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朱自清 > 古今诗选小传 | 上页 下页
鲍照


  (参看《七言诗》卷二)

  《古诗笺》 照,字明远。文辞赡逸。世祖时,照为中书舍人。上好为文章,自谓物不能及。照悟其旨,为文多鄙言累句。当时咸谓照才尽,实不然也。临海王子顼为荆州,照为前军掌书记。子顼败,为乱兵所杀。

  《诗品中》 宋参军鲍照,其源出于二张,善制形状写物之词;得景阳之諔诡,含茂先之靡嫚。骨节强于谢混,驱迈疾于颜延。总四家而擅美,跨两代而孤出。嗟其才秀人微,故取湮当代。然贵尚巧似,不避危仄,颇伤清雅之调;故言险俗者,多以附照。

  《古诗选》 鲍参军既怀雄浑之姿,复挟沈挚之性。其性沉挚,故即景命词,必钩深索异,不欲犹人。其姿雄浑,故抗音吐怀,每独成亮节,自得于已。乐府则弘响者多,古诗则幽寻者众。然弘响之中,或多拙率;幽寻之内,生涩病焉。二弊交呈,每伤气格。要须观过知仁,即瑕见美;则以虽拙率而不近,虽生涩而不凡,音节定遒,句调必健。少陵所诣,深悟于兹,固超俗之上篇,轶群之贵术也。所微嫌者识解未深,寄托亦浅。感岁华之淹谢,悼遭逢之岑寂,惟此二柄,布在诸篇。纵古人托兴,率亦同然;而百首等情,乌睹殊解?无烦诠释,莫足耽思。

  夫诗惟情与辞,情辞合而成声,鲍之雄浑在声,沈挚在辞,而于情反伤浅近,不及子山,乃以是故。然当其会心得意,含咀宫商,高揖机、云,远符操、植,则又非子山所能竞爽也。要之,自宋以后,此两家洵称人杰。鲍境异于庾,故情逊之;庾时后于鲍,故声逊之,不究此二家之蕴,即不知少陵取法何自。古今作者,沿沂有因,至于格调之殊,易地则合,固不可强加轩轾耳。

  《古诗源》 明远乐府,如五丁凿山,开人世所未有。后太白往往效之。五言古亦在颜、谢之间。

  抗音吐怀,每成亮节,其高处远轶机、云,上追操、植。五言古雕琢与谢公相似,自然处不及。

  《艺概》 明远长句,慷慨任气,磊落使才,在当时不可无一,不能有二。杜少陵《简薛华醉歌》云:“近来海内为长句,汝与山东李白好;何、刘、沈、谢力未工,才兼鲍照愁绝倒。”此虽意重推薛,然亦见鲍之长句,何、刘、沈、谢均莫及也。

  《八代诗菁华录笺注》 李、杜皆推服明远,称曰“俊逸”。明远字字炼,步步留,以涩为厚。凡太炼则伤气,明远俊逸,又时出奇警,所以独步千秋,衣被百世。

  鲍诗于去陈言之法尤严,只一熟字不用。又取真境,沉响惊奇,无平缓实弱钝懈之笔,杜、韩常师其句格,如“霞石触峰起”,“穷跨负天石”,句法峭秀,杜公所拟也。

  《白话文学史》 当时的最大诗人不是谢与颜,乃是鲍照,鲍照是一个有绝高天才的人;他二十岁时作《行路难》十八首,才气纵横,上无古人,下开百代。他的成就应该很大。可惜他生在那个纤弱的时代,矮人队里不容长人出头,他终于不能不压抑他的天才,不能不委屈迁就当时文学界的风尚。史家说,那时宋文帝方以文章自高,颇多忌,故鲍照的作品不敢尽其才。钟嵘也说:“嗟其才秀人微,故取湮当代。”钟嵘又引羊曜璠的话,说颜延之“忌鲍之文故立休、鲍之论”。休是惠休,本是和尚,文帝叫他还俗,复姓汤。颜延之瞧不起惠休的诗,说“惠休制作,委巷中歌谣耳”。颜延之这样轻视惠休,却又把鲍照比他,可见鲍照在当日受一班传统文人的妒忌与排挤。钟嵘也说他“贵尚巧似,不避危仄,颇伤清雅之调。故言险俗者,多以附照”。鲍照的天才不但“取湮当代”,到了身后,还蒙“险俗”的批评。

  其实“险”只是说他才气放逸,“俗”只是说他不避白话,近于“委巷中歌谣”。古代民歌有建安正始时期已发生了一点影响,只为辞赋的权威太大,曹氏父子兄弟多不能充分地民歌化。鲍照受乐府民歌的影响最大,故他的少年作品多显出模仿乐府歌行的痕迹。他模仿乐府歌辞,竟能“巧似”,故当时的文人嫌他“颇伤清雅”,说他“险俗”。直到三百年后,乐府民歌的影响已充分地感觉到了,才有李白、杜甫一班人出来发扬光大鲍照开辟的风气。杜甫说“俊逸鲍参军”。三百年的光景,“险俗”竟变成了“俊逸”了。这可见鲍照是个开风气的先锋;他在当时不受人的赏识,这正是他的伟大之处。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