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林徽因 > 林徽因谈建筑 | 上页 下页
祖国的建筑传统与当前的建设问题(1)


  两年多以前,解放了的中国人民就开始了全国性的建设工作。从那时到今天这短短的期间内,全国人民所建造的房屋面积比以往五千年历史中任何一个三年都多。土地改革后的农村中出现了数以百万计的新农舍;城市中出现了无数的工厂、学校、托儿所、医院、办公楼、工人住宅和市民住宅。通过这样庞大规模的工作,全国的建筑工人、建筑师和工程师都不断地提高了自己的政治觉悟,以最愉快的心情和高度的热情接受了全国人民交给他们的光荣任务——全心全意地进行一切和平建设,为美好的社会主义社会打下基础。

  过去一世纪以来,我国沿海岸的大城市赤裸裸地反映了半殖民地的可耻的特性。上海是伦敦东头的缩影,青岛和大连的建筑完全反映日耳曼和日本的气氛。官僚地主丧失了民族自尊心,买办们崇拜外国商人在我们的土地上所蛮横地建造的“洋楼”,大城市的建筑工人也被迫放弃了自己的传统和艺术,为所谓“洋式建筑”服务。我国原有的建筑不但被鄙视,并且大量地被毁灭,城市原有的完整性,艺术风格的一致性,被强暴地破坏了,帝国主义的军事、经济、文化的侵略本质,在我们许多城市中的建筑上显著而具体地表现了出来。

  建筑本来是有民族特性的,它是民族文化中最重要的表现之一;新中国的建筑必须建筑在民族优良传统的基础上,这已是今天中国大多数建筑师们所承认的原则。凡是参加城市建筑设计的建筑师们都负有三重艰巨任务:他们必须肃清许多城市中过去半殖民地的可耻的丑恶面貌,必须恢复我们建筑上的民族特性,发扬光大祖国高度艺术性的建筑体系,同时又必须吸收外国的,尤其是苏联的先进经验,以满足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中众多而繁复的需求,真正地表现毛泽东时代的新中国的精神。

  在人类各民族的建筑大家庭中,中华民族的建筑是一个独特的体系。我们祖先采用了一个极其智慧的方法:在一个台基上用木材先树立构架以负荷上部的重量;墙壁只做分隔内外的作用而不必负重,因而门窗的大小和位置都能取得最大的自由,不受限制。这个建筑体系能够适应任何气候,适用于从亚热带到亚寒带的广大地区。这种构架法正符合现代的钢架或钢筋水泥构架的原则,如果中国建筑采用这类现代材料和技术,在大体上是毫不矛盾的。这也是保持中国风格的极有利条件。

  我们古代的建筑匠师们积累了世代使用木材的特别经验,创造了在柱头之上用层叠的挑梁,以承托上面横梁,使得屋顶部分出檐深远,瓦坡的轮廓优美。用层叠挑出的木材所构成的每一个组合称做“斗拱”。“斗拱”和它们所承托的庄严的屋顶,都是中国建筑上独有的特征,和欧洲教堂石骨发券结构一样,都是人类在建筑上所达到的高度艺术性的工程。我们古代的匠师们还巧妙地利用保护木材的油漆,大胆地把不同的颜色组成美丽的彩画、图案。不但用在建筑内部,并且用在建筑外部檐下的梁枋上,取得外表上的优异的效果。在屋瓦上,我们也利用有色的琉璃瓦。这种用颜色的艺术足中国建筑体系的一个显著特征。在应用色调和装璜方面,中国匠师表现出极强的控制能力,在建筑上所取得的总效果都表现着适当的富丽而又趋向于简练。另外还有一个特点:在中国建筑中,每一个露在外面的结构部分同时也就是它的装饰部分;那就是说,每一件装饰品都是加了工的结构部分。中国建筑的装饰与结构是完全统一的。天安门就是这一切优点的卓越的典型范例。

  在平面布置上,一所房屋是由若干座个别的厅堂廊庑和由它们围绕着而形成的庭院或若干庭院组合而成的。建筑物和它们所围绕而成的庭院是作为一个整体而设计的。在处理空间的艺术上也达到了最高度的成就。

  中国的建筑体系至迟在公元前十五世纪已经形成,至迟到汉朝(公元前二〇六年至公元二二〇年)就已经完全成熟,木结构的形式,包括梁柱、斗拱和屋顶,已经被“翻译”到石建筑上去了。中国建筑虽然也采用砖石建造一些重要的工程和纪念性的建筑物,但仍以木结构为主,继续发展它的特长,使它日臻完善,这样成功地赋予纯粹木构建筑以宏大的气魄,是世界各建筑体系中所没有的现象。这种庄重堂皇的建筑物最卓越显著的范例莫如北京的宫殿,那是所有到过北京的人们所熟悉的。当然,还有各地的许多庙宇衙署也都具有相同的品质。它们都以厅堂、门楼、廊庑以及它们所围绕着的庭院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雄伟壮丽,它们能给人以不易磨灭的印象。这种同样的结构和部署用作住宅时,无论是乡间的农舍或是城市中的宅第,也都可以使其简朴而适合于日常工作和生活的需要。

  古代木结构中一些各别罕贵重要的文物是应当在这里提到的。山西省五台山佛光寺的正殿是一座八五七年建造的佛教建筑,至今仍然十分完整。河北省蓟县的独乐寺中,立着中国第二古的木建筑。一座以两个正层和一个暗层构成的三层建筑也已经屹立了九百六十八年。这三层建筑是围绕着国内最大的尊泥塑立像建造的。上两层的楼板当中都留出个“井”,让立像高贯三楼,结构极为工巧。木结构另一个伟大的奇迹是察哈尔应县佛宫寺的木塔,有五十正层和四个暗层,共九层;山刹尖到地面共高六十六公尺。这个极其大胆的结构表现,我国古代匠师在结构方面和艺术方面无可比拟的成就。再过四年,这座雄伟的建筑就满九百年的高龄了。从这几座千年左右的杰作中,我们不惟可以看到中国木构建筑的纪念性品质和工巧的结构,而且可以得出结论,这种木结构之所以能有这样的持久性,就是因为它的结构方法科学地合乎木材的性能。年龄在七百年以上的木建筑,据建筑史家局部的初步调查,全国还有三十余处。进一步有系统的调查,必然还要找到更多的遗物。可惜这三十余处中已经很少完整的全组而只是个别的殿堂。成组的如察哈尔大同的善化寺(辽金时代)和山西太原的晋祠(北宋)都是极为罕贵的。北京故宫——包括太庙(文化宫)和社稷坛(中山公园)——全组的布局,虽然时代略晚,但规模之大,保存之完整,更是珍贵无比的。

  在砖或石的建筑方面,古代的工程师和建筑师们也发挥了高度的创造性。在陵墓建筑,防御工程,桥梁工程和水利工程上都有伟大的创造。

  著名的万里长城起伏蜿蜒在一千三百余公里的山脊上,北京的城墙和巍峨的城门楼是构成北京的整体的一个重要因素。它们不是没有生命的砖石堆,而是浑厚伟大的艺术杰作。在造桥方面,一千三百年前建造的河北省赵县的大石桥是用一个跨度约三七。五〇公尺的券做成的“空撞券桥”,像那样在主券上用小券的无比聪明的办法,直到一九一二年才初次被欧洲人采用;而在那样早的年代里,竟有一位名叫李春的匠人给我们留下这样一件伟大壮阔的的工程,足以证明在那时候以前,我国智慧的劳动人民的造桥经验,已经是多么丰富了。

  今日在全国的土地上最常见的砖石建筑是全国无数的佛塔,其中很多是艺术杰作。河南省嵩山嵩岳寺的砖塔是我国佛教建筑中最古的文物,建于公元五二〇年,也是国内现存最古的砖建筑。它只是简单地用砖砌成,只有极少的建筑装饰。只凭它十五层的叠涩檐和柔和的抛物线所形成的秀丽挺拔的轮廓,已足以使它成为最伟大的艺术品。在河北省涿县的双塔上,十一世纪的建筑师却极其巧妙地用砖作表现了木构建筑的形式,外表与略早的佛宫寺木塔几乎完全样。虽然如此,它们仍充分地表现了砖石结构浑厚的品质。

  砖石建筑在华北和西北广泛地被采用着,它们都用筒形券的结构。当以砖石作为殿堂时,则按建筑物纪念性之轻重,适当地用砖石表现木结构的样式。许多所谓“无梁殿”的建筑,如山西太原永祚寺明末(一五九五年)的大雄宝殿都属于这一类。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