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丰子恺 > 艺术趣味 | 上页 下页
为中学生谈艺术科学习法(4)


  学画的根本的方法及其理由,已尽于上述。要之:熟达木炭及油画的画具之后,一切画具皆能应用;研究人体的描写之后,一切物象皆能描写。此即所谓一通百通的活用的方法。

  或问曰:于上所述,皆专门学画之道,需要悠长的年月与复杂的设备。普通学生的图画科每周只有数小时,又没有油画及裸体人的设备,或竟连石膏模型也无之。虽欲遵行,如何可得?

  答曰:此言诚然。但凡为学问,必从大处着眼,则免入歧途。读者对于上文宜勿拘其“事”,而取其“理”。事者,木炭,油画,石膏模型,裸体人是也。理者,先用素描研究形状,线条,明暗,后用彩画兼写色彩是也,悟通此画理之后,铅笔可以代木炭,水彩或色粉笔可以代油绘,静物可以代石膏模型,着衣人可以代裸体人。但普通学生与学校的图画的设备决不宜如此其简陋。木炭容易置办,石膏模型应该设备几个;油画、Sketch(速写)的描写也是文明人应有的常识,岂必专门家而后可学?至于人体的研究,则普通学生有石膏模型已足,自不妨省却裸体人的设备了。故上述的话,并非全是专门学画之道,普通学生都可在相当程度内遵行。惟对于只有长台板凳的教室的学校的学生,上文完全是空话了。

  第二磨练眼光普通称图画科的练习曰“描画”,因为其总是用手练习描写的。但你倘拘泥于这名称,而埋头于“描”的工作,你的图画一定学不成。学图画不宜注重手腕的工作,应该注重眼光的磨练。因为手是听命于眼而活动的。舍眼而练手,是忘本而逐末,其学业必入于旁门歧途。故图画虽称为“描”,而其磨练必从“看”入手。能看然后能描,有眼光然后可有腕力。有了眼光即使没有描写能力,亦不失为解艺术而知画的人;反之,仅有描写能力而没有眼光,其人就是画匠。

  磨练眼光之道有四:第一是观察自然,第二是练习作画,第三是鉴赏名画,第四是阅览书籍。说明于下。

  第一,观察自然:图画是吾人有感于天地间的美景而用丹青描写之于纸上的工作。则对于美景的感激是画的动机。一切绘画都是从“自然”中产生的,故自然可说是艺术之母。学图画必先练习观察自然美的眼力。怎样能在自然中发现美的姿态?其法有二:

  (1)切断关系的观念,而看取物象的独立的姿态,即容易发现其美。关系就是物象对世间的关系,对我的关系。例如在故乡的田野中眺望景色,心中不能打断其村为我的故乡,其田为我的产业等关系的观念、理智活动而感觉障蔽,对之只感利害得失而不易发现其美景。反之,一旦忽入素未曾到的异乡中眺望景色,便不起关系的观念,即理智停息而感觉旺盛,即容易发现美景。异乡风物胜于故乡,一半固由于不见惯之故,但一半由于切断关系观念之故。郊野散步的时候,用手指围成一圈,而从圈中窥眺一部分的景色,其所见必比普通所见更美。俯身从两股间倒窥背景后的景物,天天惯见的乡村亦能骤变为名胜佳景。这也是因为圈子的范围与倒景的变化,打断了其物象的关系,使成为独立的姿态,故容易发现其美。关系是障蔽物象的美的姿态的。学画者对于静物,果物,人物,景物,都要练习切断关系的看法,然后能发现其美的姿态,而从中感得“画意”。

  (2)把立体的景物当作平面看,便易发现其美。例如吾人入郊野中,举目望见白云,青山,曲水,孤松等景物。若用心一想,即知道白云最远,青山次之,曲水较近,孤松则距吾不过百步。又在观念中显出一幅鸟瞰地图,上面排列着此四物的距离与位置。这便不感其美而不能发现“画意”了。反之,不要用心去想,只是张开眼来,像照相干片似地摄受目前的景物,则白云,青山,曲水,孤松没有远近之差,而在于同一平面之上,眼前即是一幅天然的画图了。桌上放着一只茶杯和几个苹果,观者若想念其距离而作鸟瞰的看法,便无可画之处;倘能当作平面看,即成为一幅静物画。图画原是把立体的美景描写于平面的纸上的工作。故物象的平面的看法最宜注意练习。但平面的看法仍是根据了打断关系的作用而来的。能打断关系即能作平面的看法了。上述两种对于自然的观看法名曰“艺术的观照”。诗人对于景色善作艺术的观照。杜甫诗云:“落日在帘钩”,王维诗云:“树杪百重泉”。落日与帘钩相距极远,山间的流泉与地上的树亦隔着距离。两诗人切断了这些景物的关系而用平面的看法,故能见到这绘画的境地。

  第二,练习作画:画是用手作的,但倘专重用手而闲却眼光的磨练,便不是正当的图画学习法了。由作画磨练眼光之法:我们对着一幅素纸而动笔描写静物的时候,心中不可抱着“我现在要把一只茶杯和三只苹果描出在这素纸上”的想念,必须经营“如何把目前的景象(茶杯与苹果)安稳妥帖地装配在这长方形的空间(素纸)中”。倘使抱着前者的想念,其描写就变成记录,其画便成为博物标本图,而不成为艺术的作品了。必须不念物象的内容意义,而苦心经营空间的分割布置的工作,然后素纸上可以显出空间美而成为艺术的作品了。初学图画的人所缴来的画卷,往往在一张广大的图画纸的中央或角上精细刻画着几件静物,而把余多的空白纸置之不顾。这些都不能称为绘画。

  绘画是空间艺术,空间在绘画上是非常贵重之物,画面中岂容任意留出空地?画面中的地皮比上海的屋基地还贵重;画面中的尺寸比美人颜貌上的尺寸更为严格;所谓“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的话,在布置安稳妥帖的画面中非常适用。故画面中没有空地,不描物象的地方不是无用的空地,乃有机的背景。这背景对于物象有陪衬、显托的作用。其形状,大小,粗细,阔狭,明暗,和色彩,均与物象有重大的关系,不是任意留出的。今于大幅的素纸中孤零地描写几件静物,是蔑视画面的空间及背景的作用,而作非美术的说明的图解,不是图画科的功课了。作画第一要重视空间。长方形的图画纸内的空间处处均发生效力而作成美的表现,是作画的第一要义。故作画是一种能动的、切实的眼光磨练。

  第三,鉴赏名作:自己作画是能动的眼光磨练,鉴赏名作是受动的眼光磨练。由前者可以切实理解美的法则,由后者可以广泛理解美的性状。两者在图画修养上是并重而不可偏废的。但鉴赏名作必须郑重选择其作品。若任意浏览,弊害甚大。初学美术的青年,自己的眼光当然缺乏正确的批判力,指导者切不可任其随意鉴赏。不然,在极幼稚的眼中看来,一般镜框店中所售的下级的西洋画(例如日本富士山雪景图,森林,瀑布,夜景图等,在茶园,酒肆,商店,及俗客的家庭中的壁上时有所见),时装美女月份牌,甚至香烟匣中的画片,比大画家杰作更可赞美。其眼光反因此而堕落了。故鉴赏名作,指导者不可任学者自选,同时学者亦宜自己觉悟,虚心信受指导者的忠告。学者最初对于指导者所选定的名作或有不能发现其好处而抱反感,但切不可过于自信而信口批评。须平心静气,仔细观赏,再三吟味,或请先进者解说其鉴赏法。

  倘指导者所选定的确为佳作,则学者久后自能发现其美,自己的眼光即受此等佳作的熏染而进步了。信口批评是求学的青年们最宜忌避的恶习。每见青年人观画,喜信口褒贬,有的说“这画不好”,有的说“那画好极了”,这种狂妄的态度,实足以自封其学业的前途。我并非不许青年学生发表其对于美术的意见及好恶。他们极应该对指导者或先进者发表其鉴赏名作以后的感想。他们尽可说“我欢喜这幅画”,或“我看不懂那幅画”,而就正于有道;但不宜妄评其“好”与“不好”。

  好与不好是评定其艺术的价值的。老练的美术批评家尚且不敢直截痛快地断定名作的价值,普通学生岂可信口褒贬?名画乃各画家的精心结构之作,皆富有美的价值。鉴赏者与某画家性情接近,便容易理解而爱好其作品;与某画家性情隔远,即不容易理解而不爱好其作品。故万人皆得发表其对于名作的理解的程度及好恶的心情。但非确有见识,不宜妄评其好坏。这一点不但有关于美术修养,又有关于德业。总之,鉴赏名作第一要虚心静观,然后可以广泛地理解美的性状,而增进其眼光。

  第四,阅览书籍:上三项是直接磨练眼光的,此一项是间接磨练眼光的。我国大画家①(①指明朝书画家董其昌(1555-1636)。他曾说过,作画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有谓学画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因作画从手腕出,手腕听命于眼光,眼光根据于胸襟。故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以修养胸襟,即从根本上修养作画。普通学生的学习图画,用不到这高谈阔论;但深浅虽殊,道理同一。故图画的进步自与全体修养的进步相一致。例如上文所述,诗人常作绘画的描写。则吾人研读诗文,非特修文学而已,又可获得绘画的理解。但我现在所谓阅览书籍,拟舍远就近,劝学者于描画看画之外,宜阅览与绘画直接有关的书籍,以辅助其画图课业的进步。例如画的描法,色彩法,远近法,构图法,美术鉴赏法,美术知识,美术史,艺术论一类的书籍,都是于图画的眼光磨练上有益的读物,都是图画科的参考书。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