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邹韬奋 > 坦白集 | 上页 下页
大众文化的基本条件


  ▼关于文化

  大众文化的基本条件

  我在苏联视察的时候,看到他们的“运动大检阅”,得到很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对于那个“运动大检阅”的“大”字的意义。我是在莫斯科看见的。寻常我们想起什么运动会,注意力只集中于若干所谓选手,选手的数量无论怎样大,只是“小众”,一点寻不出“大众”的象征。我那次在莫斯科看到的“运动大检阅”,便有十几万的男女青年“运动员”参加。整千整万的穿着运动衣的列队挺胸紧步的男女健康青年,使你不得不为之精神振作,想到体育大众化的伟大。他们有大规模训练“运动员”的计划,经过许多类的体育试验及格后,给以GTO的铜质徽章(GTO是俄文“为工作和防卫而准备”的缩写),这徽章是他们的男女青年觉得最大荣誉之一。在一九三二年(即第一次五年计划的末年)他们的这样的“运动员”有六十万人,一九三三年增加到六百万人,一九三四年的上半年增加到一千二百万人!依这样大众化的进步速率,最近的数量一定是更可惊的了!

  大众的伟大的力量是新时代的最最重要的象征!

  我认为这个重要的意义应该运用到大众文化上面去。我们在这样艰危的时代,应该培养大众的伟大的力量,因此我们的文化必须有一个新的动向,必须有一个新时代的新文化运动。这个新文化的方式和内容值得我们作更周详地研究和讨论,但是我深信这个新文化必然地是大众文化;大众文化的基本条件是要大众化,是要不忘却大众,是要切合于大众的真正需要,是要能培养大众的伟大的力量,是要能适合于大众的容受性。我认为这是中国文化转变到一个新阶段的非常重要的问题,希望全国的文化人以及热心中国文化的朋友们都对这个问题加以严重的注意和切实的研究。

  所谓大众的“大”,不是高大的“大”,却是广大的“大”。犹之乎上面所谈的“运动大检阅”,不是注重在少数的选手,而是注重在数十万数百万数千万的广大数量的“运动员”。为大众设想,与其只有少数处于“高大”地位的选手,不如有着满山满谷的无限“广大”数量的“运动员”。在我们的新文化方面,也有这相类的情形。换句话说,我们要极力使我们文化工作能影响到大多数人,影响的范围越广大,文化的功效也越广大。举个最近的现实例子:例如整千整万的大众所热烈参加的民众唱歌团(原名民众歌咏团,陶行知先生建议改为今名,我觉更大众化些),便会有这样的意味。民众唱歌团便是推广大众文化的一种很好的工具。我们试想,如有几万几十万人,同时参加一个悲壮雄伟的民众唱歌团,这是怎样伟大的文化工作!

  当然,推动民族解放运动的民众唱歌团,只是大众文化工作的一部分。我以为我们办任何文化事业,都要特别注意广大的群众,都要极力使我们的工作能深入广大的群众里面去。中国文化界有个很大的危险,那便是“关门主义”,守着千篇一律的宗派的方式,隔膜的理论,不顾到中国大众的现实需要和容受的力量,因此把它的影响范围越缩越小,简直和大众不相涉。文化工作是为着少数人干的呢,还是要为着大多数人才干的?我们先要认清这个基本问题!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