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胡适 > 淮南王书 | 上页 下页
四、政治思想(1)


  《淮南书》的政治思想,虽然处处号称“无为”,其实很有许多精义,不是“无为”一个名词所能包括。约而言之,此书的政治思想有三个要义:一是虚君的法治,一是充分的用众智众力,一是变法而不拘守故常。

  虚君的政治是无为主义的意义,我在前几章已屡次说过了。《主术训》说:君人之道,其犹零星之尸也。俨然玄默,而吉祥受福。……是故重为惠,若重为暴,则治道通矣。(重为惠,是不轻于施恩惠。要不轻施惠,如不轻为暴一样。)

  为惠者,尚布施也。无功而厚赏,无劳而高爵,则守职者懈于官而游居者亟于进矣。为暴者,妄诛也。无罪而死亡,行直而被刑,则修身者不劝善,而为邪者轻犯上矣。故为惠者生奸,而为暴者生乱。奸乱之俗,亡国之风。

  是故明主之治,国有诛者而主无怨(原作怒,依下文改)焉,朝有赏者而君无与焉。诛者不怨君,罪之所当也。赏者不德上,功之所致也。……故太上,下知有之。“尸”是祭祀时扮作受祭的人。他扮作祖宗的样子,俨然玄默,寂然无为,而受大众的祭祷。《诠言训》说此意更明白:处尊位者如尸,守官者如祝宰。尸虽能剥狗烧彘,弗为也;弗能,无亏也。俎豆之列次,黍稷之先后,虽知,弗教也;弗能,无害也。不能祝者不可以为祝,无害于为尸。不能御者不可以为仆,无害于为左。(古时车上有三人,君在左,仆御在中,勇士在右。)故位愈尊而身愈佚,身愈大而事愈少。尸的比喻,最可写出虚君的意义。虚君之政治,君主不但不轻于为暴,并且要不轻于施恩惠。必须能“重为惠,若重为暴”,然后可以做到慎到所谓“动静无过,未尝有罪”,立宪国家所谓君主不会做错事,即是此意。老子所谓“太上,下知有之”,也正如那扮作“尸”的祭主,受祭受福而已。

  老子说无为,还没有想出一个可以实行的办法。后世始有法治之说起来,主张虚君的法治。《主术训》说:夫权衡规矩,一定而不易,不为秦楚变节,不为胡越改容,常一而不邪,方行而不流,一日刑(型)之,万世传之,而以无为为之。……

  法者,天下之度量,而人主之准绳也。……法定之后,中程者赏,缺绳者诛;尊贵者不轻其罚,而卑贱者不重其刑;犯法者虽贤必诛,中度者虽不肖必无罪,故公道通而私道塞矣。

  古之置有司也,所以禁民使不得自恣也。其立君也,所以剬有司使无专行也。法籍礼义者,所以禁君使无擅断也。人莫得自恣而道胜,道胜而理达矣。故反于无为。无为者,非谓其凝滞而不动也,以言其莫从己出也。有了这样纯粹客观的法制,贵贱贤不肖都受绝对平等的待遇,诛赏予夺皆依客观的标准,皆不从君心出,这才是“莫从己出”。莫从己出,故“诛者不怨君,而赏者不德上”,这才是“以无为为之”。

  虚君的法治,意义如此。

  无为的政治还有一个意义,就是说,君主的知识有限,能力有限,必须靠全国的耳目为耳目,靠全国的手足为手足。这便是“众智众力”的政治,颇含有民治的意味。《主术训》说:汤武,圣主也,而不能与越人乘舲舟而浮于江湖。伊尹,贤相也,而不能与胡人骑马而服。孔墨博通,而不能与山居者入榛薄,出险阻也。由此观之,则人知之于物也浅矣。……故智不足以治天下也。

  桀之力制觡伸钩,……然汤革车三百乘,困之鸣条,擒之焦门。由此观之,勇力不足以持天下矣。……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埳井之无鼋鼍,隘也。园中之无修木,小也。夫举重鼎者,力少而不能胜也。及至其移徙之,不待其多力者。故千人之群无绝梁,万人之聚无废功。……

  夫人主之听治也,清明而不闇,虚心而弱志,是故群臣辐凑并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尽其能。于是乃始陈其礼,建以为基。是乘众势以为车,御众智以为马,虽幽野险涂,则无由惑矣。……

  乘众人之智,则天下不足有也。专用其心,则独身不能守也。……文王智而好问,故圣。武王勇而好问,故胜。夫乘众人之智则无不任也。用众人之力则无不胜也。千钧之重,乌获不能举也。众人相一,则百人有余力矣。这些议论里很有民治主义的精神。《吕氏春秋》不主张民主政治的理由是因为治乱存亡“如可知,如不可知;如可见,如不可见”,群众人的知识必不如少数贤智之士。《淮南王书》出于百年之后,封建社会已完全崩溃了,屠狗卖缯的无赖都可以建国作将相了,故此书对于群众人的知识能力,比较有进一步的认识。群众人的势力可以推翻秦始皇的帝国,群众人是不可轻侮的。故此书中屡屡指出“积力之所举无不胜也,而众智之所为无不成也”一条很重要的原则。这便是民治主义的基本理论。况且人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圣智之所不知,不如小儿女之所素习。所以说:天下之物莫凶于奚毒(高注,乌头也。许慎注,附子也),然而良医槖而藏之,有所用也。是故林莽之材犹无可弃者,而况人乎?(《主术训》)故此书又屡屡指出“无愚智贤不肖,莫不尽其能”的原则,这也是民治主义的一个基本理论。《主术训》说:是故贤主之用人也,狄巧工之制木也。大者以为舟航柱梁,小者以为楫楔,修者以为榱,短者以为朱儒枅栌。无小大修短,各得其所宜,规矩方圆各有所施。……

  今夫朝廷之所不举,乡曲之所不誉,非其人不肖也,其所以官之者非其职也。鹿之上山,獐不能跂也;及其下,牧竖能追之:才有所修短也。是故有大略者,不可责以捷巧;有小智者,不可任以大功。人有其才,物有其形;有任一而太重,或任百而尚轻。这都是说明“无愚智贤不肖,莫不尽其能”的原则。民治的精神不在有无君主,而在能否使全国的人有各尽其能的平等机会。

  民治的第三个基本要义是要尊重人民的舆论。《主术训》说:人主者,以天下之目视,以天下之耳听,以天下之智虑,以天下之力争。是故号令能下究,而臣情得上闻。……聪明光而不弊,法令察而不苛,耳目达而不暗。善否之情日陈于前而无所逆。是故贤者尽其智而不肖者竭其力。“善否之情日陈于前而无所逆”,便是言论的自由。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