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历史纪录 > 开国大典6小时 | 上页 下页
四一


  聂耳的创作之所以能够深刻地反映现实,给人震撼心腑的力量,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深入人民的生活,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在北平时,他常到天桥看贫苦人的各种演唱,用心倾听他们的心声,体验他们的思想感情。他在1932年9月11日的日记中写道:“在这里充满着工人们、车夫、流氓无产阶级的汗臭……有的在卖噪子,有的在卖武功。这些吼声,这些真刀实枪的对打声、锣鼓声……这是他们生命的挣扎,这是他们向敌人进攻的冲锋号。”他每写一首歌,都一次又一次地到群众中去体验生活。写《新女性》时,他花了不少日子,在风寒霜冷的秋夜,步行一个多小时赶到沪西纱厂,观察了解女工们的生活和思想。为了写好《码头工人歌》,他经常到黄浦江码头,倾听搬运工人的苦难呼声,认真记录劳动号子的节奏和音调。聂耳反对文艺脱离生活,脱离人民,“为艺术而艺术”。

  1932年7月13日,他曾以“黑天使”的笔名写了一篇《中国歌舞短论》,发表在《电影艺术》第一卷第三期上。虽然只有数百字,但内容丰富,论据精辟,辞锋犀利,击中要害。他揭露了当时中国歌舞“鼻祖”率领下的一班红男绿女,打着“艺术”与“教育”的幌子,实际上卖弄“香艳肉感、热情流露”的“软功夫”,其社会效果只能是:“被麻醉的青年儿童,无数!无数!”他不顾黎锦晖是当时音乐界的权威、自己的顶头上司,尖锐指出:“我们所需要的不是软豆腐,而是真刀实枪的硬功夫!”“亲爱的创办歌舞的鼻祖哟!你不要以为你有反封建意识便以为满足!你听不见在这地球上,有着无穷的一群人在你的周围呐喊、狂呼;你要向那群众深入,在这里面,你将有新鲜的材料,创造出新鲜的艺术。喂!努力!那条才是时代的大路!”黎锦晖以后曾说过,聂耳“对我个人曾贡献过许多宝贵的意见,我深为感动……他对我热情善意的劝勉,终于使我结束了坏歌曲的写作”。

  一个甘为民众喉舌的音乐家,一个敢向权威挑战的人,才能写出时代的最强音。

  聂耳在创作了《义勇军进行曲》之后,受到国民党反动派的迫害。在“左联”的党组织遭破坏,田汉和阳翰笙相继被捕后,聂耳也被列上了黑名单。党为了保护这位年轻有为的战士,派他出国学习。聂耳遂于1935年4月离开上海东渡日本,准备转道苏联到西欧去加深他的音乐修养。到日本后,他曾不断参加中国留日学生的进步文艺工作,还计划写一个大型歌剧。不幸,这一计划还没实现,他就于这年7月17日,在日本藤泽县鹄沼海滨游泳时被汹涌的海浪吞没,年仅23岁。

  闻讯,留日学生和华侨悲痛不已,立即召开紧急会议,公推聂耳生前好友张天虚赶赴现场收殓,并在当地火化,负责将骨灰送回祖国。1936年,张天虚几经辗转,将骨灰送回上海。1937年8月,回到家乡,次年安葬于昆明西山高峡山麓华亭寺附近的山坡上。墓前竖有徐嘉瑞撰“划时代的音乐家聂耳之墓”的墓碑。

  一代音乐天才聂耳,用音符鼓舞人民作战的斗士,永远离开了人间。

  《义勇军进行曲》遂成千古绝唱。人民音乐家聂耳,他的灵魂和生命全部溶入这首乐曲中了。

  田汉被捕后被解往南京,因患背疽,经徐悲鸿保释,出狱就医,软禁于南京。

  田汉在南京狱中听到聂耳淹亡的噩耗后,顿时感到极大的震惊和悲痛,热泪纵横,写下一首挽诗,寄托他对这位忘年知己、亲密的战友的哀思:

  一系金陵五月更,故交零落几吞声。
  高歌共待惊天地,小别何期隔死生。
  乡国只今沦巨浸,边疆次第坏长城。
  英魂应化狂涛返,好与吾民诉不平。

  青年聂耳化为黑色的海燕,在波涛汹涌的太平洋上迎着暴风雨飞去,永远永远地飞走了。

  一定要完成战友未竞的事业!出狱后,田汉活跃于南京、长沙、武汉等地,对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给予猛烈抨击和无情揭露。抗战初期,他创作和改编了《新儿女英雄传》、《江汉渔歌》等大量戏曲剧,始终保持着饱满的创作热情。抗战胜利后,田汉回到上海,先后写出了话剧《丽人行》、电影《忆江南》、《梨园英烈》等剧。《丽人行》后来还被改编拍摄成电影。

  “一二·九”运动后,《义勇军进行曲》很快传遍中国大地,鼓舞、激励着中华儿女奔赴抗日前线。

  一天,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伊斯雷尔·爱泼斯坦路过天津青年会堂体育馆时,远远就听到一阵阵豪放昂扬的歌从会堂里传出来,爱泼斯坦凭着自己对中国社会和民族艺术的深刻了解,立刻感到:这是一种强有力的新型的中国风格的曲调,他驻足聆听,心驰神往,被歌所吸引,走进了会堂。这是他第一次目睹人们演唱《义勇军进行曲》的动人场面。当时教歌的,是一位青年,他叫刘良模。后来,他专门著文评价《义勇军进行曲》说:“这种类型的歌曲只要听到一次就会终生难忘。它那急促而充满胜利信心的词句,像是一位紧张得喉咙沙哑的指挥员在战斗打响之前作动员报告。”

  爱泼斯坦的感觉十分准确。

  爱泼斯坦不愧是中国人民的知音。

  在中华民族抗战烽火中,在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中,这支歌曲很快传遍全球。

  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海外华侨义愤填膺,高唱《义勇军进行曲》,在侨居地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救国运动。

  194o年以后,《义勇军进行曲》经世界著名歌唱家保罗·罗伯逊的热情演唱和灌制唱片,传遍全世界,成为激励所有无产者反法西斯斗争的战斗号角。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