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言妍 > 情灵 >
四十二


  第三站停了又走,旅客上上下下,离别相聚皆有期。

  “晴铃,你若坐牢,我也坐牢。”雨洋在她耳旁说:“无论发生什么状况,我们心意永远不变;无论多久,彼此都会等待。”

  她默默咀嚼这些话,进入他曲曲折折的思绪。

  雨洋继续说:

  “原以为自己会像游魂般,生死醒梦不分,在岛上东飘西荡到死……直到内巷初遇,你一声‘先生’喊住了我,我内心似有什么复活了;多喊一次,就复活得愈多,虚无感一点一滴被填满……认识你,是发生在我身上最美好的一件事。”他手指在她掌中轻轻划着,又说:“美好的感情,不该带来缺憾,而是要弥补人间缺憾的。”

  如坐卧在他心底的一颗珍珠,被温柔呵护着,她懂了,并缓缓点头,细声说:

  “雨洋,你的心里确确实实还住着一个诗人呢!”

  第五站到了,地势渐趋平缓,房舍也增多,咸柏走向小贩买四个便当,劝每个人填饱肚子。可不是呢!再怎么天大的事,人也需吃喝拉睡。

  有了这几段发自肺腑的话,比情人誓言还贴慰的,晴铃情绪稳定不少,心平静下来,才发现手里他不停划的是“我爱你”三个字。

  她眼眸盈盈,呵,雨洋永远是行动比言语更醉人呀!无声胜有声中,她霞红的脸庞浮起他最爱的笑窝。雨洋继续写着:

  晴铃,情灵
  静女其美,恋起一往而深
  守候着你的梦,等待梦里的我

  第八章

  若下起雨来,岛上的十二月又湿又冷,常令孤独无依的人沮丧;在濡濡的灰白中,又堕入虚无的深渊,扬不起帆来,寻不到岸。

  但他有晴铃在心,如升起一盆火,时时煨暖着,寂寞也安然。

  教堂黄昏的钟声旋迥彻响,天边一群鸽子飞过,在尖塔端的十字架来回候飞三次后,消失在逐渐浓漫的暮色里。

  小礼拜堂内莫神父正点燃蜡烛,熠熠闪光中圣母垂首凝睇,哂颜慈祥。

  为什么走遍大江南北,心灵空荡,他都没想过信教呢?是因为看过太多残酷、杀戮和悲惨,所以怀疑生命,不再相信任何事吗?

  但晴铃完全不同,她相信世上的一切事情,尤其是爱与幸福,不管看了多少哀伤不幸,她的双眸总能过滤澄净。他所要做的,就是试着由她的眼中去看世界。

  岛上有如春的四季,翠灿之乡、霞蔚之境,都是因为晴铃,他才活得光明。

  唉!晴铃,一个多月见不了面,她现在好吗?

  就如晴铃事先警告的,陈家的门户比他预想的要深重多了!

  他们像典型的台湾本省商业世家,前头一整排骑楼店铺,一眼望去是寻常的柴米灵油五金百货,升斗小民熙熙攘攘,看不出什么特殊的名堂;要由人指引,穿过拐绕复杂的曲径小巷,才能到后面别有洞天、显示气派的本家大宅。

  也许是海岛几世纪来纷乱繁多的一种自保习惯吧!

  信义路的丘家如此,医院开业在前头,住家筑藏在后面;大稻埕的丘家本族亦如此,茶庄布行显眼于大街,宅第深隐于僻处。

  他们的子弟也多半不张扬,厚道淳朴的本性令人不设防,如建彬和晴铃,直到真正踏进他们家,才能感受本地世家那种保守顽强的势力。

  对于婚事,晴铃由小说和电影看来许多情节,曾叨诉计画着,比如:

  两人慷慨激昂,痛陈长相厮守的决心——但有可能撕破脸,结果不比私奔好。

  两人演苦肉计,在门口跪个几天几夜——有人尝试过,效果不彰,徒伤身心。

  雨洋还是选择最和平传统的方法,在晴铃回家后的第二天,请了天主堂的莫神父当媒人,咸柏代表男方家长,一起向陈家提亲。

  莫神父由美国到台湾来传教已经许多年了,早在马祖前线就和雨洋认识,后来又在狱中结缘,很欣赏这位聪明的年轻人,且以外国人身分也比较没有政治成见和牵连,非常热心帮忙。

  建彬必定事先对父母说什么了,现场并没有看到晴铃;当雨洋站在陈家高梁阔柱、有祖先神案桌的正厅时,陈长庆和黄昭云夫妇已严阵以待。

  那不友善的表情,使穿上借来西装的雨洋,感觉自己像无家无业的流浪汉,随便闯进门就要夺人家女儿似的;再严重一点,就是渡海而来的海盗抢劫民女……这画面令他心情轻松下来,不再紧张。

  莫神父和咸柏很诚恳地表达提亲之意。陈长庆是见过世面的,勉强应酬答问;昭云则眉头紧锁,觉得雨洋很面熟,但怎么也没和永恩司机联想在一起——建彬大概不想再做雪上加霜之事,反正妹妹已经被骂得够惨了,又怕波及台北丘家,并未提醒母亲。

  在当时人的心目中,外省军人来历不明、良莠不齐、飘泊无行,很多人欺瞒大陆有老婆的事,不但有被骗做小的可能,将来还要渡海跟去,脑筋正常的台湾女孩皆不会嫁,何况出自名门的晴铃?

  陈长庆当然一口回绝,在外面乱惹男女关系的晴铃,也暂时被关在深宅内。

  原不愿烦扰人的雨洋,只好找何禹大哥再出面,结果正霄七哥也跟来,甚至请动了一位将级长官当说客,但陈家仍严辞拒绝。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