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胡适 > 白话文学史 | 上页 下页
第八章 唐以前三百年中的文学趋势(5)


  这样仿作民歌的风气至少有好几种结果:第一是对于民歌的欣赏。试看梁乐府歌辞之多,便是绝好证据。又如徐陵在梁陈之间编《玉台新咏》,收入民间歌辞很多。我们拿《玉台新咏》来比较那早几十年的《文选》,就可以看出当日文人对于民歌的新欣赏了。《文选》不曾收《孔雀东南飞》,而《玉台新咏》竟把这首长诗完全采入,这又可见民歌欣赏力的进步了。第二是诗体的民歌化的趋势。宋齐梁陈的诗人的“小诗”,如《自君之出矣》一类,大概都是模仿民间的短歌的。梁以后,此体更盛行,遂开后来五言绝句的体裁。如萧纲的小诗:

  愁闺照镜

  别来憔悴久,他人怪颜色。只有匣中镜,还持自相识。

  如何逊的小诗:

  为人妾怨

  燕戏还檐际,花飞落枕前。寸心君不见,拭泪坐调弦。

  秋闺怨

  闺阁行人断,房栊月影斜。谁能北窗下,独对后园花?

  如江洪的小诗:

  咏美人治妆

  上车畏不妍,顾盼更斜转,大恨画眉长,犹言颜色浅。

  隐士陶弘景【死于五三六年】有《答诏问山中何所有》的一首诗:

  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

  这竟是一首严格的“绝句”了。

  陈叔宝【后主,五八三—五八九】是个风流天子。史家说他每引宾客对贵妃等游宴,使诸贵人及女学士与狎客共赋新诗,互相赠答。其中有最艳丽的诗,往往被选作曲词,制成曲调,选几百个美貌的宫女学习歌唱,分班演奏;在这个环境里产出的诗歌应该有民歌化的色彩了。果然后主的诗很有民歌的风味。我们略举几首作例:

  三妇艳词

  大妇西北楼,中妇南陌头。小妇初妆点,回眉对月钩。可怜还自觉,人看反更羞【可怜即是可爱,古诗中“怜”字多如此解】

  大妇爱恒偏,中妇意长坚。小妇独娇笑,新来华烛前。新来诚可惑,为许得新怜。

  大妇正当垆,中妇裁罗襦。小妇独无事,淇上待吴姝。鸟归花复落,欲去却踟蹰。

  《三妇艳词》起于古乐府《长安有狭邪行》,齐梁诗人最喜欢仿作这曲辞,或名《中妇织流黄》,或名《相逢狭路间》,或名《三妇艳诗》,或名《三妇艳》,或名《拟三妇》,诗中“母题”(Motif)大抵相同,先后共计有几十首,陈后主一个人便做了十一首,这又可见仿作民歌的风气了。后主又有:

  舞媚娘

  春日好风光,寻观向市傍。转身移佩响,牵袖起衣香。

  自君之出矣

  自君之出矣,房空帷帐轻。思君如昼烛,怀心不见明。

  自君之出矣,绿草遍阶生。思君如夜烛,垂泪著鸡鸣。

  乌栖曲

  合欢襦薰百和香,床中被织两鸳鸯。乌啼汉没天应曙,只持怀抱送君去。

  东飞伯劳歌

  池侧鸳鸯春日莺,绿珠绛树相逢迎。谁家佳丽过淇上,翠钗绮袖波中漾。雕鞍绣户花恒发,珠帘玉砌移明月。年时二七犹未笄,转顾流盼鬟髩低。风飞蕊落将何故?可惜可怜空掷度。

  后主的乐府可算是民歌影响的文学的代表,他同时的诗人阴铿的“律诗”可算是“声律论”产生的文学的成功者。永明时代的声律论出来以后,文人的文学受他不少的影响,骈偶之上又加了一层声律的束缚,文学的生机被他压死了。逃死之法只有抛弃这种枷锁镣铐,充分地向白话民歌的路上走。但这条路是革命的路,只有极少数人敢走的。大多数的文人只能低头下心受那时代风尚的拘禁,吞声忍气地牵就那些拘束自由的枷锁铐镣,且看在那些枷锁镣铐之下能不能寻着一点点范围以内的自由。有天才的人,在工具已用的纯熟以后,也许也能发挥一点天才,产出一点可读的作品。正如踩高跷的小旦也会作回旋舞,八股时文也可作游戏文章。有人说的好:“只是人才出八股,非关八股出人才。”骈文律诗里也出了不少诗人,正是这个道理,声律之论起来之后,近百年中,很少能做好律诗的。沈约、范云自己的作品都不见高明。梁朝只有何逊做的诗偶然有好句子,如他的《日夕出富阳浦口和朗公》:

  客心愁日暮,徙倚空望归。山烟涵树色,江水映霞晖。独鹤凌空逝.双凫出浪飞。故乡千余里,兹夕寒天衣。

  到了阴铿,遂更像样了。我们抄几首,叫人知道“律诗”成立的时代:

  登楼望乡

  怀土临霞观,思归望石门。瞻云望鸟道,对柳忆家园。寒田获里静,野日烧中昏。信美今何益,伤心自有源。

  晚出新亭

  大江一浩荡,离悲足几重!潮落犹如盖,云昏不作峰。远戍唯闻鼓,寒山但见松。九十方称半,归途讵有踪?

  晚泊五洲

  客行逢日暮,结缆晚洲中。戍楼因碪险,村路入江穷。水随云度黑,山带日归红。遥怜一柱观,欲轻千里风。

  这不是旧日评诗的人所谓“盛唐风格”吗?其实所谓盛唐律诗只不过是极力模仿何逊、阴铿而得其神似而已!杜甫说李白的诗道:

  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阴铿。

  杜甫自己也说:

  孰知二谢能将事,颇学阴何苦用心。

  盛唐律体的玄妙不过尔尔,不过如杜甫说的“恐与齐梁作后尘”而已。

  然而五六百年的平民文学,——两汉、三国、南北朝的民间歌辞——陶潜、鲍照的遗风,几百年压不死的白话化与民歌化的趋势,到了七世纪中国统一的时候,都成熟了,应该可以产生一个新鲜的、活泼泼的、光华灿烂的文学新时代了。这个新时代就是唐朝的文学。唐朝的文学的真价值、真生命,不在苦心学阴铿、何逊,也不在什么师法苏李【苏武、李陵】,力追建安,而在它能继续这五六百年的白话文学的趋势,充分承认乐府民歌的文学真价值,极力效法这五六百年的平民歌唱和这些平民歌唱所直接间接产生的活文学。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