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朱自清 > 古逸歌谣集说 | 上页 下页
易水歌


  《乐府》云一曰荆轲歌《诗纪》作渡易水歌

  【《战国策·燕三》】太子(丹)……乃为装遣荆轲。……乃令秦武阳为副。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征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文选》二十八】燕太子丹使荆轲刺秦王。丹祖送于易水上。高渐离击筑,荆轲歌,宋如意和之,曰:……(歌同前)

  【《楚辞后语》】夫轲,匹夫之勇,其事无足言。然于此可以见秦政之无道,燕丹之浅谋,而天下之势已至于此;虽使圣贤复生,亦未知其何以安之也。且余于此,又特以其词之悲壮激烈,非楚而楚,有足观者。于是录之,它固不遑深论云。

  【凌稚隆辑《史记评林》引董份曰】观此景象,千载犹令人悲愤。

  【《古诗源》】至今读之,犹存变征之声。

  【顾实《中国文学史大纲》】燕有易水悲歌,壮士不还之谶。

  【梁启超《中国美文史稿》】……到秦汉之交,却有两首千古不磨的杰歌:其一,荆轲的《易水歌》;其二,项羽《垓下歌》。

  据《史记》,荆轲的歌当有两首。前一首作变征声,大概是叙怆恻的别情,所以满坐垂泪。可惜歌词已失传了。这一首乃最后所歌。史言“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至今我们读起来,还有一样的同感,当时更可想见了。虽仅仅两句,把北方民族武侠精神完全表现,文章魔力之大,殆无其比。

  【《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臣闻忠无不报,信不见疑。臣常以为然,徒虚语耳!昔者荆轲慕燕丹之义;白虹贯日,太子畏之。……

  【应劭曰】燕太子丹……精诚感天,白虹为之贯日也。

  【如淳曰】白虹,兵象;日为君。

  【《列士传》】荆轲发后,太子相气,见白虹贯日不彻。曰:“吾事不成矣!”后闻轲死,太子曰:“吾知其然也!”

  【《乐府》五十八引《乐府广题》】后人以为琴中曲。按《琴操》商调有《易水曲》,荆轲所作,亦曰《渡易水》是也。

  【阳缙《荆轲歌》】函谷路不通,燕将重深功。长虹贯白日,易水急寒风。壮发危冠下,匕首地图中。琴声不可识,遣恨没秦宫!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