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胡适 > 淮南王书 | 上页 下页
五、出世的思想(1)


  道家思想是齐学,受神仙出世之说和阴阳祥之说的影响都很大。《淮南王书》中,这两种思想都占很重要的地位,我们现在分两节叙述他们。

  《汉书·艺文志》有神仙十家,二百五卷:

  《宓戏(伏羲)杂子道》二十篇
  《上圣杂子道》二十六卷
  《道要杂子》十八卷
  《黄帝杂子步引》十二卷
  《黄帝岐伯按摩》十卷
  《黄帝杂子芝菌》十八卷
  《黄帝杂子十九家方》二十一卷
  《泰壹杂子十五家方》二十二卷
  《神农杂子技道》二十三卷

  《泰壹杂子黄冶》三十一卷叙曰:神仙者,所以保性命之真,而游求(疑当作求游)于其外者也。聊以荡意平心,同死生之域,而无怵惕于胸中。然而或者专以为务,则诞欺怪迂之文,弥以益多。非圣王之所以教也。孔子曰:“索隐行怪,后世有述焉,吾不为之矣。”这些书名可表现神仙家的书都是假托于伏羲、神农、黄帝、岐伯等人的;其方术有步引,按摩,服食芝菌,冶炼黄白,以及其他技道;而其要义在于“保性命之真(真即“天”,古真天同音同训,真即天然,而伪是人为),而求游于其外”。

  淮南王最提倡道术,他的《内书》叫做“鸿烈”,而《中篇》叫做“鸿宝”,两书本是相辅翼的伴侣书,《鸿宝万毕》之书多说神仙黄白变化的方术,而《鸿烈》之书虽包罗天文、地形以及齐俗治国之道,然而主旨所在实是神仙出世的理论。《要略篇》总括《原道训》的主旨云:欲一言而寤,则尊天而保真。欲再言而通,则贱物而贵身。欲参言而究,则外物而反情。这样特别反复叮咛,可以想见著作的主旨所在。《要略》又总括《精神训》的要义云:“精神”者,所以原本人之所由生,而晓寤其形骸九窍取象与天合同,其血气与雷霆风雨比类,其喜怒与昼宵寒暑并明;审死生之分,别同异之迹,节动静之机,以反其性命之宗:所以使人爱养其精神,抚静其魂魄,不以物易己,而坚守虚无之宅者也。这也正是神仙家的人生观。我们可用《原道》、《精神》等篇作材料,看看那后来风靡中古时代的神仙出世的思想的大致。

  《原道训》说:大丈夫恬然无思,澹然无虑;以天为盖,以地为舆,四时为马,阴阳为御,乘云陵霄,与造化者俱;纵志舒节,以驰大区,可以步而步,可以骤而骤;今雨师洒道,使风伯扫尘,电以为鞭策,雷以为车轮;上游于霄雿之野,下出于无垠之门。这里很明显的提出一个出世的理想。这种理想境界,在《淮南书》中有种种说法。如说:圣人不以人滑(汨乱)天,不以欲乱情;不谋而当,不言而信,不虑而得,不为而成;精通于灵府,与造化者为人。(王念孙说:人者,偶也。“与造化者为人”,即上文“与造化者俱”之意。)(《原道训》)如说:得道者穷而不慑,达而不穷;……新而不朗,久而不渝;入火不焦,入水不濡。是故不待势而尊,不待财而富,不待力而强;平虚下流,与化翱翔。……是故不以康为乐,不以慊为悲,不以贵为安,不以贱为危。形神气志各居其宜,以随天地之所为。(《原道训》)又如说:是故圣人之学也,欲以返性于初而游心于虚也。达人之学也,欲以通性于辽廓而觉于寂漠也。……是故举世而誉之不加劝,举世而非之不加沮;定于死生之境,而通于荣辱之理;虽有炎火洪水弥靡于天下,神无亏缺于胸臆之中矣。若然者,视天下之间,犹飞羽浮芥也。孰肯分分然以物为事也?(《俶真训》)又如说:所谓真人者,性合于道也。故有而若无,实而若虚;处其一不知其二,治其内不识其外。明白太素,无为复璞,体本抱神,以游于天地之樊;芒然仿佯于尘垢之外,而消摇于无事之业。浩浩荡荡乎,机械智巧弗载于心。是故死生亦大矣,而不为变;虽天地覆育,亦不与之抮抱矣。……

  若然者,亡肝胆,遗耳目;心志专于内,通达耦于一;居不知所为,行不知所之;浑然而往,逯然而来;形若槁木,心若死灰;忘其五藏,损其形骸。不学而知,不视而见,不为而成,不治而辩。感而应,迫而动,不得已而往;如光之耀,如景之放。……廓惝而虚,清靖而无思虑。大泽焚而不能热,河汉涸而不能寒也。……以死生为一化,以万物为一方,……休息于无委曲之隅,而游遨于无形埒之野。居而无容,处而无所;其动无形,其静无体;存而若亡,生而若死。出入无间,役使鬼神。……以不同形相嬗也,终始若环,莫得其伦。(此语出于《庄子》,但在此处似有变化易形之意义。)此精神之所以能登假(至)于道也。——是真人之所游也(此句依俞樾校改)。

  若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伸,凫浴蝯躩,鸱视虎顾(此皆当时神仙家所行导引之术),是养形之人也,不以滑心。(《精神训》)这都是出世的人生观的理想境界。“入火不焦,入水不濡”,“出入无间,役使鬼神”,更是承认此种真人可以有超自然的神力,并且能役使鬼神了。故此种境界,实是神仙家的理想境界。其中稍稍不同之点,只是神仙方术之士重在服食药物,导引形气,吐故纳新等等方术,期于长生久视,或形解尸化,以成仙人。此种方术皆是外功,所谓“养形之人也”。道家学者受此种思想的影响,而不满意于此种纯用外功的养形方术,故依附老庄的思想,演成一种内功的神仙家言。彼向外而此向内,彼养形而此养神,于是神仙的方术遂一跳而为神仙出世的哲学。

  服食养形,冶炼黄金,按摩导引一类的神仙方术,虽然含有不少的幼稚迷信,然而其中事事都含有自然科学的种子,都可说是医学、生理学、物理学、化学、冶金学的祖宗。我们试翻《淮南万毕术》(茆泮林辑本)的残章断句,都可以想见此种方术之士确是在那里寻求自然界的秘密,搜集民间的经验知识,作物理的试探。此种向外的寻求,尽管幼稚荒谬,往往可以走上科学发明的道路。不但阿剌伯与欧洲的学术史可以证明此义,即论中国古来的一点医术药物学冶金术的知识,其中大部分何尝不是这班方术之士的遗赐?不幸这种向外的寻求一变而成为向内的冥想,幼稚的物理试探一变而为暮气的出世哲学,这才是走上万劫不复的死路上去了。试问“恬然无思,澹然无虑”,“不学而知,不为而成”,“形若槁木,心若死灰,忘其五藏,损其形骸”,“存而若亡,生而若死”——试问这种理想能带我们走到那里去?为什么不做活泼泼的人,却要歆羡那“存而若亡,生而若死”的槁木死灰境界?为什么不住这现实的人世界却要梦想“休息于无委曲之隅,而游遨于无形埒之野”,“上游于霄雿之野,下出于无垠之门”?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