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张爱玲文集·附录 > 爱恨倾城小团圆 | 上页 下页
三一


  【12、热恋恰似飞蛾扑火】

  说到这个人——胡兰成(1906-1981),我想到的只能是“魏晋人物”。这是乱世里才有的极聪明的人。

  有才气,有性格,在乱世里,想到即便是循规蹈矩地活,怕也是活不多久,于是就恣情放任地活。果然,也就活出了个模样。

  这样的人物,隋唐以来就不多了。

  民国是乱世,于是民国就多有这样的人。

  从陈独秀起,到闻一多止,成为一个谱系。他们的为人、品质,其实很不一样,有的如阮籍,有的如王戎,有的极刚烈,有的善阿附,惟有才气饱满这一点相似。

  但是那些人们,如陈独秀等,是可以归类的,而胡兰成则不能。

  一个知识分子,却不是思想的人、不是学术的人,亦不是文学的人——来无源流,去无归属,是乱世里的一粒灰尘在飘荡。

  民国的人物恒河沙数,偏偏就是他,撞上了张爱玲。

  胡兰成,原名蕊生,生于1906年,是浙江嵊县人,家在距县城几十里的下北乡胡村。他是个农村苦孩子,家境贫寒,随母长大,自幼喜读书。论起他的学历,其实只有中学二年级。

  如果在盛世里,这样的根苗是基本长不起来的,无论哪个科层系统,都不可能接纳他。然而在乱世里,他就有了缝隙,钻了出来。

  他有著作留下来,洋洋洒洒几大本,其中最著名的是《今生今世》。有了这一本,其他的人就再无须再做《胡兰成传》了,他把一切都已写尽,没人可以比他自己写得更好。

  无数的张迷,无数的张学研究者,面对他,只有尴尬。

  在《小团圆》问世之前,如果没有《今生今世》,那么他与张爱玲的一段婚恋,具体是如何,就再也无人可证了。

  正如止庵先生所说:胡兰成有负于张爱玲,张迷们恨他。可毕竟是他,给我们描述了这段姻缘,因此张迷们又私心有所感激,否则,张爱玲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段,在资料上将付阙如。

  胡兰成在《今生今世》里的描绘,时有至情至性处,不由得人们不信。可是,那能是真的么?假如不真的话,又何以为真呢?

  张爱玲传记的编写者们,也是痛苦。有的只好声明:本节“胡张恋”之情节,系胡兰成一面之辞,真假难判。

  其他所有的亲朋,都没有提供细节,炎樱没有,姑姑没有,苏青也没有。她们三人没说话,真相就永远也无法得知了。

  而当事人之一的张爱玲,在1966年看了《今生今世》之后,给好友夏志清写信,说:“胡兰成书中讲我的部分,缠夹得奇怪,他也不至于老到这样。”

  “缠夹”,是方言,意谓头脑不清,举措多有误。

  这里面传达出的意思明白无误:胡兰成是在胡说八道。

  直到2009年初《小团圆》横空出世,世人才得知——《今生今世》里并没有撒谎。

  “胡张恋”的真相,不仅基本如胡兰成所述,而且《小团圆》还爆出了许多令人瞠目的细节。

  我们还是从胡兰成的身世讲起。

  他的祖父胡载元,是茶栈老板,为当地一大富户。父亲胡秀铭继承家业后不知怎么搞的,破了产,沦为普通农民,但却喜爱摆弄乐器,乐于帮闲,绝非闰土式的愚蛮人物。

  胡兰成的求学之路颇不平坦,高小毕业后先上了绍兴第五中学,只读了一个学期,就因学生闹学潮而辍学,后又考入教会学校杭州惠兰中学。

  在惠兰读了四年后,又因编辑校刊与教务主任起了冲突,被开除,后来考取了杭州邮务局的邮务生,从此就没再接受过常规教育。

  邮政人员在“旧社会”是个铁饭碗,地位是令人欣羡的,可惜只干了一个月,他又因指斥局长“崇洋媚外”而被开除。

  这年他21岁,为谋出路,毅然去了北平,在燕京大学校长室做抄写文书,同时旁听学校的课程。

  这一步,是他蛹化为蝶的关键一步。在燕京的时间虽不长,却大大开了眼界。北伐军兴起后,他回到了浙江,先后在杭州、萧山两所专科学校任教,成了知识分子。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