起头来。

  团长胡少海见状,也急忙占领了街北的两座山头,打了一阵,二十九团仗着有一千六七百人的优势就从田埂上冲了过去,结果两个钟头后竟把敌人冲垮了。更让他们欣喜的是,缴到了五六十枝汉阳造钢枪。

  二十八团赶到黄坳时,二十九团已基本结束了战斗,正从水田里面捡枪,二十八团看到二十九团的农民兄弟竟能凭着梭缥从敌人手里夺来钢枪,不禁刮目相看了。

  肖克将军认为,黄拗一战,虽不是什么恶战,但有它特殊的意义:“这一仗虽然只缴了五六十枝枪,但它是农民部队打的,说明农民部队是能打仗的,湘南暴动的宜章农民到这时候,不过三个多月,又从宜章走到井冈山,头一仗就打垮了敌人的正规军,意义是不小的。”

  宜章竖起来的晃晃梭镖,终于在井冈山刺到了大天。

  看来,系上了红缨子的梭镖确有它的神奇之处。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