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方志敏 > 方志敏文集 | 上页 下页
二十九、皖南的行动


  红十军团(1)开皖南行动的主要任务,是要争取野战的胜利,开展游击战争与群众斗争,创造皖南新的苏维埃根据地,配合全国红军的战斗,争取全线的反攻形势,以最后击破敌人的五次“围剿”。中央命令我为红十军团政治委员会的主席,以领导这次行动。我对于这次行动的胜利,是有极坚决的信心的;虽然我的痔疮大发,每天流很多脓血,不但不能走路或骑马,而且不能坐椅子,要坐总是半躺着坐,我还是忍住痔痛出发,我下了决心去完成党所给我的任务。党要我做什么事,虽死不辞。

  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2)(原为七军团,后改为十九师)先两星期出发,它经玉山、常山、遂安、淳安、分水,折入皖南的旌德而至太平。它与浙保安师和补充五旅,各接战一次,均获胜,并攻下旌德县城。我们红十军(后改为二十师)由德兴出发,经开化、婺源、休宁而至太平。我们沿途无战,只拆毁敌筑的碉堡百余座。到兰渡地方,截获了敌二十一旅的汽车四架,获枪百余支,迫击炮二门,我们早就用无线电约好,两军在太平县的汤口会合了。会合之后,大家情绪都很高涨。

  我们会合后在皖南打的第一仗,就是谭家桥之战。这一仗关系重大,差不多是我们能不能在皖南站脚,完成自己的战斗任务的一个关键!两方的兵力,我方为九个营,敌方为十个营,为俞济时所指挥。经过八小时的激战,结果我们掩护退却。主要原因是战术上的缺点:第一、地形的选择不好,敌人占据马路,是居高临下,我们向敌冲锋,等于仰攻;第二、箝制队与突击队没有适当的配备。我们没有集中主要力量,由右手矮山头打到马路上去。第三、十九师是以有用之兵,而用于无用之地,钻入一个陡峻的山峡里,陷住不能用出来。十九师的指挥员没有十分尊重军团指挥员的意志,凭着自己的意志去作战,形成战斗指挥之未能完全一致。

  因此,这仗没有解决战斗任务,虽然只损失二十余支枪,但人员伤亡三百余人,尤其是干部伤亡过多。十九师师长寻淮洲(3)同志,因伤重牺牲了!他是红军中一个很好的指挥员,他指挥七军团,在两年之间,打了许多有名的胜仗,缴获敌枪六千余支,轻重机枪三百余架,并缴到大炮几十门。他还只有二十四岁,很细心学习军事学,曾负伤五次,这次打伤了小肚,又因担架颠簸牺牲了!当然是红军中一个重大的损失!八十七团团长黄英特同志也在阵上牺牲,他是从井冈山斗争下来的同志,曾负伤四次,每次作战都极英勇地站在前线指挥。此外还有好几个负重要工作的同志负伤。这不能不影响红十军团的战斗情绪。

  自此战后,就没有与敌人作过激烈的决战,虽经过大小十余战,总是小战获胜,大战掩护退却,一路避战,以至最后被迫离开皖南。

  在皖南行动不能完成任务的主要原因:(一)谭家桥之战,因战术上的缺点而失利。(二)自谭家桥战后,采取右倾的避战路线,没有下决心争取战术上的优势,与敌人决战,消灭敌人。因一味避战,使红军不但不能得到必需的休息,而且常常走小路,爬高山,致全军过度地疲劳。(三)帮助红军战斗的游击战争,没有很快地进行。(四)在每天行军中,政治工作与军事训练管理,都没有积极进行,军中存在的“没有时间来进行工作”的观点,没有及时揭破,鼓励全军指挥、政治工作人员忘餐废寝地来进行工作。(五)军纪已随之放松,有不少违反重要军纪者,没有立即予以处分。(六)客观的原因,就是敌人兵力比我们占绝对优势,而皖南党给我们的帮助是太不够了。皖南工作,因保守主义没有很早派得力的同志来建立,后派来的主要负责同志,又犯了右倾错误,损害工作不少!总括地说,皖南行动的主要错误,是政治领导上的右倾,和军事上指挥上的犹豫迟疑!

  中央因我军在皖南行动的困难,来电要我们改向浙西南行动,我们就在一九三五年一月十日离开了皖南。

  【注】

  (1)1934年11月上旬,根据中革军委电报指令,红七军团与红十军在江西德兴县合编为红十军团。该军团下辖两个师:红七军团改编的第十九师,红十军改编的第二十师。红十军团成立后,对外仍称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继续执行配合中央革命根据地红军主力战略转移的任务。

  (2)指1934年7月在江西瑞金由红七军团组建的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

  (3)寻淮洲(1901—1934),湖南浏阳县人。1927年参加湘赣边界秋收起义,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国工农红军团长、师长、军长等职。1934年7月,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从江西瑞金出发前任七军团军团长,后七军团改为十九师,任师长。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