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梁启超 > 王安石传 | 上页 下页
分配、税收和国家财政(1)


  ——王安石的政治主张和施政纲领(二)

  社会上对于王安石的一般看法,大多是把他当作一个从民间聚敛搜刮财富的官员,这就大错特错了。诚然,王安石的事业,大半是在理财。但是,他理财的目的,绝不只是增加国库每年的收入而已,实际上,还是想让国民摆脱贫困,增加他们的财富,再从他们的财富中索取赢利的那一部分,作为国家的财政经费。所以说,发展国民经济才是他的第一目的,改善国家财政只是他的第二目的。他所主张建立的各种法令,都是和这两个目的大有关系的。因此,我不用财政这个概念,而用民政和财政这个提法。

  第一,设立制置三司条例司

  这个制置三司条例司是王安石创立的管理国家财政的机关,负责制定户部、度支、盐铁三司条例,实际上是个领导变法的机构。他说:

  “西周时期设置泉府之官,掌管货币流通和集市贸易,目的是限制财富的过度集中,调剂贫富差别,使天下的财富得到合理的分配。后世只有桑弘羊、刘晏的做法与这种做法大致相似。学者不能了解先王制定这些法令的用意,认为皇帝不应当与民争利,其实,如今想要理财,还是要采用泉府的办法。”

  熙宁二年(公元1069年)二月,朝廷设立了制置三司条例司。宋神宗下诏说:

  我认为,要想达到天下大治,一定先要使民众富裕起来,然后,天下大治的局面才能实现。如今,县一级的官员,连薪俸都不能保证,老百姓的财富也面临枯竭,所以,特意下诏给辅佐的臣子,在朝廷之内设置三司条例司,来革除现在的弊端。如果一个人所做之事是他从事的专业,那么,他就能认清这件事得与失的根源。我今天把权衡天下财富的重任,交给这个部门,他们熟悉、了解自己的工作,得到的办法一定是最好的,提出的建议一定是通达的,把财物聚积起来,追求国家的富足,只有这样做,我的百姓才能富裕起来。如果政策制定得很苛刻,下面的百姓受到剥削,上面的官吏怨声载道,这是我不希望看到的。所以命令三司,即户部、度支、盐铁三个部门的官员、诸路的监察干部和朝廷内外的官员,接受诏书两个月后,我要听你们如何整顿财政的汇报。

  制置三司条例司成立后,宋神宗特命知枢密院事陈升之(宰相之一)和王安石共同领导这个部门,王安石当时任参知政事,即副宰相,由他主持这个部门的具体工作。当今世界上实行立宪的那些国家,往往以总理大臣兼财政大臣,就是因为财务是各种政务的根本,王安石深深地理解这一点。

  王安石的志向,在于抑制大地主的兼并,帮助贫困的百姓,合理分配天下的财富,使老百姓富裕起来,从而达到天下大治。制置三司条例司的职责就在这里,而此后制定的各种法令,也没有不是根据这个基本点来施行的。据历史记载,王安石曾与司马光在朝廷上就如何理财的问题展开辩论,司马光说:“善于理财的人,不过是按着人头敛取民财。”王安石说:“事实上不是这样,善于理财的人,不增加赋税也能使国库充足。”司马光说:“天下哪有这样的道理?天地所创造的财富,不在百姓手里,就在官府手里,你千方百计从百姓手里争夺财富,这种伤害比增加赋税还要严重呢。”他们二人争论不已。司马光的这些说法真的有道理吗?天地所创造的财富果然是永远不变的吗?如果人也可以按照一定的规律去创造财富的话,那么,天下的财富是不是可以增加呢?天下的财富一定有不在官府也不在民间的,它们被丢弃在地上。正是这样。如果它能使财富增加,那么,它既可以在民间,同时,也可以在官府。如今的欧美各国这样做了,他们就是很有成效的。王安石想要整顿、改善国家的财政,他以发展国民经济为入手的方法,这就是孔子曾经说过的,百姓富裕了,君主怎能不富裕呢。中国自古以来谈论理财的人,他们的见识没有能够达到这个高度的。

  王安石是这样想的,国民经济为什么越来越衰弱不振呢?因为国民不能充分发挥各自的能力从事生产。国民为什么不能充分地发挥各自的能力从事生产呢?则是由于豪强巨富的兼并造成的。一国之中总是豪强巨富少而贫民多,而豪强巨富又喜欢靡费奢侈,并不把他们的财富作为扩大再生产的资本,那些贫苦的人点点滴滴的生活资金又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耗尽了。一个国家的资本如此匮乏,百姓的生活没有办法再凑合下去了,于是,殚精竭虑想要找到解决的办法,而最好的办法就是解决兼并的问题。谁能解决兼并的问题呢?只有国家才有这个力量。王安石想把财政大权全部集中到国家手里,然后由国家调剂分配,拿多余的弥补不足的或亏损的,让全国的老百姓都能享有一定的财富,并且有能力、有条件从事生产。他在一首诗里写道:“三代子百姓,公私无异财。人主擅操柄,如天持斗魁。赋予皆自我,兼并乃奸回。奸回法有诛,势亦无自来。”他的青苗法、均输法、市易法等法令,都是根据这个基本点制定的。这样一种思想,最近这数十年来在欧美是非常盛行的,名叫社会主义,这种学说以国家为大地主,为大资本家,为大企业家,而人民不能有私有财产,就像王安石所说的,赋予皆自我,兼并乃奸回,也就是说,国家的财政收支都由君主掌握,兼并被认为是奸邪的行为。他们那里的许多学者,往往梦想实现这个社会,把它当作通向世界大同的必经之路,而有见识的人又认为这是一件很大的事,可能需要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才能实现。以欧美这样的条件,现在仍未能走到这一步,王安石就想在数百年前的中国实现这个理想,哪有这种好事呢?虽说他在开始没有他们那么宏大,他的条目没有他们那么复杂细致,他的程度也没有他们那么极端,然而这种做法最终仍不能完全适应于王安石所生活的时代和国家,是可以断言的。王安石的问题就在于这一点。但他的学识精彩卓越,他的规模宏大深远,他的心地仁爱宽厚,这些真的是千古一人啊,司马光怎么可以理解他呢?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