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李大钊 > 李大钊文集 | 上页 下页
平民政治与工人政治


  (Democracy and Ergatocracy)(一九二二年七月一日)

  现代有一最伟大、最普遍的潮流,普被人类生活的各方面,自政治、社会、产业、教育、文学、美术,乃至风俗、服饰等等,没有不著他的颜色的,这就是今日风靡全世界的“平民主义”。

  “平民主义”是一种气质,是一种精神的风习,是一种生活的大观;不仅是一个具体的政治制度,实在是一个抽象的人生哲学;不仅是一个纯粹的理解的产物,实在是濡染了很深的感情、冲动、欲求的光泽。若把他的光芒万丈飞翔上腾的羽翮,拘限于狭隘的唯知论者的公式的樊笼中,决不能得到他那真正的概念。那有诗的趣味的平民主义者,直想向着太阳飞,直想与谢勒(Shelley)[1]、惠特曼(Whitmen)[2]辈抟扶摇而上九霄。

  我们怕把他的精神的广大弄狭小了,怕把他的精神的生机弄死僵了,姑称他为平民主义,称这种精神表观[现]于政治上的为平民政治。

  平民主义原语为Democracy,在古希腊雅典政治家波里克鲁(Pericles)[3](纪元前四百九十五年生,四百二十九年死)时代,亦是一个新造语,当时亦曾遭嫌新者的反对,后来有些人觉得为表示一种新理想有立这个新名词的必要,故终能行用。至亚里士多德[4]时代,学者使用此语,取义还各不同,例如亚氏用之,则当其民主政治(Polity)的变体,含有暴民政治的意味;而鲍莱标士(Polybios)[5]用之,则当亚氏的民主政治(Polity)。

  平民主义(Democracy)的语源,系由Democ与Kratia二语联缀而成。音转而为Democracy。Democ意为“人民”(People),Gracy意为“统治”(Rule),故Democracy一语,可直译为“民治”(People's rule or popular Government),但演进至于今日,此语的意义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动,最初“统治”的意义久已不复存了。

  马萨莱客(J.G.Masaryk)[6]有几句话诠释现代的平民主义,可谓精当之至。他说:“平民主义的政治的和社会的目的,乃在废除属隶与统治的关系。平民主义本来的意义是‘人民的统治’,但现代平民主义的目的已全不在统治,而在属于人民,为人民,由于人民的执行。这国家组织的新概念,新计划,怎样能被致之实行,这不仅是权力的问题,乃是一个执行的技术的难问题。”含有统治意味的平民主义,仍有治者与被治者的关系;现代的平民主义全无对人的统治,只有对于事物的执行与管理。故欲实现现代的平民主义,不须研究怎样可以得到权力,但须研究怎样可以得到管理事物的技术。

  普通诠释平民政治的人,都是说“平民政治是为人民,属于人民,由于人民的政治”(Democracy is the Government of the People,for the people,by the people)。但是看破此语是虚伪的,不止马洛克(Mallock)一人。马洛克在他的The Limits of Pure Democracy[7]里开宗明义即揭破此言的虚伪。

  因为他们所用的“人民”这一语,很是暧昧,很是含混。他们正利用这暧昧与含混,把半数的妇女排出于人民以外,并把大多数的无产阶级的男子排出于人民以外,而却僭用“人民”的名义以欺人。普通所说的平民政治,不是真正的平民政治,乃是中产阶级的平民政治。所以列宁(Lenin)氏于一九一九年四月在莫斯苦瓦第三国际大会里演说,曾竭力为中产阶级的平民政治与无产阶级的平民政治的区分。后来在他所著的《国家与革命》里,并别的著作里,亦尝屡屡赞扬这无产阶级的平民政治。但列宁氏虽称道平民政治,却极反对议会政治。他以为议会制度纯是欺人的方法。此方法的妙处,在以人民代表美名之下,使此机关仅为饶舌的机关,为中产阶级装璜门面,而特权政治则在内幕中施行。列宁氏以为欲救此弊,要在使代表机关不但为言论机关,并须为实行机关。无代表制度固无平民政治,而无议会制度则依然可行平民政治,而且真实的平民政治非打破这虚伪的议会制度必不能实现。这样看来,现在的平民政治,正在由中产阶级的平民政治向无产阶级的平民政治发展的途中。在无产阶级的平民政治下,自然亦没有两性的差别了。有人说,只有无产阶级的平民政治才是纯化的平民政治,真实的平民政治,纯正的平民政治,就是根据这个道理。

  从实质上说,这无产阶级的平民政治,虽亦是平民政治的一种,但共产主义者的政治学者,因为此语在资本主义时代已为中产阶级用烂了,乃别立一新名词以代平民政治而开一新纪元。这新名词就是“工人政治”(Ergatocracy)。此语出世不久,在字典上还没有他的位置。此语的创立,亦和“Democracy”是一样,借重于希腊语丰富的语源。希腊语“Ergates”是“工人”(Workers)的意思,故“Ergatocracy”意为“工人的统治”(Worker's rule),故可译为“工人政治”。在革命的时期,为镇压反动者的死灰复燃,为使新制度新理想的基础巩固,不能不经过一个无产者专政(Dictatorship of the Proletariat)的时期。在此时期,以无产阶级的权力代替中产阶级的权力,以劳工阶级的统治代替中产阶级的少数政治(Bourgeois Oligarchy)。这一(时)期的工人政治,实有“统治”(rule)的意味,并且很严,大权全集于中央政府,以严重的态度实行统治别的阶级。在社会主义制度之下,实行社会主义的精神,使之普及于一般,直到中产阶级的平民政治的特色私有制完全废止,失了复活的可能的时候,随着无产者专政状态的经过,随着阶级制度的消灭,Ergatocracy的内容将发生一大变化。他的统治的意义,将渐就消泯,以事物的管理代替了人身的统治。此时的工人政治就是为工人,属于工人,由于工人的事务管理(Ergatoracy is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workers.for the workers,by the workers)。因为那时除去老幼废疾者,都是作事的工人,没有阶级的统治了。这才是真正的工人政治。

  鲍洪(Bohun)氏劝告他的同志们说:“不要再设[说]平民政治了。你们想你们是平民政治者么?但是你们不是。你们想你们要平民政治么?但是你们不要。你们是工人政治者,你们要工人政治。平民政治是资本主义破烂时期的方法,是一个被卑鄙的使用玷污了的名词。留下平民政治一语给那自由的中产阶级和那社会主义者中的无信仰者用罢。你们的目的是工人政治。”这一段话,可以表示他们弃平民政治而用工人政治的理由。

  现在再讲一讲社会主义(Socialism)与共产主义(Communism)的区别。照现在的情形讲来,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很有分别。当一八四八年一月时候,昂格思(Engels)与马克思同作的《共产党宣言》发布了。其后一八八八年用英文发刊,昂格思作了一篇序文,郑重声明这是共产党宣言,不是社会党宣言。昂格思说,在一八四七年顷,所谓社会党人乃是那些在劳工阶级运动以外求援于智识阶级的人们。不论多少,只要有一部分自觉的工人,渐知只是政治的改革还是不够,从而主张有全社会改革的必要,这一部分工人可自称为共产党人。社会党人的运动,是中流阶级的运动;共产党人的运动,是劳工阶级的运动。

  由《共产党宣言》发表,到昂格思序文刊布时候,其间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两种名词,用得非常混淆。到了一九一七年十一月,俄国起了经济革命,这种革命家是无产阶级,他们自称为共产党人。迨一九一八年十一月,又有半有产阶级在德国,起了政治革命,他们却自称为社会党人。其区别愈益明瞭。一九一九年共产党在莫斯苦瓦开第三国际大会,代表共产党,以示别于代表中产阶级的第二国际大会社会党。旗帜更见鲜明了。

  我们用颜色表明共产主义者与社会主义者的不同,则社会主义者应为浅红色,而共产主义者为纯赤色。可是共产主义者却称社会主义者为黄色的社会党,黄色的国际,而不以浅红色称之。

  简明的说,社会党人的运动是半有产阶级的运动,共产党人的运动是无产阶级的运动。社会主义的运动是创造的进化,共产主义的运动是创造的革命。社会党人是中央派与右派,共产党人是极左派。社会党人的国际的结合是第二国际,是黄色的国际;共产党人的国际的结合是第三国际,是赤色的国际。这是现代社会革命运动的两大潮流。

  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都尚在孕育时期,故在今日尚不能明瞭的指出他是一种什么制度。但在吾人心理的三方面,可以觅出他的根蒂:(一)知的方面,社会主义是对于现存秩序的批评主义。(二)情的方面,社会主义是一种使我们能以较良的新秩序代替现存的秩序的情感;这新秩序,便是以对于资本制度的知的批评主义的结果,自显于意象中者。(三)意的方面,社会主义是在客观的事实界创造吾人在知的和情的意象中所已经认识的东西的努力,就是以工人的行政代替所有权统治的最后形体的资本主义的秩序的努力。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在学说的内容上没有区别,不过在范围与方法上有些区别罢了。德谟克拉西与社会主义,在精神上亦复相同。真正的德谟克拉西,其目的在废除统治与屈服的关系,在打破擅用他人一如器物的制度。而社会主义的目的,亦是这样。无论富者统治贫者,贫者统治富者;男子统治女子,女子统治男子;强者统治弱者,弱者统治强者;老者统治幼者,幼者统治老者,凡此种种擅用与治服的体制,均为社会主义的精神所不许。不过德谟克拉西演进的程级甚多,而社会主义在目前,则特别置重于反抗经济上的擅用罢了。

  这样看来,德谟克拉西(Democracy)、伊尔革图克拉西(Ergatocracy)、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在精神上有同一的渊源,在应用上有分析的必要。

  署名:李守常

  《新青年》第9卷第6号

  1922年7月1日

  【注释】

  [1]谢勒(Shelley) 今译席勒(1759—1805),德国剧作家、诗人,德意志狂飙运动的主要人物之一。剧本《强盗》歌颂敢于反抗封建社会的豪侠青年;《阴谋与爱情》通过宰相之子与穷提琴师之女的恋爱悲剧反映等级矛盾。另还有历史剧《华伦斯坦》、诗歌《欢乐颂》等作品。

  [2]惠特曼 (WaltWhitman,1819—1892),美国诗人。他的诗,热情奔放,反抗种族、民族和各种社会压迫,歌颂人的劳动创造与民主自由。著名诗集《草叶集》,1855年初版,曾对中国的新诗发展特别是对郭沫若的早期诗歌创作产生巨大影响。

  [3]波里克鲁 今译伯里克利(Perikles或Pericles,约前495—前429),古雅典民主派政治家。早年以敢于反对贵族首领西门将军并检查其账目而出名。后连续当选为将军15年,成为雅典的实际掌权者,竭力推进民主政治,其政策如废除选举官职的财产资格限制、农民亦可当选执政官、为一般公民发放观剧津贴等。其统治时期,大力发展工商业并奖励文化学术,被史家称为希腊的繁荣时期。

  [4]亚里士多德 (Aristotales或Aristotle前384—前322),古希腊哲学家,著名学者。其政治观点,基本上属于温和的民主派。他从中庸伦理出发,反对任何极端化倾向。认为“人类天生是政治(或社会)动物”,注定要过城邦生活,而“城邦”正是“政治”一词的来源;也只有在城邦中(即优良的政体下),人类的生活才可达于至善。他著作达百种,《政治学》是之一,1965年起我国有商务印书馆译本。

  [5]鲍莱标士(Polybios) (公元前200—前125年),希腊历史学家,所著40卷《历史》,有5卷完整保存下来。

  [6]马萨莱客(J.G.Masaryk) 今译为马萨里克(1850—1937),捷克斯洛伐克哲学家,曾入维也纳大学,获博士学位。他批判封建君权、泛斯拉夫倾向和帝国主义政策,曾产生较大影响。

  [7]The Limits of Pure Democracy 《纯粹民主之局限》。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