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纪实·历史纪录 > 雪龙闯北极 | 上页 下页
二三


  ◎第二章 科考楚科奇

  §0713(BJ0714)进入北极圈,大家兴高采烈庆祝一番

  7月13日(北京时间14日)0点32分,我们的船沿西经170度线在楚科奇海向北挺进时,开始出现浮冰。此前十几分钟,我正在驾驶台上,船上的雷达信号表明,前方出现密密麻麻的冰块反射。

  开始冰很小,只是一片一片的,很轻盈,有点像春水融化时带去的冰峭。看了几眼,我们又回到船舱各忙各的。

  忽然,船体“咚”地震动了一下。这是开航以来船级晃得最厉害的一次。我们全都跑了出去。小冰片已经变成了大块大块的冰,刚才船是从一个大冰块上压了过去。远远近近全是冰,如万马奔腾,向船头涌来。

  这时太阳升了起来,照得海水和冰块发红,大家全到了甲板和船头上,摄像机、照相机,胶卷式、数码式,长焦头、广角头,家伙全端出来了。中科院大气所的曲绍厚研究员老夫少年,竟然脱去上衣,扔在一旁,引得大家的劲头全对准了他。

  我和老高等几个当时正站在船头二层小平台上,端着相机赶紧喊:“老曲!曲老!看我们一眼。”可能还是感觉太冷,老曲没听见我们的话,只照了个侧影。

  后来问老曲,是不是一时激动所为。老曲摇头说:“不,我每次去极地都要脱光膀子。外国人不说我们是东亚病夫吗?我就是要给他们看看!”

  在船上听老队员说,13次队去南极时,船上有个日本科学家,在冰天雪地里只穿着背心裤衩在甲板上跑步。中国科学家不甘示弱,组织了13个人也只穿着背心裤衩在甲板上跑,边跑边整齐的喊着号子,其中还有个女队员。见此情景,日本科学家也出来了,跟在队伍最后跑起来。

  第一次看见浮冰时,大家的心情都很激动。稍微平静下来,就开始评头品足。

  有人问:你们说,这浮冰像什么?

  首席科学家陈立奇说,这种冰三三两两地散落在水面上,就像江南水乡的荷叶。但从冰上覆盖着的一层雪来看,像是一场暴风雪搅碎了完整的冰面。我脑海里马上浮现出一只大手挥着大棒在结满薄冰的水面上搅动的形象。

  可我自己觉得,被浮冰占去了大半的水面,更像一场激烈战斗留下来的等待打扫的战场。因为白色的冰上,不时可以看见黑色的斑块。随着船再往里走,冰上的黄色或褐色物体更多了。

  楚科奇的海冰为什么这么脏?

  陈立奇认为这可能是西伯利亚吹来的尘土。

  卞林根研究员则认为,这些海冰并不是当地的“主人”,而是被海流输送过来的陆缘冰。冰上的污物来自陆地。

  北冰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两支海流,一只从格陵兰以东进入北冰洋,沿陆地边缘逆时针运动;另一支从白令海峡经楚科奇海进来。从我们船所处的位置来看,洋流可能带来的是西伯利亚靠北冰洋沿岸的冰。

  船上一位对生物有研究的考察队员认真观察过后指出,海冰上不是污物,而是附着的藻类。

  曲绍厚研究员则说,有海藻,分布在底部放冰块中;也有污物,分布在表面。

  到底是怎么回事,大家众说纷纭。

  7月23日凌晨5点38分,雪龙号考察团穿越白令海峡,跨过北纬66度33分,进入北极圈,这是中国远洋考察船首次进入北冰洋。

  按照计划,考察队今天开始在北冰洋外海楚科奇的大洋调查作业,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活动正式开始。担任此次科考首席科学家助理的秦为稼说,预计考察团明天将进入北冰洋浮冰区,届时各项相关考察工作将相继展开。回顾10多天的航程,这位首席科学家助理说:“此次航行特别顺利,一路上海况和天气等情况对于考察队员开展大气和大洋走航观测、获得珍贵走航观测资料非常有利。”

  几天以来,考察船经过的区域白天越来越长,而夜晚越来越短。现在正是极昼,进入北极圈以后,黑夜已经完全消失。这对考察队员的休息造成了一定影响,但是有利于争取时间圆满完成各项考察任务。考察船上的气象预报专家解思梅说,根据收到的最新云图分析,北冰洋的冰情较前两天已有明显好转,在部分海区海冰外缘已经回缩到北纬71度,这非常有利于考察团到达预定的北纬82度目标。

  预计从今天晚上开始,考察船将进入浮冰区。船上天气预报显示,明后两天考察区域多云转阴,风力 4~8级,海面上有大雾,能见度非常低。

  北极圈是北美66度33分的纬线。在夏天进入这条线,意味着我们进入了太阳不落的地方。大家兴高采烈的庆祝一番,把出发时自己带上船的西瓜、黄瓜和西红柿全吃了。不过,在冰箱里放了半个多月,也都蔫了。前两天讲座时,秦为稼放了几条幻灯片,其中有一张印象深刻:一位外国船员手持一块标牌,上写“南极圈”几个大字。

  极圈是一个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但在地面和海面上,则没有什么意义,因为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作为它的具体标志,穿越极圈时,也不会感到突然的变化……现写标牌来不及了,我就抄起一本《挺进北极》的书,受到大家热烈欢迎。我们一起大声读着经纬仪上的读数,然后在驾驶台里合影留念。

  据说外国船员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如果你的船从赤道经过,以后可以把一只脚放到餐桌上;如果从极圈经过,那么你就有资格摆上去两只脚。把脚放到餐桌上毕竟不是绅士所为,但从中可以看出乘船过极圈不是常有的机会。进入极圈前,大群的鲸鱼在船的周围接二连三地喷出水柱,在阳光下形成此起彼伏的水雾,使我们自我感觉极受欢迎。

  听吴金友介绍说,极圈无法区分寒带和非寒带气候,也不能界定动植物的种类。事实上,不同的学科对北极(和南极)有不同的界定。

  生物学家以生态线来划分北极, 他们把树作为北极南端的界限。 树线是指树(一人高为标准)在地球上生长的界限,在北半球,苔原带和北方的森林有着清楚的界限,树线以北的区域为北极地区。按照他们的划分,北极的面积约有4千万平方公里。

  冰川学家根据冰川的状况来判定北极的界线。由于北极圈内存在着大面积的永久冰层,不会溶化;同时还存在季节性的冰层,这些冰层冬天形成,夏天消融。永久性冰层和季节性冰层的界限在地图上可以清楚地标出来,这条线以北的地区属于北极。按照他们的划分,北极大约有2千6百万平方公里。

  气象学家也有自己的主张,他们以7月份平均10度的等温线上(海洋是5度的等温线)作为北极的气候界限,界线以北的地区就是北极,大约有2千7百万平方公里。

  海洋学家从自己的专业出发,用辐合带来界定北极,因为水体不断波动,面积很难确定。

  政治家眼中的北极界线最随心所欲,总是根据需要一会儿选择靠近北极点的纬线,一会儿选择远离北极点的纬线,北极的面积会被任意改变。

  但是,通常来说,人们的普遍接受的划分是从地理学的角度,即北极地区是指环绕在北冰洋周围的美洲大陆和欧亚大陆的北端,格陵兰岛以及太平洋、大西洋的北部组成的那一片陆地和海洋。在这个区域,我们可以划一个圈,即北极圈,把北极明确界定出来,其面积为2千1百万平方公里。北极圈距北极点还有2606公里。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