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历史纪录 > 开国大典6小时 | 上页 下页


  晚上10时30分,已经宣布散会了,但20万群众依然在瓢泼大雨中,在军乐的伴奏下,在秧歌的震天鼓点中,纵情高歌着,纵情欢呼着。

  这是一个值得永载史册的情景:“毛主席万岁”与“中国人民万岁”交相响起。

  这是一扇风景独好的窗口:全中国乃至全世界,从中看到了中国人民立志建设新中国的巨大热情与力量。

  这个雨夜告诉人们:新中国已经呼之欲出。

  3.国母最快活的一天

  宋庆龄在天安门城楼的古砖道上登攀着。她在这支参加开国大典队伍中的位置十分显眼。

  她走在毛泽东、朱德、刘少奇之后,是这支队伍中的第四号人物。

  她今年56岁。1893年1月27日,她出生于上海。她与毛泽东同岁,算小账,比毛泽东大11个月。

  她虽年近花甲,历尽世事沧桑,但容光焕发,显得比实际年龄要年轻得多。今天,她穿着整洁的节日服装,步履轻盈,“看上去仿佛只是30多岁”。

  新中国的开国大典不能少了宋庆龄。

  经过一番紧张的筹备工作,各项准备基本就绪。但毛泽东与周恩来都有一桩心事:宋庆龄仍在上海,仍没有函告北上参加新政府的日期。

  宋庆龄是国人敬重的国母。

  她1913年毕业于美国威斯理安女子大学,归国后于1914年担任孙中山的英文秘书,成为孙中山的得力助手。

  1915年,她与孙中山在日本结婚,成为国母。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她曾创办红十字会、伤兵救护会、妇女政治训练班,义无反顾地投身于大革命的热潮。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后,她坚贞不渝地捍卫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谴责国民党右派,支持北伐战争,为中国人民革命事业而奋斗。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她毅然与国民党右派决裂。

  l929年,她当选世界第二次反帝同盟大会名誉主席。

  1931年,她与鲁迅、杨杏佛、蔡元培等发起组织了中国民权保障同盟,营救爱国者和革命者。

  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中,她发动上海群众支援第十九路军,并奋不顾身在枪林弹雨中看望十九路军伤兵,穿着护士服给年轻的伤兵喂饭。

  1938年,在抗战烽烟中,她发起并组织保卫中国同盟,担任中央委员会主席,向全世界募集医药和其他物资,援助八路军、新四军和全国人民的抗日战争,积极投身于反法西斯战争;她还介绍、联络国际友人到抗日根据地采访和工作,成为国际友人通往红区的一把秘密“钥匙”。

  抗战胜利后,她创建了中国福利基金会。

  1948年,她担任了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名誉主席。

  在国人心目中,端庄娴静、朴实无华、柔中有刚、意志坚强的宋庆龄,是中华民族伟大女性的卓越代表,是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的英勇斗争中一面不朽的旗帜。因此,即将举行的开国大典上如果没有宋庆龄的身影,不能不说是一个大缺憾。

  毛泽东非常重视邀请宋庆龄离沪北上参加新政权这件事。为此,他与周恩来多次商量,并十分审慎地展开了工作。

  当时,上海还在国民党蒋介石统治之下。

  早在1949年1月21日,毛泽东与周恩来就联名电邀宋庆龄参加新的政治协商会议,电文言词十分恳切:新的政治协商会议将在华北召开,中国人民革命历尽艰辛,中山先生遗志迄今始告实现,至祈先生命驾北来,参加此一人民历史伟大事业,并对于如何建设新中国予以指导。至于如何由沪北上,已告梦醒与汉年、仲华切商,总期以安全第一,谨电致意,伫盼回音。

  当时,国民党蒋介石正作垂死挣扎,他们加紧了对革命势力的迫害,上海白色恐怖更加严重。宋庆龄身边放着两枝手枪。一枝是孙中山先生留下给她的,一枝是她自己使用的。平日里,她把这两枝手枪放在一个重要的抽屉里,形势吃紧时,她就把手枪放在身边。

  毛泽东、周恩来深知宋庆龄处境的艰难,没有将电报直接送给她,而是通过地下电台,先将电文发到在香港的潘汉年和刘晓。这份密电指示说:“兹发去毛、周致宋电,希由梦醒译成英文并附信派孙夫人最信任的而又最可靠的人如金仲华送去,并当面致谢。”

  发出电文时,周恩来还再三嘱咐地下电台工作人员:“要注意:第一必须要秘密,不能冒失;第二必须要孙夫人完全同意,不能稍涉勉强。如有危险,宁可不动。”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