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郑振铎 > 中国文学史 | 上页 下页
第四十章 戏文的起来(5)


  五

  最后,在题材上,也可以找出更有趣的奇巧可喜的肖合来。我们最早的戏文今所知者为《赵贞女蔡二郎》、《王魁负桂英》等等。这些戏文虽或已全佚,或仅存零星的一二残曲,不足使我们完全明了其内容。然据古人的记载看来,其情节是约略可知的。《赵贞女蔡二郎》叙的是蔡二郎得第忘归,其妻历尽艰苦,前往寻他,二郎却拒之不见,不肯认她为妻。《王魁负桂英》的情形也约略相同。王魁与桂英誓于海神庙,愿偕白首,无相捐弃。但王魁中第得官以后,桂英派人去见他。魁却没煞前情,严拒于她,不给理睬。又,今存于《永乐大典》中的戏文,《张协状元》,写的也是张协得第后,变了心肠,弃了王氏女不顾。王氏女剪发筹资,前往京师寻他,他却命门子打她出去。

  为什么最初期的戏曲中,会有那么多的“痴心女子负心汉”的故事呢?当然,像这样的情事,在实际的社会上是不会很少的。但这种不约而同的情节,为什么在“戏文”一开始的时候就会用的那么多呢?我们如果一读印度大戏剧家卡里台莎(Kalidasa)的《梭康特娜》,我们大约总要很惊奇地发现,梭康特娜之上京寻夫而被拒于其夫杜希扬太(Dushyanta),原来和《王魁》、《赵贞女》乃至《张协》的故事是如此的相肖合的。如果我们更知道《梭康特娜》的剧文曾被传到天台山上的一个庙宇里的事,则对于这种情节所以相同的原因,当必然有以了然于心吧。

  又,在最早的戏文《王焕》,及《崔莺莺西厢记》上(这些戏文也已佚,我们仅能在别的形式的剧文上约略的知道其情节),其描写王焕与贺怜怜在百花亭上的相逢,与乎莺莺与张生在佛殿上的相见,其情形与杜希扬太初遇梭康特娜于林中的情形也是很相同的;而《王焕》中的王小三和《崔莺莺》中的红娘,则也为印度戏曲中所常见的人物。

  又,最早的戏文,《陈巡检梅岭失妻》(《永乐大典》作《陈巡检妻遇白猿精》),其情节与印度的大史诗《拉马耶那》(Ramayna)很有一部分相类似。而《拉马耶那》的故事,却又是印度戏曲家们所最喜欢采用的题材。这其间也难保没有多少的牵连的因缘在内。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