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邓中夏全集 > 邓中夏年谱 | 上页 下页
1921年(2)


  在4月4日至4月9日的第三周,教学中,他向同学们介绍了文学革命的论文,所引用的范文是胡适之的《建设的文学革命论》和《历史的文学观念论》,又特别引用了钱玄同的《尝试集序》,把文学和革命结合起来,把文学和社会结合起来。他充满激情的讲授,给人以生命、新生和力量。

  4月9日,他抽空来到长辛店。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长辛店终于成立工会。开始他们并没有太大的张罗,但是,成立工会的消息得到广大工人们的支持,工会组织很快壮大起来。

  在4月11日至4月16日的一周里,保定的教学,着重地讲解了中国旧文学所存在的错误,指出,最重要的是,它一成不变的观念和形式,固锁着人们的思想,也固锁着社会的发展。所引用的教材有傅斯年的《中国学术思想之基本误谬》、蔡元培的《洪水与猛兽》和李大钊极具有反抗精神的《由纵的组织向横的组织》等;并引用了周作人先生的诗《小河》来启发和教育学生。在教学中,他仍然担负着组织、发展工人运动的工作,在学校里,指导和帮助同学们自己成立各种的社会团体和学术研究小组。

  4月15日,在《少年中国》发表了诗《游工人之窟》,署名邓仲澥。

  4月25日,就《文学与社会改造》进行了演讲。演讲的消息引起了小小的轰动,一位在校的学生回忆说:“演讲的消息传开后,会员和非会员争先恐后地挤进教室,座位不足临时增添。一个不大的教室里,坐着的站着的,密密麻麻挤了足有七、八十人。当时正是初夏,天气很热,听众多教室窄,但秩序井然,异常安静,大家都听得了入迷。”邓中夏在讲演中,对好的文学作品,对社会改造所起到的作用,给了极高的评价。

  春天,在北大读书的三个同乡好朋友,邓中夏、范体仁和杨付时,在如何改造家乡的问题上,产生了一些别有风趣的想法。他们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有主意的出主意,合办了一个刊物《宜章之光》,并开始运作。

  4月30日周六,急忙赶回北京,在西老胡同1号再次会见从长辛店来的工人代表,最后敲定“五一”要隆重地纪念长辛店工会成立,对于活动进行了最后的安排。

  5月1日,领导长辛店近两千工人乘火车,向北京进发。长串的火车皮,浩浩荡荡从长辛店来到前门火车站,来到天安门前游行示威。向世界宣告,中国工人的工会(长辛店工人俱乐部)成立了!这个工会是在党的领导下,邓中夏在北京建立的第一个基础扎实的工会。

  在5月16日至5月21日这一周里,讲授的主题是《文学家人生观》,选择的教材是陈独秀的《现代欧洲文艺史谭》;刘经庶的《东西洋人生观之比较》;刘叔雅的《我的思想变迁史》。留给学生的作业是每人写一篇作文,题目是《我的思想变迁》。在本周,他以唯物主义为主线,还作了一次特别的讲演,题目是《物质的变动与思想的变动》,让学生们有机会根据学习到的知识,去分析社会分析自己,看看自己在社会潮流中的位置。

  在保定期间,利用课余时间,他或在京汉铁路线上活动,或约沿路工人积极分子来到保定。深入铁路沿线,以长辛店为榜样,开展个人运动。很快沿京汉线16个站建立了工人夜校,一个个工人俱乐部建立起来了。同时又派何孟雄、张昆弟、萧明去南口,派人去康庄、宣化、张家口开展工人运动;派刘贯之去正太路展开工作,派人去陇海、京浦路,去山西、陕西、河南、山东、内蒙古以至湖南、四川……。

  5月23日至5月28日的一周里,讲授的主题是“介绍唯物史观大意”他把唯物史观大意简要地作了讲解,把学生们带入了别样的对世界的认识。

  5月29日,回到北京,收到上海党小组发来的召开中共一大的通知,要求北京党小组派两名党员出席全国第一次代表大会,并准备好小组对于大会的意见。紧急事情的出现,迫使邓中夏尽快结束在保定的教学。和李大钊同志商量后,紧急作了安排并通知有关人员准时到会。

  5月30日,邓中夏来到胡适的家里,同他商谈此前通过信件并得到胡适答应的,去保定讲演的具体时间安排。胡适同意6月初最后决定。

  5月31日,少年中国学会开留别会,为沈怡赴德留学、孟寿椿赴美留学,在城南公园开留别会并摄影留念。到会者李守常邓中夏等八人。

  6月1日,(或2日),北京共产主义小组在北京开会,讨论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的代表和相关事宜,中夏主持了这次会议。出席这次小组会的有邓中夏、黄日葵、高君宇、刘仁静、罗章龙等。大家推举李大钊和邓中夏为代表出席,但是,李大钊由于北京教师风潮事正在浪尖上,不能出席这次会议。邓中夏自年初就已经应邀出席重庆夏令讲学会,已经无法推脱。由于张国焘对小组的事不感兴趣,在上海忙“上层”工作,于是会议决定,由张国焘和刘仁静为代表,出席中共一大。但小组会议责成邓中夏帮助刘仁静做好北京小组出席一大会议的意见和相关文件。

  6月3日,邓中夏再次来到胡适家。胡适当场决定6月4日早7点10分和邓中夏一同坐火车前往保定。第二天,由于北京教师索薪运动的激化,形成对峙,胡适因事不能离开北京,没能如约前往。

  6月4日,当得知,胡适已经无法如约后,邓中夏来到陈伯君家,告诉他由于紧急情况,不得不改变计划,请陈提前出任保定高等师范学校教员,接替他讲授“新文学”的课程。

  6月6日(周一)晨,邓中夏带着陈伯君先生,一同乘火车来到保定,在保定高等师范见过校长,把突然的变化告诉了他。又马上来到教室,把陈伯君介绍给同学们。陈伯君接续了邓中夏教学计划中第十二、十三周的内容,延续了在保定高师的“新文学”的教学。

  当晚邓中夏留在保定。7日晨,把昨天晚上完成的《三个月的教程》交给校方,作为讲义的一部分刻版印刷,以便作为学生和陈伯君继续教学的参考。

  经过他的努力和帮助,不久保定的团组织和党组织成立了。在保定高等师范,他还帮助学生们建起了“教育研究会”和“国语文学研究会”,并帮助他们拟就了《教育研究会细则》和《国语文学研究会细则》。

  6月17日,“少年中国学会”北京成员,在“来今雨轩”开会,为准备“少年中国学会”南京年会北京同人提案交换意见,参加会议的有陈愚生、邓仲澥、黄日葵、刘仁静、穆济波、章一民、苏演存等。讨论的重点是少年中国学会采用某种主义的问题。

  6月23日至26日,用四天的时间,邓中夏拉着刘仁静,在北京香山碧云寺“能仁寂照殿”院内,租下了一间小屋,安下心来,精心筹备中共一大。写出了北京共产党小组的意见。

  6月24日,完成小组委托的任务,按捺不住兴奋的心情,挥笔写下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叙事长诗《西山读书杂诗》。

  6月26日至28日,在当年《北京晨报》上,发表了《西山读书杂诗》,署名邓仲澥。这是一篇有历史意义的诗篇,她将宣告“普度众生”的一件大事(中国共产党成立)要诞生了,为他的诞生鸣锣开道!向世界宣布:中国将发生一件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大事,“中国共产党的全国组织即将成立!”

  6月28日至7月1日,亲往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已到会的一大代表畅谈建立中国共产党的原则及有关事项。(注:见包惠僧:《勘察上海革命纪念馆的几点回忆》,1954年3月17日,未刊稿)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