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邹韬奋 > 人物述评 | 上页 下页
创制中国电风扇的杨济川君


  ——全由自修造成的一位电气工程师

  诸君初听到有中国人能替中国创制电风扇,想起来这位仁兄不是留学过什么东西洋,便是什么大学生,但是记者所要叙述的这位中国的电气工程师,却是先由洋布店的学徒而做到洋布店的帐房先生,再由洋布店的帐房先生而做到有实际贡献于中国社会的电气工程师。中国有这样的一个人物,记者有机会叙述这样一个人物的生平和他创制中国电器的经过情形,执笔濡墨之际,深觉不胜其欣慰与荣幸。

  杨济川君江苏丹徒籍,现年五十一岁。他的父亲原在苏州开洋布商店,家境很平常,他的长兄做私塾教师,他自己从七岁到十六岁就在这个私塾里“读老书”,对于科学知识一点没有梦想到。到十六岁,被送到上海一家洋布号做学徒,学洋布生意本须带着布样随着伙友跑街,学习兜生意,他觉得性情很不近,一年后,这个商号的老板就叫他在店内弄弄帐,管些零碎的帐目,第三年因原有的帐房先生死了,老板就叫他接做帐房先生。此时杨君二十岁,他做了帐房先生,因为洋行家送来的帐单,常有英文字夹在里面,他看不懂,店里也没有人懂,他便发愿自修英文,到商务印书馆去买了一本什么《英字入门》,里面的英文,用着中国字注音,他当然在读音方面弄不准确,但由自己硬干之后,勉强可以应付帐单,而且是以后可以使他勉强读英文科学书的嚆矢。他当时只知道打算盘,一点不知道笔算,但在他读到《英字入门》末了的时候,看见该书末页有四个加减乘除的笔算公式,他就根据这一页练习起来,这是他用心学习笔算的开始。

  当时他觉得自己的性情很不近于洋布行业,而且觉得替外国人推销洋布,所送出的都是中国人的脂膏,心里常觉得怪难过,虽然他因生计关系,一时不能脱离这个行业,但他立志去商入工,于是于服务余暇,发愤自修算学和化学。他只能看得懂中文,所以只得买当时出版的中国书看,觉得化学也不是他所擅长的,前途未见得有何发展,他便转而注意到电气一门。当时他买了伍光建编译的中学用的教科书,里面有说到电气的部分,他很感觉兴趣,但是读了嫌浅,而在当时比这样更深更详的中文书又没有,他想来想去,只有再想法读英文原本书,便到伊文思书局去买些关于这门科学的英文原本书,翻着字典硬着头皮阅读研究。此时他已到二十三岁了,一面仍做帐房先生,一面于公余实行他的研究工夫。他所用的那个帐房桌子的抽屉里装满了许多凿子锤子电线种种东西,一有空就把他的这些抽屉开出来玩,他只觉这是取乐的玩意儿,不觉得是什么工作的事情。他进洋布业共有十三年,帐房先生一直做到二十九岁。从二十三岁到二十九岁的几年间,便是这样独自一人在暗中摸索的自修中。店里老板和同事们最初觉得他很特别,后来也渐渐的见惯了,知道他别无所好,所好的就是津津有味的干这件事,见他一有空就把抽屉里的许多东西拿出来弄,一有空就看他的书,边看边弄,边弄边看。到了他二十九岁那一年,这家洋布商号关门大吉,他便失了业。

  杨君十六岁到上海学洋布业,二十岁由学徒升为帐房先生,以及从二十三岁起把帐房桌的抽屉当作试验室的情形,记者在上次已经述其梗概。他这样独自一人暗中摸索研究了好几年,到二十九岁时,洋布店关门,他也随之失业。旧例做学徒要拜老板做老师,这家洋布店的老板也就是杨君的老师,这位老师虽不幸关了店门,但对于杨君的服务精神却异常器重,所以设法把杨君转荐到犹太人开的裕康洋行的买办那里去,职务仍是帐房先生。他在那个洋行里仍是一面做帐房先生,一面于公余继续他对于电器的研究,仍把帐房桌的抽屉当做试验室。

  在这个时期里,他认识了两位和他的志愿极表同情的好朋友:一位是叶友才君,当时在喊灵洋行里做帐房先生;还有一位是袁宗耀君,当时在久记木行里做跑街。每日在下午五点钟办公时间过后,外国人去了,这两位好朋友就常来看他,杨君便将他的“试验室”里的大大小小的东西拿出来,排满一桌,捶的捶,捏的捏,打的打,钻的钻,接的接,一面干,一面和他们大谈他的心得,谈者津津有味,听者亦津津有味。据说最初所研究者为根据书上参考所得,探讨各种电气表之原理与构造,如是研究者约有一年余之后,裕康洋行的买办不幸“跷辫子”,新买办来,当然有他自己的一套人物,所以杨君又遭第二次的失业,只得回到家乡去另寻生路。但不久新买办以苦于办事人员之不得力,闻君之贤,托人再去找他出来,于是杨君重出做帐房先生,同时又于公余继续在帐房桌上做他的试验研究工作。直到民国四年,时杨君已三十五岁,和他的好朋友叶友才君窃议,以为一直这样空研究,似乎“呒啥道理”,彼此商量根据研究所得,实际创制电风扇。不过他们都是拿不出资本的朋友,袁君与当时的扬子保险公司经理祝兰舫君是好友,在经济上颇有请他帮忙的希望,但空口说白话,就要人掏腰包相助,这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于是杨叶诸君讨论的结果,以为先要做点实际的成绩给人看看,才能说动人,所以决定先努力创制两个电风扇出来,作为开路先锋。主意打定之后,开始动工!

  杨君当时只有帐房桌的抽屉做试验室,并无工厂的设备,这样的工如何开始去动呢?如今追述起来,倒也怪有趣而可笑的。当时市面上已有了舶来品的电风扇,但一个要售百余圆,杨君要想买一个做参考,也力不从心,于是只得设法借到一个。他便根据平日的研究,先把图样“设计”(“design”这是工程师用的名词)起来。设计之后,勉强凑得几十块钱,买了铁皮到马口铁店叫他们依设计所规定,指导他们照做;吸铁石和铁盘等,则到铁匠店和翻砂作,叫他们依设计所规定,指导他们照做;铜叶子呢,则到铜匠店里去,也叫他们依设计所规定,指导他们照做;电线则从电料店里买来,还有其他各部,也是这样东拼西凑而成的。他这样设计奔波,研究支配,足足忙了半年,才把意想中的两只电风扇创制成功,要以供实用,但在这半年里面,他并未曾得到全部的时间,因生计的关系,他仍须顾到帐房先生的职务,只于公余的暇隙,才有时间干他创制的事业。而且实际成绩虽拿得出来,仍未能一帆风顺。

  杨君在民国四年费了半年的苦工,根据平日研究的心得,东拼西凑,最后居然造成了两个电风扇,于是由他的好友袁君特与祝兰舫君商量,希望他加入些股本,俾得设厂制造,在杨君等以为有实际成绩表现,应该易有成议,但事实上却未曾这样容易的如愿以偿!祝君察看这两只在中国首次创制的电风扇居然可供实用,未尝不表示敬佩之意,但他当时却无意于要造电风扇,只要造禁绝电灯用户偷电用的“限止表”(current limit),因当时苏州、常州、扬州等处都有了电灯厂,祝君是里面大股东,各电灯厂正亟于需要这种限止表,听见杨君对于电器很有研究,叫他设法创制限止表,以应急需。杨君所辛勤造成的是电风扇,祝君偏要限止表!杨君因自己在经济上既无力设厂制造电风扇,限止表也是电器之一种,他也不无多少研究,便暂把电风扇搁开,想法创制限止表。他设法凑了九两银子买一个舶来品限止表做样子,虽能照样造成,但手续既笨,成本又贵,不合实用,只得丢开舶来品样子,自己另想方法创制,经过不少麻烦和研究,居然于民国五年成功。他先把自己所创制的限止表当面试验给祝君看,祝君认为结果满意,乃发给苏州电灯厂试用,亦认为结果满意,遂先定制两千个,言明每个价格五两银子。杨君乃与袁君等凑集数百圆的小资本,在横浜桥弄一家小店开始制造起来。因产品的切于实用,第一批定货未完,第二批的续定又来,此时店内连助手等,有一桌吃饭的同事,共有七八人,杨君因生计关系,仍须兼顾他原有的帐房先生的职务。

  这样弄了半年之后,适遇兆丰路元达电器厂因办理不善失败,杨君等设法凑了一千余两银子,把这家厂盘下来,于是在民国六年便由横浜桥搬到兆丰路,至此规模较大,已有三桌人吃饭,此时除制造限止表外,并修理各种旧电器。杨君到了这个时候,才完全脱离帐房先生的生活,得专心致志于制造电器的事业,据他说,在修理各种旧电器的工作中可以得到许多实际的经验。到民国七年,他便开始制造发电机和变压器,当时江湾电灯公司便用该厂的出品,因为是项中国货既切实用,价格又较舶来品便宜,所以乐于采用。到民国十一年,因营业逐渐发达,原址不敷用,又由兆丰路搬到虹口周家嘴路,即现在华生电器制造厂所在地。在当时厂内同事已达七八十人,最近增加到三百人左右,但在距今十五年前却只有七八人。

  杨君的电风扇计划虽在民国四年间受了挫折,但他对于电风扇的制造仍作继续不断的研究与试验,到了民国十二年,因数年的研究,又将成本减低,遂开始制造电风扇,就是现在名闻全国的华生电风扇;美国的奇异公司出品以G.E.为标志,华生以W.S.为标志。诸君家里如用着华生电风扇,那就是由洋布店帐房先生出身而全由自修造成的电气工程师杨济川君的创造物。最初一年该厂所造电风扇只有一千具,民国十五年增至三千具,去年达万余具,出品优良,而价格复比外国货便宜至四分之一,已抢回外国货十分之九的生意,这不是替中国争气的一件事吗?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