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李大钊 > 李大钊文集 | 上页 下页
大战中欧洲各国之政变


  大战中欧洲各国之政变[1](一九一七年四月一日)

  (一)英国

  英自去年岁杪雷德乔治改组内阁,雷氏与统一党、工党诸领袖共五人组织军务会议,将关于交战一切军国机要事务移于军务会议,而与各部行政全然分离,即以军务会议为军国政府之中枢,俨然具二重内阁之观。兹略述其政变之颠末及其二重内阁创设之由来焉。英国旧制,戴皇族为陆军司令长官,司一切军政之指挥监督。逮南阿战役,以斯制未获良效,乃于一九零四年废司令长官之职,新置帝国参谋总长,使与参谋次长、兵站总监、兵器总监共组陆军高等会议(Army Council),而以陆军总长为议长,统辖一切军政,以与内阁保其联锁。欧战猝起,参谋本部员司相继出征,吉青纳将军自为陆军司令长官,而陆军高等会议遂以停止。然以吉将军一人当此难局,遂至屡蹈南阿战役时之失算,而贻误军国之事,造[迭]见层出,于是军需部之创设与联合内阁之组织同时感其必要。内阁复设军事委员会(War Committee)、达达纳尔委员会、国民兵役委员会等,以分其责而专其职。前岁十月十二日,总理曾于众院受某议员之质问,其答辩之辞有曰:“内阁之军事委员会,人员与组织常有迁异,目下乃由十一二人组织而成。关于作战计画常为慎密之攻究,结局仍使内阁负责。”其时有罗士北里者,尝投书《泰晤士报》以为警告曰:“作战之最高指挥权,尚委之于总理、陆军总长、海军总长三人组成之委员会,此三人者,须报告于内阁,惟有必要时可求其他阁员与议。”盖至是而英人病军事委员会会员过多之声,哗然起矣。九月下旬,遂有组织人数较少之军务会议之计画。据十一月十一日爱斯葵斯氏在众院所发表者,以当时陆军总长吉青纳氏将军方巡视近东战况,故以总理兼任陆军总长。此军务会议即由总理爱斯葵斯、海军总长巴尔佛、军需总长雷德乔治、殖民总长庞纳鲁、财政总长马坚那五人组织而成。十一月十二日,始开会于国务院。十二月二日归国之吉青纳将军始以陆军总长列席,而外交总长及其他阁员、参谋总长、海军军令部长以下之将官,有时被征为参考员,亦得列席。既而吉青纳将军殂落,一九一六年七月六日雷德乔治继吉将军为陆军总长,即任之翌日,又复一九零四年陆军高等会议之制,而自为会长。七月九日内务总长克山氏亦以盛倡征兵之论见邀而入军务会议,任吉将军所司之事,继雷氏为军需总长之门德古氏亦与其列,而军务会议中之阁员,遂以增至七人。发言盈廷,莫衷一是,而敏活之效失矣。雷氏忧之,固以减少人数之议请于爱氏。爱氏虽以为可,但力持此会议非由总理主持不可,而雷氏屏排爱氏于军务会议外之谋遂遭拒绝之消息,已揭布十二月五日伦敦之报章矣。雷氏以主张不能遂,毅然辞职,统一党阁员和之,而爱斯葵斯内阁于是瓦解,雷德乔治继组内阁。兹将其前后任阁员及其所属党派,列表于左[下]:

  官职 新任者 前任者

  内阁总理 雷德乔治(自由党) 爱斯葵斯(自由党)

  枢密院长 克山卿(统一党)

  不管部国务员 米勒卿(统一党) 兰士唐侯(统一党)

  同上 韩德森(工党)

  财政总裁 庞纳鲁(统一党) 马坚那(自由党)

  参议院议长 芬雷(统一党) 巴库马士特卿(自由党)

  海军总长 耶德瓦德克山(统一党) 巴尔佛(统一党)

  内务总长 乔治开父(统一党) 萨妙儿(自由党)

  外交总长 巴尔佛(统一党) 谷雷(自由党)

  殖民总长 雷德郎(统一党) 庞纳鲁(统一党)

  陆军总长 达比卿(统一党) 雷德乔治(自由党)

  印度事务总裁 张伯伦(统一党) 张伯伦(统一党)

  苏国事务总裁 曼罗(自由党) 蝶南德(自由党)

  爱兰事务总裁 鸠库(统一党) 鸠库(统一党)

  商务院总裁 史天雷(无所属) 兰西曼(自由党)

  地方政务院总裁 兰达卿(自由党) 瓦德郎(统一党)

  教育院总裁 费霞(无所属) 库尔卿(自由党)

  仰料局总裁 郭雷(自由党) 伍德(自由党)

  工事总裁孟 德(自由党) 哈阔德(自由党)

  检事总长 斯密史(统一党) 斯密史(统一党)

  农务院总裁 卜罗塞楼(统一党) 顾罗佛卿(统一党)

  军需总长 亚地孙(自由党) 门德古(自由党)

  封锁总长 塞西儿卿(统一党) 塞西儿卿(统一党)

  内大臣 克山卿(统一党)

  劳动顾问 韩德森(工党)

  粮食总监 (新设) 蝶粉泼卿(自由党)

  海军总监 (新设) 马库雷(无所属)

  劳动总长 (新设) 霍奇(工党)

  恩给总长 (新设) 巴伦士(工党)

  雷氏内阁组织既成,始自以内阁总理之资格与枢密院长伯爵克山、财政总长[裁]庞纳德[鲁]、不管部国务员子爵米勒、韩德森共组军务会议。此英伦现行之二重内阁制之所由来也。吾于此发现二特征焉:(一)英自组织联合内阁之始,既增不管部国务员及军需总长各一员,共为二十二人,已足数为近此最多员数之内阁,近更增至三十余人,以此众口哓哓之内阁,议枢要之军国大计,欲免筑室道谋之忧,戛戛乎难矣。此英伦组织军务会议之理由一。(二)英自雷氏改组内阁,虽犹得称为联合内阁,其实雷氏所领之自由党员,已有与爱氏所领之自由党员分离之势。雷氏邀爱派自由党员入阁,即遭彼辈之峻拒。故此新内阁乃以统一党为中枢,而与雷派自由党及工党相提携以成者。与云新内阁为联合内阁,宁云新内阁乃以统一党为中枢之内阁为当。与云雷氏为自由党之旧党员,宁云雷氏乃统一党之新首领为党[当]。与云新内阁乃网罗议会中各派势力之中枢而成,宁云军务会议乃网罗内阁中各派势力之中枢而设为当。是则军务会议之所以助举国一致之势力者,其用或犹未周,而其所以保其内阁本身一致之枢纽者,其效乃卓著也。此其理由二。至于不管部国务员之创设,亦肇自英伦爱斯葵斯内阁改造之时。其时膺斯选者,乃为统一党领袖侯爵兰士唐。此次雷德内阁成立,易为子爵米勒,并增一缺以韩德森充之。此英国政变之概略也。

  (二)德[法]国

  巴尔干半岛联合军失利以来,英、法之舆论,渐集矢于其内阁,以纠弹其失职。英之主张渐进(Wait and see)之爱斯葵斯内阁,既以瓦解,雷德佐治出而代之,同时法之布里昂内阁亦呈兀臬不安之状,大有蹈爱斯葵斯覆辙之势。幸布氏夙以主张急进著称,故能以改组维持之。前次改组之内阁,实于去年十二月十三日发表。其阁员如左[下]:

  内阁总理兼外交总长 (布里昂)

  司法教育兼劳动总长(威韦亚尼)

  内务总长(麦威)

  财政总长(李柏)

  陆军总长(廖铁)

  海军总长(拉克士)

  军需总长(亚尔伯尔多默)

  商务总长(堪连孟达)

  运输总长(耶律奥)

  殖民总长(慈米尔古)

  法国内阁之改为二重,实基于去腊十二月初旬法国之众议院议决。旨在以由少数人组织之军务会议,处理军国大计,俾收较为迅速灵捷果断敏活之效。其时有某报论其事曰:“为图作战之振作而期其简明,须改善参谋部烦琐微弱之组织,且须试行最高司令部之革新。而为贯达此的,当以自主之全权付诸法国及萨罗尼加战线之两司令官,中央政府决不可加以无益之掣肘。同时于中央政府之组织,亦宜大加改革,设军事委员会之特别机关,付以关于国防计画及施行之一切全权,以期行动之敏捷。是乃改造政府之根本原则也。盖与充分之权力于少数有能之人,使之益发挥厥本能之组织,乃国家当非常之时,可赍绝大效果者也。”议会既有此决议,舆论复为之鼓吹,遂以卒成事实,乃于十二月十三日改造之内阁与其中之军事内阁(即军务会议)同时发表矣。军事内阁阁员如左[下]:

  内阁总理兼外交总长 (布里昂)

  陆军总长(廖铁)

  海军总长(拉克士)

  军需总长(多默)

  财政总长(李柏)

  法军总司令军事顾问(霞飞将军)

  法国北军及东北军司令长官(尼菲优将军)

  于此有一事最足惹吾人之注意者,即廖铁将军之为陆军总长是也。廖铁将军者,英断果决远迈等流,夙抱霸图,未得一展之人物也。中央政界,向皆敬而远之,此次竟见招致列之阁台,且居陆军部之首枢,此不能不谓为布氏之英断。而孰知布氏之所以见称为英断者,正为其内阁短命之原也。内阁既已改组,军事内阁亦同时成立,且于法国议会时,百六十五而得三百十四之多数信任决议,虽其与党视前为少,而于议会中仍居绝对多数。世方谓法国新内阁之基础,将从兹益固,其策战将视前益果断敏决,大利于军事之进行矣。而乃才历四月,又以更迭告焉。新内阁于三月二十一日发表(布里昂内阁全体辞职在三月十七日),总理为布氏内阁中之财政总长李柏氏,其余阁员,有如左[下]列:

  内阁总理兼外交总长 李柏(前财政总长)

  劳动总长 特尔焦亚(新任)

  教育总长 士提谷(新任)

  内务总长 麦威(留任)

  财政总长 诗尔(新任)

  陆军总长 彭礼夫(新任)

  海军总长 拉克士(留任)

  军需总长 多默(留任)

  商务总长 堪连孟达(留任)

  农务总长 达威特(新任)

  运输总长 瓦尔拉(新任)

  殖民总长 马古优逸(新任)

  工务总长 铁卜拉(新任)

  以新内阁与前内阁比较观之,除李柏氏由财政总长迁总理外,其余要职如海军、内务、军需、商务均未更动,惟陆军总长则以彭礼夫代廖铁将军,而财政总长则以诗尔接充,殊足起人注意。盖近来法国政治之实权,渐有由立法部移于行政部之势,军事当局者之势力,因以渐趋于强大,尤以布氏起用廖铁将军,使以军人而入阁,颇为议会少数派所不喜,布氏因是颇召讥评,而有独裁官之贬称,以致改组未久之内阁,又复中道倾折。甚矣!异派分子之难于并容,而使事实之如人理想以顺利进行毫无阻滞,固若斯其难也。然以军事繁迫之秋,遽以无军事经验之彭礼夫继任陆军总长,恐内阁与出征将士之间,不能内外联为一气,甚可虑也。李氏所以以斯职畀彭氏者,则以李氏与法国今总统潘加雷氏,同为急进共和党(即民主共和党),虑与社会党有所扞格,乃引彭氏以自重,以彭氏为社会共和党,社会党中较为稳和之一系也。彭氏将来如或不能胜此,则令其转任他职而别觅适当之人继长陆军,亦未可知。此不过为一时权宜之计耳。但法国之政党,固不问本党之有无阁员,而惟自由行动以为常则,社会党之伺机以对于李柏内阁为不信任之决议,出于何时,正未可测。识者犹为法国政局之前途,深抱杞忧也。至于诗尔氏,则素隶稳和共和党,以李氏亦尝隶该党中,二人之主张,大政[致]相同,可谓得适任之人矣。

  (三)俄国

  俄自一九零五年,虽被立宪之名,实则仍为君主独裁政治。大权一操之皇帝,内阁总理称内阁议长,恒处于无权之地位,由来膺斯职者,概以齿高或为皇帝宠任最隆之人,与他立宪国之内阁总理迥殊。惟士多雷宾任斯职时,颇能举其实权。士氏殁后,若古阔耶慈氏,若郭列迷津翁,皆不能如士氏之统辖阁僚使能一致。至斯条门内阁,则又以议长之资格而投于阁僚暗斗旋涡之中,阁员频更,彼亦不能安于其位焉。逮特列勃夫为议长,乃并一内务总长亦不能统御之,其内阁遂以仅历四十六日而殇,而内务总长蒲罗特蒲勃夫且蒙留任焉。当内阁更迭之际,蒲氏之留任内务,以及新司法总长之发表,均非特氏所与知,翌晨始于报章得知其详。即彼新承大命之总理哥里金氏,司法总长多普罗洛福士奇氏,亦不自知枢要之任突降于己躬。此以见其内阁实为皇帝之大权内阁,其政治实为宫庭阴谋政治也。皇帝既欲伸其大权,因不利统一内阁之存在,故除士多雷宾氏曾组织统一内阁外,由俄皇自造之内阁,则皆为分裂内阁。盖惟其分裂,乃足限制议长之权威,便于独裁大权之行使,而政局之变动,亦以迭起环兴而无已矣。

  特列勃夫之内阁,既不幸短命而殇,哥里金继之,官僚反动派遂乘机以大获胜利。盖特氏虽为官僚出身,而其所持之政策,则颇主张与议会协力以谋国。而哥里金者,则与前总理斯条门同谋扑灭慈威库县自治机关之纯粹官僚也。他如前教育总长伊古那杰夫,温和儒雅,众望所归,而乃斥退之,使士流所不齿之前帕勒古拉德教育局长之库里机兹奇继居其职。内务总长蒲氏复与司法总长多氏相结,以固后宠于宫中,官僚跋扈之势,日以滋长矣。

  帝党及官僚之势既盛,乃谋隐制国会之势力。参院于去年残腊开会,多年跋扈恣睢之右党,旗帜顿衰。院中所决议者,多与众院之自由政策相呼应,帝党及官僚见此情形,颇为失望。今年岁首,遂以皇帝之大权,先罢参院正议长库伦金氏、副议长郭尔贝夫氏,而以帝党巨魁西铁谷罗威特夫为议长,以参院右派中央党领袖铁脱利夫副之。其所钦命改选之议员十八名,悉为纯粹右党党员。本年参院,右党当占大多数,而左党势力,扫地以尽,众院之自由政策,亦将受其牵制矣。其在众院,则自开战伊始,政府许以种种改革内政之条件,始以满场一致可决十三亿卢布之军费。厥后政府反对党关于内政改革之希望,时与内务总长之意见相左,因之政府与国会间之纷争,迭兴不已,卒演出去腊停会之事。此殆全为蒲氏一派所主持。至今年二月二十七日例应开会之议会,蒲氏又主张延期,以是且与哥氏意见不一致。蒲氏复主张众院议员至期满改选,以抑民党之势力。而哥氏及其他阁员之意见,尚与之相反,哥里金内阁,几以是瓦解焉。虽俄皇还宫,犹从哥氏议,谕政府以须与议会协力,而议会开会亦未见有何纷扰。世方为俄幸,谁复知其为万木无声待两[雨]来矣。

  内务总长蒲氏,既与议会不两立,则议会对于蒲氏,必认为众矢之的,可以推知。而当是时,适以输运不善,俄都面包缺乏,恐慌益甚,遂自三月八日,工党崛起,以为极猛烈之同盟罢工,军士多表同情于工党,而掀天震地之革命风云,遂以弥漫于俄都。至十二日,革命军之旗帜,益以鲜明,市民汹汹,揭赤色旗,焚烧法庭,破坏监狱,解放囚徒,戕害警察,而炮兵工厂及冬宫之炮台被占,而众院被围,而哥里金辞职,而帝党及官僚纷纷被捕。俄皇仓遽还都,中途淹滞,六军不发,遂暂驻卜士阔府以观形势。十四日,军队布告迄于召集解决国体之宪法会议,承认众院临时委员会之权力,秩序略定。十五日,该委员会网罗各派领袖组织临时政府,以李佛夫为总理,俄皇遂下逊位之诏,让位于乃弟哈灭尔亚雷山大罗威奇公,公亦辞,遂以国体让诸宪法会议投票决之,新俄共和国遂以建立基型矣。兹将其共和政府之阁员及其政纲,列举于左[下]:

  共和政府之阁员:

  内阁总理兼内务总长 李佛夫(众院中央党领袖)

  外交总长 米留哥夫(众院立宪民主党领袖)

  司法总长 凯兰士奇(众院工党领袖)

  交通总长 聂谷拉崇夫(众院副议长,属立宪民主党)

  工商总长 哥那瓦洛夫(中央军需工业委员会副会长)

  教育总长 马那威洛夫(未详)

  陆海军总长 谷奇哥夫(十月党总理)

  农务总长 新嘉雷夫(立宪民主党领袖)

  财政总长 铁列士陈哥(十月党员)

  审计院 郭特聂夫(众院议员)

  芬兰事务总裁 罗奇奇聂夫(众院议员)共和政府之政纲:

  (一)对于政治上及宗教之犯人直行大赦;

  (二)确保言论、出版、集会、结社之自由,扩张是等自由于军事上并学艺上;

  (三)撤废社会阶级上及宗教上之限制;

  (四)为确立政府及宪法,速为基于普通选举召集国民会议之准备;

  (五)从来由军队行使之警察权,应移于由选举而被选之地方自治团首长之手;

  (六)基于普通选举,布地方自法[治]制;

  (七)参与革命之军队,不解武装置之俄都;

  (八)严重维持军律,同时除去对于军队社会上之限制,使(军)人与一般市民同享社会上之权利。

  此八项者,实俄国之大宪章也,权利宣言书也,独立宣言书也。皆由俄国国民牺牲之血,询[绚]绘以成者。不独足以涤濯俄国多年政界之宿秽,间接且以灌溉世界自由之胚苗。吾华与俄地处比邻,共和新建,尤重蒙其革命成功之影响,而以益固我民主之基础。此吾人所由乐于大书特书以纪之者也。

  新政府既告成立,关于一切处置,颇称果断。国内秩序,赖以维持。对于战争之进行,益加奋励,改革军事统辖机关,仿英、法设军事委员会。军事大权,一操之由陆海军总长谷奇哥夫、外交总长米留哥夫组织之军事委员会之手。由是作战之气益壮,应战之策益捷,而胜利与自由之不可分,盖已深铭于俄人之脑中矣。

  (四)奥国

  奥国自去岁前总理斯条古伯既遭暗杀,继任之人,一时呼声最高者,为署理内阁总理郝汉罗耶公、财政总长凯尔贝博士及其前总理贝库男。至十月二十六日,大命卒降于凯尔贝博士。博士固故总理斯条古伯之先辈,自一九零零年迄一九零四年间,曾充奥国总理,久为奥皇所敬惮,不绾枢要者于今十二年矣。去兹数月前,始充财政总长。若博士者,吾人纵不敢许为大政治家,而自一九零四年博士下野以后,奥国总理手腕威望俱无出其右者。彼于奥国官僚系诸名士中,崭然露头角,其手段之辣,且视斯条古伯为尤甚。氏颇愤匈国近年流于专恣,且与匈国总理奇萨伯不睦,故自氏为总理,向后对匈之态度,大为世所注意矣。凯尔贝内尔[阁]发表于去年十一月一日,其阁员如左[下]:

  内阁总理 凯尔贝博士

  外交总长 卜利昂男

  司法总长 库赖因博士

  内务总长 秀瓦杰那男

  国防总长 高尔奇男(连任)

  商务总长 斯提卜腊博士

  教育总长 哈萨雷男(连任)

  财政总长 马尔库

  劳动总长 脱尔加男(连任)

  交通总长 仙布雷将军

  农务总长 库朗马奇尼伯

  不管部国务员 勃卜林士奇

  凯氏素反对专为德意志民族谋利益之政策,故为急进德意志党及一般德意志民族所不喜。其施政方针,对于杰克民族、斯拉夫民族均无畛域,惟依大公至正之精神以临之。故凯氏出而组织内阁,德意志党派之报章,毫不与以同情,而一般舆论,则对之之信任颇厚,民间大抵表欢迎之意。其内阁之运命,似一时绝不至于倾危,而乃仅历七周,此东山再起之凯氏,竟不得不出于辞职之一途,殊为奥国政界意外之事也。

  凯氏内阁瓦解之原因,约有数端。关于粮食问题、家畜输入问题与匈牙利及奥国议会冲突,一也。粮食问题,虽以对于联合军提出讲和条件,一时稍见和缓,而对匈经济调和问题,亦为关系内阁运命之一事。盖奥即与德、瑞(瑞西)诸邻缔结商业上之协约,而此对匈经济问题不解决,于交涉非常不便。与德、瑞两国所结之商业上协约,尤将于一九一七年末满期,本年岁杪,即当一体发布通告。故奥、匈二国经济上调和之策,终不容缓。前斯条古(伯)内阁亦尝努力欲于内阁更迭之际解决该问题,但凯氏则欲迁延以留待他日。盖凯氏于奥国政界,素为对匈问题奋战之一人,匈国人对之深抱不满之念,而斯条古伯则于对匈问题二十年来容匈国总理奇萨伯之政策,与凯氏政见殊不一致,故凯氏不慊于前内阁之对匈政策,而思加以修正焉。闻凯氏拜组织内阁之大命时,固即以修正对匈问题为条件,始允组织内阁者也。此亦可见凯氏与前总理斯条古(伯)氏之系统不同矣,二也。次则宪法问题之复活是也。宪法问题,向为不置基础于政党之内阁苦于应付之问题,幸自战争勃发,其势暂缓。近以战争之继续,国内之疲弊,国民之不平,此问题又有复燃之势。凯氏即任之初,虽尝声明从顺民意、实行宪政,而按之事实,亦已归于失败,三也。当是时,加里西亚分离问题之发生,又足以陷凯尔贝内阁于死地。盖关于加里西亚问题,多数党之德意志党的博胜利,固不待言,而约塞夫老皇又适于是时崩殂,凯氏见今春于议会决议对匈问题及加里西亚问题时相持必无效果,故遂决辞内阁,四也。奥国新帝加罗于提出讲和觉书之际,以其纲领示凯氏,氏对于先(帝)在世绝非所承之条件,如奥国割让之地加里西亚及南部奥地利地方皆含于其中者,极力反对,不惜以去就争,而卒不为新帝所纳,遂飘然引去。夫以割地议和之事,关系于国家之运命者至深且巨,苟置身当路,而不能力排廷议,以贯彻一己之主张,则即洁身高蹈,犹不失为毅然大丈夫。是义也,凯氏有焉。

  凯氏既辞职下野,而外交总长卜利昂氏独留,此盖由于卜氏与提出讲和条件颇有关系。观于匈国总理奇萨伯,屡以此次之讲和条件为出于卜氏之专断为言,试其攻击,可以知之。初德国碧幽罗公,尝劝德帝怂恿约塞夫老帝,使允割地,老帝拒之。至新帝即位,德人以其不如老帝之坚决,乃派辣腕之耶口氏充驻奥大使。此讲和条件,恐即本卜氏之意见与耶口氏之指使而成者。然则凯氏之解组,岂得已哉。

  凯氏既去,奥帝乃命斯条古(伯)内阁时曾充财政总长之士比慈妙尔博士组织内阁。博士固以精通财政著名者也,素与政党无何关系,因亦无地盘可据。受命之后,颇思组织一纯粹官僚内阁,拟以韩铁儿男长内务,高尔奇将军司国防,哈萨雷男长教育,佛士德博士长交通,魏谟博士长财政,脱尔加男长劳动事务,塞德勒博士长农务,勃卜林士奇为加里西亚大臣。士氏理想中之内阁阁员,虽已如斯拟定,继思此纯粹官僚之内阁,终难得议会之援助,而无免于倾覆,旋即辞大命而不受。见可而进,知难而退,亦自爱之政家慎于自处之道也。

  士氏既谢不敏,于是奥帝以组织内阁之大命,付之库朗马奇尼伯。伯曾于凯尔贝内阁充农务总长,今其内阁乃由半官僚半政党结合而成。成立未几,外交总长卜利昂辞职。卜氏之辞,非自是时始兴此念者。当凯尔贝内阁辞职之前,已略示辞意,亦非必以对匈问题与总理意见不同。盖以奇萨伯常伺机倾彼,至不惜引荐平生惟一之政敌安特剌西伯继外交总长任。老帝在位时,对于卜氏信笃礼隆,奇萨伯之谋,终于无效。迨老帝崩后,德政府以迅雷不及掩耳之手段,派其前外交总长耶口氏驻奥大使,提出讲和条件,奇萨伯遂执以为攻难卜氏之口实,而纠弹不已。虽新帝信任卜氏之诚未尝稍减,卜氏以当兹军国多事之秋,与匈国总理常相轧轹,终不利于国家,将致奥、匈二国之政治不能圆满进行,与其以一人之去留,贻国家以兀臬不宁之象,毋宁速自引退以避贤路之为愈。遂决然辞去,举众望素孚之杰尔宁伯以自代。卜氏能于进退之际若兹其爽快,此诚吾人所最倾服者也。杰尔宁伯者何人乎?彼于罗马尼亚参战以前,尝充驻布加雷公使,而能侦知罗国之意向最先者也。匈国政治家,其时虽以罗之不附德、奥,归咎于杰氏外交折冲之失利,一旦赤书白于当世,而知杰氏之于罗国固已尽瘁其力以为外交之周旋,迨夫策穷计尽,无可如何,则由时势之所迫,非人事有未周也。于是昔日谤毁之辞,今且变而为赞颂之声矣。杰氏自负心颇强,尝努力以求使世界认奥匈国之势力,以之继卜氏之后,洵可谓得人矣。

  新内阁总理库朗马奇尼伯者,亦奥之保守政治家也。多年与杰克党接近,惟自战争以来,颇疏远之。以杰克族乃斯拉夫族之一种,斯时与彼党接近,大非杰氏之所喜。彼尝以老练政家之资格,于上院下院均曾列席。现为上院右党领袖。战争猝发,彼即毅然抛去政治家之生涯而投笔从戎,以军官职转战于加里西亚、塞尔维亚之间。凯尔贝组织前内阁时,召还奥京,畀以农务总长。此次组织内阁,其施政方针,虽不必全与斯条古内阁相同,而大体则颇类似。为其受新帝诏命时,帝即望其仍从斯条古内阁施政之途辙也。彼对匈调和问题、加里西亚分离问题,虽皆须于本年二月之议会求其协赞,而以新内阁颇与政党少有关系,当可无虞。若多数党之德意志党,其领袖乌尔邦博士则为新内阁之商务总长矣,贝伦雷特则为不管部国务员矣;若波兰党,则有勃卜林士奇为加里西亚事务大臣矣,辛库博士则为司法总长矣(辛氏间接与波兰党有关);若基督教社会党,则有与之稍有关联之哈萨雷为教育总长矣;若杰克党,亦有脱尔加为劳动总长矣。此以见新内阁与各政党之关系较密,为近年所罕见。彼维也纳各报之论调,对于新内阁均致欢迎之意,各政党亦颇示信赖之诚者,固其所矣。此奥国最近政变之概要也。

  (五)罗马尼亚国

  罗国自交战以来,著著失败。开战仅及百日,国土沦丧,泰半在敌军蹂躏之中,其国政局遂亦不免于动摇。专横如其总理卜拉复那者,亦不堪各派之攻击而屈伏于其前,以恳请各派首领之入阁。虽遭政敌马基罗曼之峻拒,而其他各派领袖,则皆允许入阁,以相辅助。爰于定例国务员外,设三名不管部国务员以位置此辈领袖,使参与军国机要。此改组之内阁,乃成立于去年十二月下旬。其阁员如左[下]:

  总理兼外交总长 卜拉复那

  陆军总长 文提腊卜拉复那

  内务总长 康士坦丁奴

  司法总长 康达古奇尼

  官业总长 优士复那

  教育总长 狄优嘉

  商工总长 古雷塞奴

  财政总长 安脱尼士古

  农务总长 摩塞士古

  不管部国务员 姚尼士古

  同上 福雷奇的

  同上 孔姬尼士古

  上列阁员中,除总理、内务、教育、财政外,皆为新阁员。前内务总长则任为众院议长。此举国一致之内阁成立后,罗国于民族统一之战,其以破釜沉舟之决心处之者,已足昭示于世界矣。

  (附言一)

  近传德国有革命之变,以无确证,兹姑略之。

  署名:守常

  (附言二)

  俄国大革命,为最近世界上之一大变动,其影响于战局之前途,世界政治之潮流,并吾国民主政治之运命者甚巨,因之国人对于此等变动研究之趣味亦愈浓。兹以付梓期迫而又限于幅帙,未能罄其所知以饷读者,殊为遗憾。次期拟为有统系之专篇,就正当世。题曰《俄罗斯大革命史论》,特此预告。

  署名:守常

  《言治》季刊第1册

  1917年4月1日

  【注释】

  [1]题解 此文“奥国”部分曾以《最近奥国政变之颠末》为题,刊登于1917 年4月1、2日之《甲寅》日刊上,署名守常,文字相同。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