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胡适 > 中国章回小说考证 | 上页 下页
《水浒续集两种》序(3)


  三

  《水浒后传》里的人物,除了几个后一辈的少年英雄之外,都是《前传》里剩余的人物。《后传》的领袖是混江龙李俊。《忠义水浒传》第九十九回曾说宋江征方腊回来,到了苏州,李俊诈称风疾不起;宋江行后,李俊和童威、童猛三人自来寻费保等;他们到榆柳庄上,把家财卖了,造了大船,多贮盐米,开出太仓港,人海,到外国去。后来李俊做了暹罗国王,童威等俱做官人(此据日本译本)。这就是《后传》里李俊做暹罗王的故事的根据。《后传》因为《前传》有这样的一段故事,故不能不认李俊为主要人物,既认了一个浔阳江上的渔户作主要人物,自不能不极力描写他一番。《后传》第九回里写李俊“不通文墨,识见却是暗合”,这便是古人描写刘邦、石勒的方法了。

  但《后传》的主要人物究竟还要算浪子燕青。凡是《后传》里最重要的事业,差不多全是燕青的主谋,所以后来在暹罗国里李俊做了国王,柴进做了丞相,燕青便做了副丞相;燕青是奴仆出身,故首相不能不让给门阀光荣的柴进;然而燕青却特别加封文成侯,特赐“忠贞济美”的金印,这又可见著者对燕青的偏爱了。本来在《前传》里,燕青已立了大功,运动李师师,运动徽宗,以成招安之局,都是他的成绩。末段征方腊回来,燕青独能看透功成身退之旨,飘然远遁,留诗别宋江道:

  情愿自将官诰纳,不求富贵不求荣。
  身边自有君王赦,淡饭黄齑过此生。

  这种地方,都可见百回本的著者早已极力描摹燕青的才能和人格;《后传》里燕青地位之高也是很自然的。

  《水浒后传》是一部泄愤之书:这是著者自己在《论略》里说过的。他说:

  《后传》为泄愤之书:愤宋江之忠义而见鸩于奸党,故复聚余人而救驾立功,开基创业;愤六贼之误国,而加之以流贬诛戮;愤诸贵幸之全身远害,而特表草野孤臣重围冒险;愤官宦之嚼民饱壑,而故使其倾倒宦囊,倍偿民利。

  这是著者自己对于此书的意见。我们看他举出的四件事,第四事散见各回,不便详举;第一事在第三十七八回,第二事在第二十七回,第三事在第二十四回。这都是著者寄托最深、精神最贯注的地方,我们可以特别提出来,以表示这书的真价值。

  (一)救国勤王的运动《后传》描写北宋灭亡时的情形,处处都是借题发泄著者的亡国隐痛。第七回先写赵良嗣献计,联合金国,夹攻辽国;第十五回写此策之实行,写燕云的收复;第十九回写宋朝纳张珏之降,与金国开衅,金兵大举征宋。在第十九回里,徽宗传位于太子,改元靖康;呼延灼父子随梁方平出兵防黄河;次回写汪豹内应,献了隘口,呼延灼父子被困,金人长驱渡河。第二十二回里,金兵进围汴京。第二十三回写姚平仲之败,郭京法术不灵,汴京破了,二帝被掳,康王即位于南京。

  以上写北宋的灭亡,虽然略加穿插,大体都不违背历史的事实。第二十五回写金人立刘豫为齐帝,大刀关胜不肯降金,刘豫要将他斩首,幸得燕青用计救了他。此事也有历史的根据。《金史·刘豫传》说:

  关胜者,济南骁将,屡出城拒敌。豫杀胜出降。

  又《宋史·刘豫传》说:

  刘豫惩前忿,遂蓄反谋,杀其将关胜,率百姓降金。百姓不从,豫缒城纳款。

  又王象春《齐音》云:

  金兵薄济南,守将关胜善用大刀,屡战兀术。金人贿刘豫,诱胜杀之。(此据梁学昌《庭立记闻》上,页二十五引。原书未见。但梁氏说,“是胜未尝降金也,《宋史》误。”今按《宋史》并未言关胜降金,不误。)

  第二十六回写饮马川的好汉李应、燕青等大破刘猊的金兵。大胜之后,他们决议“去投宗留守,共建功业,完我弟兄们一生心事”。他们南行时,在黄河渡口,同着叛臣汪豹和金国大将乌禄的大兵,打了一仗,杀败金兵,生擒汪豹,用乱箭把他射死。但宗泽已呕血死了,兀术南下,汴京再陷,饮马川的豪杰无处可投奔,只好上登云山去落草,暂作安顿。

  《后传》写这班梁山泊旧人屡次想出来勤王救国,虽多是悬空造出的事实,但也不能说是完全没有根据。关胜之死于国事,是正史上有记载的。当时人心思宋,大河南北,豪杰并起,收拾败残之局,以待国家大兵,——这是宗泽、岳飞诸人所常提及的事。直到二三十年后,山东尚有耿京、辛弃疾南归的事。所以我们可以说《水浒后传》所说勤王的豪杰,虽出于虚造,却也可代表当时的人心。

  众豪杰后来都到暹罗去了,但他们终不忘故国,第三十七回特写宋高宗在牡蛎滩上被金兵困住,李俊、燕青等领水师,攻破阿黑麻的兵,救了高宗。这一段故事全是虚造的,但著者似乎有意造出此段故事来表现他心里的希望。那时明永历帝流离南中,郑成功出没海上,难怪当日的遗民有牡蛎滩救驾,暹罗国酬勋的希望了。

  (二)诛杀奸臣的快事 金兵围汴京时,钦宗用当时的公论,贬逐一班奸臣。《水浒后传》为省事起见,把这班贬逐的奸臣分作两组。王黼、杨戬、梁师成为一组,押赴播州。李纲与开封府尹聂昌商议,派勇士王铁杖跟他们去,到雍丘驿,晚上把他们都刺死了(第二十二回)。这事也有根据。《宋史·王黼传》云:

  金兵入汴,黼不俟命,载其拏以东。诏贬为崇信军节度副使,籍其家。吴敏、李纲请诛黼,事下开封尹聂山。山方挟宿怨,遣武士蹑及于雍丘南辅固村,戕之民家,取其首以献。帝以初即位,难于诛大臣,托言为盗所杀。

  杨戬死于宣和三年,死时还赠太师吴国公。梁师成贬为彰化军节度副使,开封府吏护至贬所,在路上把他缢死了,以暴死奏闻,诏籍其家。这件事似乎也是聂山干的。陈忱把这三人凑在一起,把那善终的杨戬也夹在里面,好叫读者快意。

  还有那蔡京、蔡攸、童贯、高俅的一组的结局,却全是陈忱想象出来的了。按《宋史》蔡京贬儋州,行至潭州病死,年八十。蔡攸贬逐后,诏遣使者随所至诛之。高俅得善终,事见宋人笔记。童贯窜英州,未至,诏数他十大罪,命监察御史张微追至南雄,诛之,函首赴阙,袅于都市。陈忱却把这四个人合在一组,叫蔡京主张改装从小路往贬所去。不料行到了中牟县,被燕青遇见了。燕青走来对李应众人说道:“偶然遇着四位大贵人,须摆个盛筵席待他。”

  这个盛筵席果然摆好了。

  酒过三巡,蔡京、高俅举目观看,却不认得。……又饮够多时,李应道:“太祖皇帝一条杆棒打尽四百军州,挣得万里江山,传之列圣。道君皇帝初登宝位,即拜太师为首相,……怎么一旦汴京失守,二帝蒙尘,两河尽皆陷没,万姓俱受灾殃?是谁之过?”

  蔡京等听了,踧踖不安,想道:“请我们吃酒,怎说出这大帽子的话来!”面面相觑,无言可答,起身告别。

  李应道:“虽然简亵,贱名还未通得,怎好就去?”唤取大杯斟上酒,亲捧至蔡京面前,说道:“太师休得惊慌。某非别人,乃是梁山泊义士宋江部下扑天雕李应便是。承太师见爱,收捕济州狱中;幸得救出,在饮马川屯聚,杀败金兵;今领士卒去投宗留守,以佐中兴。不意今日相逢,请奉一杯。”……蔡京等惊得魂飞魄散,推辞不饮,只要起身。李应笑道:“我等弟兄都要奉敬一杯。且请宽坐。”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