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外国文学 > 宽容 | 上页 下页
希腊人(6)


  当然,那时的尽善尽美与今天的尽善尽美在概念上有着天壤之别,这一点毋庸置疑。那时的尽善尽美是一个深深欧化了的产物,与东方社会毫不相干。但是,那些建立了自己的理解、把它作为生活中追求的最崇高目的的所谓“野蛮人”,毕竟是我们的祖先,正是他们慢慢地发展了一种生活的哲理,并广为人们所接受。如果我们以为良心纯正,衣食简朴,加上身体健康和收入适足便是知足常乐的最好保障,那么这个哲理我们也不妨予以认可。灵魂的归宿并未能引起那些“野蛮人”的很大兴趣。他们仅仅把自己视为有知识的特殊动物,高踞于地球其它生物之上,他们常常谈及上帝,但那只是我们如今经常用“原子”、“电子”、“乙醚”一类同汇一样。在他们看来,万物的起源必须有一个名称,因此在爱比克泰德说到宙斯时,那只是一切尚未得出答案的难题的代号,就象欧几里德在解题时用X和Y作为代号一样,可以含义庞大,也可以微不足道。

  那时人们最感兴趣的是生活,而仅次于生活的,便是艺术。

  他们研究包罗万象的生活,并按照苏格拉底创造推广的分析方法,取得引人注目的成果。

  有时他们出于寻求完美精神世界的热情,走到了荒唐的极端,这是令人遗憾的。不过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柏拉图却是古代众多理论家中唯一的一个出于对完美精神世界的炽爱而鼓吹不宽客的人。

  正如人们所知道的,这个年轻的雅典人是苏格拉底的心爱门生,是苏格拉底的文字记载人。

  他收集了苏格拉底曾经说过或想过的一切,编成对话,可以当之无愧地称做是《苏格拉底福音书》。

  他完成这个工作后,便开始对他老师的理论中的一些晦涩难解之处进行详尽的解释,撰写了一系列文采横溢的文章。最后他开了许多课,使雅典人公正和正义的主张越过希腊国界,流传四海。

  在全部活动中,他所表现的全力以赴的忘我精神简直可以和圣徒保罗媲美。不过,圣徒保罗的一生极为惊险,他从北到南,从西到东,把上帝的福音传播到地中海的每个角落,而柏拉图却从未离开过他那舒适花园的坐椅,让世界各地的人来拜见他。

  他的世家出身和可以使他自立的财产使他能够如此行事。

  首先,他是雅典人,从他母亲的血统可以追溯到索伦。其次,他到了法定年龄就继承了一笔足以维持富裕生活的财产。

  最后,他具有出众的口才,任何获准聆听他在柏拉图大学授课的人,哪怕只是听过很少几次讲课,都心甘情愿跋山涉水来到爱琴海。

  至于其它方面,柏拉图具有许多当时青年人的特点。他当过兵,但对军事毫无兴趣。他参加户外运动,是摔跤和赛跑的能手,却又从未榜上留名。他和当时的青年一样,也把很多时间花在国外旅行上,曾跨越爱琴海,在埃及北部做过暂短停留,重温了他那大名鼎鼎的祖父索伦走过的历程。不过他回国后就没再外出,在雅典郊区赛菲萨斯河畔一座风景宜人花园的阴凉角落里传授他的教义长达五十年之久,“柏拉图学园”也就因此而得名。

  柏拉图最初是数学家,后来渐渐转向政治,在这个领域里,他为现代政治机构奠定了理论基础。他是坚定的乐观主义者,相信人类正在持续不断地进化,他认为,人的生命是从低级向高级的缓慢上升,世界从美好的实体发展到美好的制度,再从美好的制度中产生美好的思想。

  他的这一想法写在羊皮纸上倒是很有吸引力,但是当他试图把想法转化成具体原则、为他的理想的共和国提供理论基础时,他追求公正和正义的热情就变得非常强烈,以至于无法容忍其它任何考虑。他主张的共和国一直被那些纸上谈兵的乌托邦建设者们视为人类完美无缺的最高境界。这个奇特的共和国组织不论是在过去还是从现在来看,都孕育着许多偏见,那是一些退伍上校们独有的偏见,这些人享受着充裕的个人收入,生活舒适,却喜爱与政界周旋,井极为鄙视下层社会的人,以图以此来显示自己的“地位”,分享一下只有“上流社会”才有的那些特权。

  不幸的是,柏拉图的书在西欧中世纪学者中颇受推崇。在这些学者手里,举世闻名的共和国变成了向宽容精神开战的可怕武器。

  这些才学渊博的学者故意要忘记,柏拉图得出结论的背景是与他们生活的十二、十三世纪的情况毫不相同的。

  譬如,按照基督教的教义。柏拉图根本不是一个虔诚的人。记对祖先们敬仰的神明深恶痛绝,把它们看成是马其顿的乡下佬,俗不可耐。他曾经为特洛伊战争纪年表中记载的有关神明的丑恶行径而深感耻辱。但随着他走向成年,年复一年地坐在小橡树园里,对家乡各个小公国之间愚蠢的争吵也越来越义愤填膺了。他看到了旧民主理想的彻底失败,逐步相信,对于一般平民来说,宗教是必不可少的,不然他想象中的共和国就会立即陷入混乱。于是他坚持认为,他的模范社会的立法结构应该制定出限制所有居民行动的明确规定,无论是自由人还是奴隶,都无一例外地必须服从,否则就判处死刑或监禁和流放。看起来,这一主张是对苏格拉底在不久前曾为之英勇奋斗的宽容精神和宗教信仰自由的彻底否定,其实这也是柏拉图理论的本意。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