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朱自清 > 古今诗选小传 | 上页 下页
李陵与苏武诗三首


  《古诗笺》 陵字少卿,广之孙,为骑都尉。天汉中,将步卒五千击匈奴。转斗矢尽,遂降。匈奴以女妻之,立为右校王。昭帝初,霍光遣其故人陇西任立政往招之。陵数循其发,答曰,“丈夫不能再辱”。在匈奴二十馀年死。

  《诗品上》 汉都尉李陵,其源出于《楚辞》。文多凄怆,怨者之流。陵名家子,有殊才,生命不谐,声颓身丧。使陵不遭辛苦,文亦何能至此!

  《文心雕龙·明诗》篇 成帝品录三百馀篇。朝章国采,亦云周备。而辞人遗翰,莫见五言。所以李陵、班婕妤见疑于后代也。

  李光地曰 苏武忠节,固汉人所壮,以为盛事;而李陵之志,世亦悲之,故有疑其诗皆为后人拟作者。然相传既久,自杜工部,韩文公无异辞,又苏之“典故明习”、李之“悲歌慷慨”,具见《汉书》,则其文采风流,兼其事以取传于世,无足疑也。(于光华《文选集评》)

  梁章钜《文选旁证》 翁先生(方纲)曰:“自昔相传苏李‘河梁赠别’之诗,苏武四章,李陵三章,皆载《昭明文选》。然《文选》题云,‘苏子卿古诗四首’,不言与李陵别也。李诗则明题曰,‘李少卿与苏武诗三首’,而其中有‘携手上河梁’之语,所以后人相传为苏李‘河梁赠别’之作。今即以此三诗论之,皆与苏李当日情事不切。史载陵与武别,陵起舞作歌,‘径万里兮’五句,(见《七言诗歌行钞》卷二)此当日真诗也,何尝有‘携手上河梁’之事乎?即以‘河梁’一首言之,其曰‘安知非日月,弦望自有时’,此谓离别之后或尚可冀其会合耳。不思武既南归,决无再北之理;而陵云,‘丈夫不能再辱’,亦自知决无还汉之期,此则‘日月弦望’为虚辞矣。又云,‘嘉会难再遇,三载为千秋’,苏李二子之留匈奴,皆在天汉初年,其相别则在始元五年。是二子同居者十八九年之久,安得仅云‘三载嘉会’乎?就此三首,其题明为赠苏武者而语意尚不合如此;况苏四诗之全不与李相涉者乎?艺林相传,苏李‘河梁之别’,盖因李诗有‘携手上河梁’之句,可为言情叙别之故实,犹之许彦周诗话云‘燕燕于飞’一篇为千古送行诗之祖也。而苏李远在异域,尤动文人感激之怀,故魏晋以后,遂有拟作李陵《答苏武书》者。(此文亦载《文选》中)若准本传岁月证之,皆有所不合。词场口熟,亦不必一一细绳之矣”。

  余(萧客)曰,“东坡《答刘沔书》曰,‘李陵与苏武赠别长安诗有江汉之语’,而萧统不悟。按四诗第三首决为奉使别家人之作。前两首似是送别,非武自远行。此篇词旨浑含,又总曰‘古诗’,何以知其必为长安送别乎”?蔡宽夫诗话又云,“安知武未尝至江汉耶”?

  何(焯)曰:“‘江汉’、‘浮云’一去不复反,一分不复合,以比别离,不必泥江汉之地为疑。”

  孙鑛曰 少卿诗悬空泛说,子卿则指事实赋,波澜转折,视少卿转多。然古淡意不及——《文选集评》。

  《古诗选》 苏李诗虽如“朱弦疏越”,“一唱三叹”,然得宫商之正声,虽希而韵不绝。翻觉嘈嘈杂奏者一往易尽。正缘调高——匪惟调高,乃实情深。

  沈德潜《说诗晬语》 庞言繁称,道所不贵。苏李诗言情款款,感悟具存,无急言竭论,而意自长,神自远;使听者油油善入,不知其然而然也。是为五言之祖。

  《陈衍石遗杂说》(见苦海馀生编《文学常识》中)五言古首推苏李;子卿与少卿并称。李诗固凄怨,所谓“愁苦易好”也。苏诗则恳至悱恻,岂遂“欢娱难工”乎?钟上品数少卿而不及子卿,深所未解。况《楚辞》之怨,由于忠而获罪,信而见疑,李陵之怨,则有异矣,徒以其为怨之同,遂谓其源出于此,则《小雅》之怨悱不乱,《国风》之《氓》与《谷风》,不更在《楚辞》之前乎?《楚辞》香草美人,语多比兴,李陵则直赋而已;沟而合之,非知言也。

  《梁武帝代苏属国妇》 良人与我期,不谓当过时;秋风忽送节,白露凝前基。怆怆独凉枕,搔搔孤月帷。忽听西北雁,似从寒海湄。果衔万里书,中有生离辞;惟言“长别矣”,不复道“相思”;胡羊久剽夺,汉节故支持。帛上看未终,脸下泪如丝?空怀“之死”誓,远劳“同穴”诗!苏李诗目

  李陵歌(见《汉书》即七言诗卷二之别歌)

  苏武诗四首

  李陵与苏武诗三首

  ▲苏武答李陵诗一首

  ▲苏武别李陵诗一首

  ▲录别诗八首(第七首仅存四句,第八首仅存二句,第四首《晨风鸣北林》即本卷《拟苏武诗》之一)

  梁江淹拟李都尉陵从军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