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谢觉哉 > 谢觉哉杂文选 | 上页 下页
写文章的关


  人与人之间,用语言打交道,用文字打交道。

  国家工作人员,工作的牵涉面广,主要的是用文字打交道;文字写得好或不好,交代情况、政策与办法清楚不清楚,常常关系到某项工作的成败。

  “不用一番苦功要做到文章清通、书写自由,是不可能的。”①不用一番苦功,要做到起草文件扼要、正确、明了、解决问题,同样也是不可能的。

  了解情况,掌握政策,是写文件的先决条件,没有它就不能写,写了也没有用。这个我不准备在这里谈。我只谈情况已了解了,政策已掌握了,如何经过文字来表达,并表达得恰当。这里有个“拦路虎”(写不好),不少同志被“虎”怔住了,冲不过去,即是说文章没写好,不能把所了解的情况,经过文字而更加明了;所掌握的政策,经过文字而为更多的人所掌握。

  如何才能写好?我以为要通过下列的“关”:

  读的关 任何工作都有“先进经验”,写文章也是一样。党和政府有很多写得很好的指示、决议、命令、论文,特别是毛主席的文章:深刻、浅显、扼要,任何方面都说到了,都用得着。经过若干时间翻出来读,仍是活生生的。这些文章,我们都读过,但不一定读进去了。你试选择几篇,花点时间来读,先把意义弄通,然后再看他为甚要用这样段落和字句来写?把它删去几句或增加几句或改几句,甚至增、删、改一二个字,看是否好一些或坏一些?大概一定是坏一些吧,这就会发现我自己的程度尚差一级以至若干级。发现了,就是进步。算进了关。说中央的文件学不到,那是不打算“抢关”,只在若干里路外望望;把中央文件读了若干遍,却未深入钻研,那是站在关头看风景,终于不能闻进关去。

  写的关 讲起来明明白白,做起来糊里糊涂,做一次又做一次,也许就不那样糊涂了。写文章也是一样。只讲不写,将终于不会写,而我们的工作又需要写。那末,写吧!初写,一定写不好,不要怕丢丑,再来吧!工夫总是一步步进的,不可能一下跳得很远。做负责工作的同志,怕写不好,部下笑他,因而就不写。这是自弃,是偷懒,必然要贻误他的工作。要知道正因为负责,更须学会写。写的时候,除内容需要参考的东西外,读过的好的文件须丢开,只想你要写的事件如何写得深入、恰当、动人,由自己来创造字句,不要去模仿。因为要写的对象:各有其特殊的内容,各有其时间空间条件的限制,他是不听我所模仿的意旨的。模仿得不好,常成为“四不象”。

  写的关,很长,比关云长过的五关还多,但必须过,过一关有一关的好处,即是说写得一次比一次好,以前吃过力的,以后就不那样吃力了。

  改的关 写文章的人喜欢人家说好,不喜欢人家说坏,人家也就逢迎着说好。其实,说好,对写的人无帮助;说坏——指出哪点不够,哪点错了,对写的人有帮助,他可依照人家所提的意见,考虑修改。文章需要改,重要的文章要多次改,改一次要好一次。改的动机:有由于写的人写后再看再想,发现不完满或错误时就改;有由于人家提意见或开会讨论,你一句,我一句,指出文章的瑕疵,启发写的人的思想而加以改的。

  改,比写常还要费时间、费力。但费的时与力是值得的,不经过这,写的能力不会提高。从前所谓“一挥而就,文不加点”,那是帮闲文人的事,而不是指我们今天的对人民负责对工作负责的文章。

  看的关 这里是指这类事或这件事,已办过和发过文件,收到了成绩或发生了缺点与偏差,以后来办这类事或这件事时,应和以前的文件联系着,不要常是“从新做起”。那就需要经常看看。凡写得好或较好的文件总是反映了成功的经验和指出了以后的方针。以后则是证明当时指示的正确和有哪些不足。这就叫积累经验,叫不割断历史,叫一步步地前进。如果写过了,向档案室一塞,案头不留底,心里不记数,要使写的能力不断提高,是难以想象的。

  1954年

  ① 陈毅:《和青年团同志们谈学习和工作》,一九五三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华东《青年报》。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