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谢觉哉 > 谢觉哉杂文选 | 上页 下页
“反裘负薪”


  从前有一个聪明人,见老百姓翻穿着羊皮袄子(毛向内,皮向外)背柴,问:你的皮袄为什么这样穿?老百姓答:我怕把毛弄坏了。那位聪明人笑道:你不知道皮弄坏了,毛就无处附着吗(原话是:“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说这句话的聪明人,隔现在有两千多年,然今天的延安市,每天有若干老百姓背柴上市,背上负重,要垫点东西,他们冬天用皮袄,夏天用块带毛羊皮,仍然是毛向内,皮向外,并没因那位聪明人说过而有所改变。

  那位自命为聪明而我们至今也承认他是聪明的人,却没有懂得:背上负重,垫的东西要厚。如果毛向外,毛和柴粘在一处,不要几次,毛扯完了,剩下光皮,不能再垫。现用皮向外,总可以背年把,不会毁烂;就是烂了,可以补巴。

  这里告示我们一个道理:“社会一切存在的东西,总有它存在的理由。如果不去考察而漫然批评起来,批评一定不会中肯。”人们也就不会信你的话而想法子去改革。

  连带想到“负载”的事,南方人用“挑”,北方人用“背”。挑用肩力,背用背力。南方二人抬一担架,轻松得很,北方则要四人;然北方人可背百多斤,南方人则望而摇首。

  在生理上讲,用肩比用背要合理些,如果还不能用机械代替人力的话。然而北方人为什么不“易背而挑”?几千年来老是背下去?问题是条件不够:一则没有坚木做“木挑”,长而大的树条放在肩上,怪不舒服;二则没有竹篾做“篓子”,做“落脚”,①做“扁担”,象柴草等物,实没法挑。

  这里又告示我们一个道理:一件事物的变革,必须具备某种必要的条件。当然条件是可以而且应当努力去创造的。但如果不计及条件或不去创造条件而空言改革,那结果必是徒然的。

  古老的中国社会,物质与精神,精神与物质,都需要改革,需要用人力在短时间内改革,然而千差万别,各有各存在的原因,因而各有各须具备的条件。前者要我们敏锐观察,抉其症结;后者要我们深入地有计划地的创造,不能苟简,建设的道路上,不容许皮相,也没有可侥幸取到的便宜。

  1941年6月14日

  ①“篓子”、“落脚”都是用竹制的挑的工具。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