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新青年 > 青年杂志第一卷第三号 | 上页 下页
德国青年团


  谢鸿

  一、德国青年团之源起

  青年教育云者。非指学校教育而言。乃就社会教育而言也。盖在欧美各国。今日之青年教育。已非单纯教育学上之问题。而为与国运有关之实际问题。此种观念之发生。迫于国难。起一种恐怖心。由是一般国民。受非常刺激。其结果。遂合力图青年社会教育之发达。说者谓英俄两国从事于青年社会教育者。激于俄日战争。及南非战争后之警觉。岂不然哉。德国自先世受拿破仑一世蹂躏。国人茹苦忍痛。专事青年教养。以为复仇之准备。厥后普奥及普法两次战争。虽获胜利。尤恐国人因此而生惰气。全国上下。从事青年教育益力。此次联合奥国与四协约国宣战。迄今已逾一载。强敌如英法俄意。始终不能入其国境一步。通国人口。不过七千万。男子约居半数。而出征之额兵及补充兵之数。在七百万以上。合以前死伤俘虏。及最近所征自十七岁至五十二岁之志愿兵计之。其总数达于千万。国民意气之盛。可谓横绝一时。实际德国之强。不在军容之盛。由于国家之基础巩固。举国人民。复能贯彻青年德意志主义。尽其所有智力能力财力。以供国家牺牲。有此精神。乃有今日之战绩。饮水思源。谓非青年社会教育之赐不得也。

  二、青年团之统一计画

  德国近来教育。受法国鼓励者居多。因法国对于国内青年。施军事教育。而生对抗之心。徵诸国防会及青年德意志会之设置可知也。外此关系教育会之青年团体。亦复不少。其指导之任。大率责诸附近防营之将佐。惟其教育方法。有偏重军事之倾向。国人颇有责言。于是政府知青年教育。任各团体之各自行动。易生流弊。遂筹统一方法。其教育目的。不偏重体育。保持中庸之度。养成有坚强体力与强毅精神之健全国民。所谓德意魂。是也。遂于一千九百十一年。以统一各团体为目的。组织“青年德意志团”。其趣旨。略谓“青年教育。宜谋身心健全。使之守规律。重公德。养成富于敬神心及爱国心之国民。为第一要义。青年之父母。及社会各方面之人。当协力匡助。始能达其目的。凡党派、军部、教会、实业家。尤当执中立态度。不偏于一面。始能达协同匡助之目的。此布告一出、举国人民。不论若何阶级。均进而补助青年教育。至今日。遂养成坚强勤勉而重规律之国民性也。

  三、青年团之教育方法

  德国统一青年团之计画既成。设本部于柏林。以皇太子为总理。戈尔将军为会长。各联邦均以国王及世子为支部理事。凡各地方青年团之事业。不受本部之拘束。惟其主义及进行方针。不得有背于前项布告之宗旨。其经费。受政府补助。若普鲁士、巴伐利亚之陆军部。更与以特别之便宜。现今此种团体之设置。在一万以上。其会员之多。更不可胜纪。指导之责。率以军营将佐当之。游历德国各地方。星期日见有多数少年。服装不一。荷木枪。军营将佐随其后。于野外仿设野营。或于森林中游戏者。青年团团员也。德国有斯铁青一市。其地毗连俄境。为国家防营之驻札地。青年团团员。均为自十三岁至十八岁之青年。其教育方法。以体操、游戏、旅行、及模仿军营野操。增长其体力。复时开讲演会于附近学校。贯输常识。以补助其智识之不足。遇军营大操及举行纪念时。特许参观。激起其名誉向上之心。平时一团分五队由该地防营之将佐。指导一切。此虽就斯铁青一隅而言。举一反三。全国青年团之教育方法。大率类此。至无军队驻札之地。地方之青年团。以本村有名望之人。及学校教员指导之。然在德国此等人又多为退伍之将佐也。总之德国青年团之精神所在。就一地方而论。以养成勤勉节约。能独立生活为宗旨。市府稍大者。率以小学校之所在地为标准。区分市街。各区内凡达于徵兵年龄之青年。施以教育。务使其思想行为。不致放逸。所有工人、佣工、学徒。多利用星期日及休暇日或夜间。加职业上之教育。又或利用小学校。设特别学校以教育之。此种学校。德人称为第一勤劳学校。若军队则称为第二学校。青年团本部会长戈尔将军。尝语人曰。政府知我国青年团。因风俗习尚。易趋于军事的训练。只求体力精神强健。成为守规律之勤勉国民。并按各人所习之职业。使之发展。俾与其他之国民角胜。决非使青年尽为军人。观此欲谋青年社会教育者。可知所择矣。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