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邹韬奋 > 最难解决的一个问题 | 上页 下页
无从寻到正路


  真危险极了!国家争攘之时,既不能安逸为生,又无从寻到一条正路可走。尤其是我们中学生,想最近的将来无力升学,而一个中学毕业生要想在本是事浮于人而现在是人浮于事的境况下争一啖饭之地,恐是不可能的罢!

  读贵刊第四十期先生说的“至诚牺牲奋迈前进”,我们真是知而难于行了!由衷心的感且奋的写出来求答于先生,先生虽是爱莫能助,但也有所建议罢!

  宋志龙

  答:宋君这封信连举了几桩事实,尤其重要而值得深切注意的是第一段中所述的“困苦窘难”的感触,总括起来,可以说是一篇“悲观论”。目前的中国在事实上确有许多悲观的印象,这是共见的事实,无庸为讳的,但我向来主张我们不做人则已,既已做人,不管悲观也好,乐观也好,只有尽其心力向前干的一条路走。我深信这种“尽其心力向前干”的态度能使我们常常拿得定主意而努力向前进,不至从事无裨实际的忧愁。也许宋君听到这里要大声呼道:“没头的路叫我们如何走法?”我们试察宋君所说的情形,是否可称为“没头的路”?他说“最近的将来无力升学”,无论如何“最近”,他在目前总还在学校里求学,依我所谓“尽其心力向前干”的态度,有一天的机会给我求学,我就在这一天“奋迈前进”的求学,决不放过这一天的机会。人生的一条路是很长的,走一段是一段,有一段走的时候,便应该挺胸拔脚兴奋的向前走。走完了这一段而没得走的时候则奈何——例如真到了“最近的将来”而“无力升学”则奈何?也只有“尽其心力向前干”!怎样干法?在乎各“尽其心力”,当然不能有一个呆板的公式:有的能靠自己的信用得到亲友的协助;有的能够寻得半工半读的机会;有的能够靠自己的本领考取免费或减费的学校;有的能够一部分靠亲友的协助,一部分靠自己课余的工作。倘都不能如愿则又奈何?仍只有“尽其心力向前干”!怎样干法?多方寻觅工作的机会。这件事当然也有若干附带的条件,最重要的是一方面自己须有相当的服务能力,一方面社会有相当的服务机会。前者是自己作得主的,可于平日注意修养得来的;讲到后者,也许宋君要大声呼道:“人浮于事的境况下,争一啖饭之地,恐是不可能的罢!”我以为“人浮于事”的“人”字要解作“没有服务能力与精神的人”,因为“才难”之叹,我们随处可以听得到的。所以说“人浮于事”犹可,一定说是“不可能”,并非社会上实际的情形。宋君也许要说中学毕业不能算人材,其实所谓“才难”之叹,不但指高等专门人才,即普通办事人才亦有“才难”之叹。我国外受帝国主义的压迫,内受天灾人祸的摧残,诚然是百业萧条,生计穷困,但谓为难走的路则可,谓为“没头的路”则殊非事实。既非绝对都是死路,便未尝没有奋斗的可能,我们便应就可能范围内各尽其心力向前干去。惟其环境困难才用得着奋斗,有现成的好环境便用不着奋斗,因为奋斗的意义原是应付困难的环境,解决困难的问题。在困难的环境中只有能奋斗者才能生存,不能奋斗者便受淘汰,所以我说我们只有尽其心力向前干的一条路走。孙中山先生魄力的伟大,事业的伟大,这是我们所知道的,但是他一生就没有顺利的环境:他生在“孤陋寡闻”的翠亨村,在他阿兄店里做过学徒,初赴檀香山演讲民族主义时,听讲者只有三人,试读他于奔命海外呼号革命之时致邓泽如、吴稚晖诸氏的信(见《总理全集》第三集),筹款之艰难,虽数百圆数千圆亦费尽气力,乃至家人私蓄及首饰之拨入公用者亦千数百圆,又有谁预先替他端整好顺利的环境让他舒舒服服的革命?

  一般人的失学失业问题是整个的社会问题,要彻底解决,当然要靠民生主义来作大刀阔斧的建设,不是一二人在短时期内所能解决的,但是我们仍当在可能范围内各尽其心力向前干去,干得一步是一步,坐着悲观烦闷是没有用的。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