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梁启超 > 王安石传 | 上页 下页
王安石打了哪些仗(5)


  (考异八)

  《续资治通鉴》说:“自王安石执政以来,锐意以武力开拓疆土。知邕州的萧注喜欢谈论军事,他羡慕王韶等人获得的高官厚禄,就上疏说,交趾虽然奉献朝贡,实际上,他们包藏祸心已经很久了,现在不夺取这个地方,将来一定会成为祸患。皇上下诏让他担任了知桂州经略这个地方。萧注入朝,皇上向他询问攻取交趾的策略,他又有些为难。于是让沈起代替了萧注。沈起迎合王安石,便一再地对交趾发起进攻,交趾才开始有了二心。”又根据《宋史·萧注传》的记载:“探子得到了交趾的文告,说是中原实行了青苗法、助役法,老百姓的生活陷入贫困之中,现在要出兵去拯救他们。王安石得到这个文告后大怒,亲自起草了讨伐他们的檄文诋毁他们。”《续资治通鉴》也有记载:“张方平说:‘将西北的壮士健马丢弃到南方炎热偏远的蛮荒之地,它所带来的祸患是说不完的。如果部队待久了,资财用尽了,这也许还是社稷的福气呢。’后来发生的事情果然像他说的一样。”今天来看这些说法,就是要把丑化、诋毁王安石当作唯一的目的。甚至认为,交趾的入侵,完全是由王安石引起的,而他安定边境的功劳,却全部略去,只字不提。这是宋代以来史家的惯用伎俩,我已经司空见惯,不再为此而感到惊讶了。然而,他们的这一套说法,支离破碎,诬陷诽谤,实在有讨论的必要。考察《宋史·萧注传》,记载他上疏请求图谋交趾这件事,却没有注明上疏的具体时间是哪一年。又说,熙宁(宋神宗年号,公元1068—1077年)初年,任命萧注为桂州知州,皇帝曾问他攻取交趾的对策。他回答,过去我是说过这样的话,但如今交趾人在这里生活聚集,接受教育,已经十五年了,不能再轻易谈论这件事。又说,萧注到达桂林后,考察当地的环境究竟如何,以及百姓的生活是否安定,得到百姓的拥护。他的一举一动李乾德都了如指掌。萧注做桂州知府不知是在哪一年。然而,沈起取代他,是在熙宁六年(公元1073年)。那么,萧注治理桂州,就应该在熙宁四五年(公元1071—1072年)间。既然是入朝觐见皇帝之后才上任,那么,他入朝觐见的时间,应当更靠前。而他在回答神宗的时候说,上疏已经是十五年前的事了,形势已经大不同了。可见,萧注上疏建议夺取安南,应该是在嘉祐元年和二年(公元1056—1057年)之间,当时的王安石只是个群牧判官,尚未参与朝政,更不可能有王韶什么事了。将相隔遥远、毫不相关的事情,牵连到一起,并以此来定一个人的罪状,就是周兴、来俊臣来断案,也做不到这种程度啊。《续资治通鉴》说的那些话,是从《宋史·沈起传》来的,《沈起传》和《萧注传》同在一卷,前后相隔只有数页,竟然互相矛盾到这种程度,学者们还能把《宋史》当作可以信赖的历史吗?考察交趾自从李公蕴篡夺了黎氏的政权而自立,一直怀有异志。他的儿子李德政,李德政的儿子李日尊,都是非常勇猛的武士,景祐(宋仁宗年号,公元1034—1038年)中,该郡的百姓陈公永等六百余人归附朝廷,李德政派遣军队千余人到边境追捕他们。景祐三年(公元1036年),他们又入侵邕州的思陵州、西平州、石西洲,以及各峒,劫掠人口和马牛,焚烧房屋而去。庆历三年(公元1043年),他们又灭了占城,俘虏了占城王。皇祐二年(公元1050年),侬智高反叛朝廷,李德政率兵两万,声称要入境去帮助他。等到李日尊执政,嘉祐四年(公元1059年),入侵钦州;五年(公元1060年),入侵邕州,同一年,又上表索要温闷洞等地。他们祖孙三代,虽然都受到中原皇帝的册封,实际上,他们是自己做皇帝。到了李日尊竟然自封为法天应运崇仁至道庆成龙祥英武睿文尊德圣神皇帝,国号大越,改元宝象。由此看来,交趾早就应该被征讨了。他们多次侵犯边境,自真宗、仁宗、英宗三朝没有断绝过,怎么能说是王安石喜欢用兵,私自在边境上向他们挑衅造成的呢?和青苗、助役等新法的实行,又有什么关系呢?中国实行新法数年,只听说大臣、同僚在朝廷上进行攻击,没听说老百姓在田野之间揭竿而起。即使外面的夷人想要找借口挑起战争,又何至于利用这样的借口呢?史家说这些话的目的,就是要把天下的所有罪恶,都归到王安石一个人的身上。再看王安石所写的榜文,真是王者之师,说的都是仁者之言,与传说中的大怒并诋毁对方,也太不像了吧。其实,当时的交趾,包藏祸心,是人人都看得到的。如果宋朝能稍微振作一点,早就应该惩罚它了。只不过当时满朝文武都是一副松懈、拖沓的样子,害怕谈论打仗,使得他们变得越发骄纵,夜郎自大,竟在两月之间,接连攻陷我三个州。这时正是王安石当国执政,怎么能坐视不管呢?然而,这时的王安石正在锐意改革,国内的力量尚未彰显出来,不想马上把精力转向外面。而且,辽、夏两个大敌就在眼前,更不应该显露出自己的衰败,从而给敌人以可乘之机,所以要讨伐它,通过征剿达到招抚的目的。我们读榜文就可以看到这层意思。史家赞美张方平说的那番话,说他有先见之明,我不知张方平所说的军队驻了很久,钱财花费很多,结果无功而返,是不是真的应验了?赵卨等人是熙宁八年(公元1075年)春天出征的,当年冬天就在富良江打了大胜仗,不能说是军队驻了很久;伪太子洪真被杀,李乾德乞求投降,夺取他们好几个州,并设置了郡县,也不能说是没有功劳。如果因为没有剿灭他们的国家,没有掳获他们的国王也是罪过的话,那么实际上,在用兵之初,就没把这一项放在计划之内。大概是要培养他,作为一种可以依靠的力量。事实上,从此以后,直到宋朝的终结,交趾人一直不敢再进犯宋朝的边界。可见,这一仗确实让他们得到了教训。我不知道张方平的话在哪些方面应验了,如果按照当时朝廷上一些大臣的意见,敌人虽然大兵压境,我们仍然不能考虑如何应对,应对就说你喜欢惹事,喜欢打仗,那么,钦州、廉州、邕州这些州郡,恐怕也要沦为燕云十六州了,不发展到每年用金银财物去讨好李乾德是不会停止的。

  综合这些战役来看,就会明白,王安石在当时用兵,都是出于不得已的,绝不是诽谤他的人所说的穷兵黩武,喜欢打仗。而他所提拔任用的人,像王韶、熊本、章惇、赵卨,都是文臣,确有军事方面的谋略和才能,他们的每次行动都取得了很大功劳,王安石的知人善任,也是可以看得到的。啊,数千年中国历史中,像王安石这样的人能有几个呀!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