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郑振铎 > 中国俗文学史 | 上页 下页
第一章 何谓“俗文学” 四


  以上五类的俗文学,其消长或演变的情势,也有可得而言的。

  中国古代的文学,其内容是很简单的,除了诗歌和散文之外,几无第三种文体。那时候,没有小说,没有戏曲,也没有所谓讲唱文学一类的东西。在散文方面,几乎全都是庙堂文学,王家贵族的文学,民间的作品全没有流传下来。但在诗歌方面,民间的作品却被《诗经》保存了不少。在《楚辞》里也保存了一小部分。《诗经》里的民歌,其范围是很广的。除少年男女的恋歌之外,还有牧歌、祭祀歌之类的东西。《楚辞》里的《大招》、《招魂》和《九歌》乃是民间实际应用的歌曲吧。

  秦、汉以来,《诗经》的四言体不复流行于世,而楚歌大行于世。刘邦为不甚读书,从草莽出身的人物。故一般的初期的贵族们只会唱楚歌、作楚歌,而不会写什么古典的东西。不久,在民间,渐渐的有另一种的新诗体在抬头了;那便是五言诗。其初,只表现她自己于民歌民谣里。但后来,学士大夫们也渐渐的采用到她了;班固的《咏史》便是很早的可靠的五言的诗篇。建安以后,五言诗始大行于世,成为六朝以来的重要诗体之一。当汉武帝的时候,曾采赵代之讴入乐。在汉乐府里,也有很多的民歌存在着。

  汉、魏乐府在六朝成古典的东西,而民歌又有新乐府抬起头来。立刻便为学士大夫们所采用。六朝的新乐府有三种:一是吴声歌曲,像《子夜歌》、《读曲歌》;二是西曲歌,像《莫愁乐》、《襄阳乐》等;三是横吹曲辞(这是北方的歌曲),像《企喻歌》、《咙头流水歌》等。

  到了唐代,佛教的势力更大了,从印度输入的东西也更多了。于是民间的歌曲有了许多不同的体裁。而文人们也往往以俗语入诗;有的通俗诗人们,像王梵志、寒山们,所写作的且全为通俗的教训诗。

  王梵志(生卒不详),唐代诗人。卫州黎阳(今河南浚县)人。其诗歌以说理为主,风格浅显平易,时带诙谐,开创了以俗语俚词入诗的通俗诗派。有《王梵志诗》、《王梵志诗拾遗》等存世。

  寒山(生卒不详),唐代僧人、诗人。长期隐居台州始丰(今浙江天台)西山寒岩(即寒山),故号寒山子。其诗多用村言口语,语气诙谐,长于以通俗机智的语音表现人生哲理。今存诗300余首。

  在这时,讲唱文学的“变文”被介绍到庙宇里了;成为当时最重要的俗文学。且其势力立刻便很大。

  敦煌文库的被打开,使我们有机会得以读到许多从来不知道的许多唐代的俗文学的重要作品。

  “大曲”在这时成为庙堂的音乐,在其间,有许多是胡夷之曲。很可惜,我们得不到其歌辞。

  “词”在这时候也从民间抬头了;且这新声也立刻便为文人学士们所采用。在其间,也有许多是胡夷之曲。

  在宋代,“变文”的名称消灭了;但其势力却益发的大增了;差不多没有一种新文体不是从“变文”受到若干的影响的。瓦子里讲唱的东西,几乎多多少少都和“变文”有关系。以“讲”为主体而以“唱”为辅的,则有“小说”,有“讲史”;讲唱并重(或更注重在唱的)则有“诸宫调”。

  这时,瓦子里所流行的“俗文学”,其种类实在复杂极了,于“小说”等外,又有“唱赚”,有“杂剧词”,有“转踏”等等(大曲仍流行于世;杂剧词多以大曲组成之)。

  印度的戏曲,在这时也被民间所吸引进来了。最初流行于浙江的永嘉,故亦谓之“永嘉杂剧”或戏文。

  金、元之际,“杂剧”的一种体裁的戏曲也产生于世;在一百多年间,竟有了许多的伟大的不朽的名著。

  南北曲也被文人们所采用。

  宝卷、弹词在这时候也都已出现于世(杨维桢有《四游记》弹词。最早的宝卷《香山宝卷》,相传为南宋时所作)。

  明代是小说、戏曲最发达的时候。民间的歌曲也更多地被引进到“散曲”里来。鼓词第一次在明代出现。宝卷的写作,盛行一时,被视作宣传宗教的一种最有效力的工具。

  明代的许多文人们,竟有勇气在搜辑民歌,拟作民歌;像冯梦龙一人便辑着十卷的《山歌》,若干卷(大约也有十卷左右吧)的《挂枝儿》。许多的俗文学都在结集着;像宋以来的短篇话本,便结集而成为“三言”。许多的讲史都被纷纷的翻刻着,修订着。且拟作者也极多。

  冯梦龙(1574-1646),明代文学家、戏曲家。字犹龙,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在通俗文学和民间文学方面著述丰富。除著名的《三言》外,整理了民歌集《挂枝儿》、《山歌》等。

  清代是一个反动的时代。古典文学大为发达。俗文学被重重地压迫着,几乎不能抬起头来。但究竟是不能被压得倒的。小说、戏曲还不断的有人在写作。而民歌也有好些人在搜辑,在拟作。宝卷、弹词、鼓词都大量地不断地产生出来。俗文学在暗地里仍是大为活跃。她是永远地健生着,永远地不会被压倒的。

  “五四”运动以来,搜辑各地民歌及其他俗文学之风大盛。她们不再被歧视了。我们得到了无数的新的研究的材料。而研究的工作也正在进行着。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