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家 > 王之涣 | 上页 下页
王之涣简介


  王之涣(688年~742年3月25日),字季凌,行七,并州(山西太原)人。

  王之涣现存生平资料不多。其五代祖从并州迁居至绛州(今山西绛县)后,家族一直定居于此。其父王昱历任鸿胪主簿,雍州司士,汴州浚仪县令,王之涣为其四子,生于武后垂拱二年(688年)。

  曾以门子调补冀州衡水主簿,此时其父母均已去世。衡水县令李涤将三女儿许配给他。因被人诬谤,乃拂衣去官,“遂化游青山,灭裂黄绶。夹河数千里,籍其高风;在家十五年,食其旧德。雅谈珪爵,酷嗜闲放。”。期间曾流寓蓟门。后复出担任文安县尉,颇有政绩,于天宝元年(742年)二月在任内去世。

  王之涣“慷慨有大略,倜傥有异才”,早年精于文章,并善于写诗,多引为歌词,常与王昌龄、高适、崔国辅等诗人互相唱和,名动一时。尤善五言诗,以描写边塞风光为胜。

  他他的诗今仅存六首,以《登鹳雀楼》、《出塞》为代表作。章太炎推《凉州词》为“绝句之最”。


  ***

  王之涣在《旧唐书》《新唐书》均无传。据其墓志,王之涣“本家晋阳,宦徙绛郡”,则晋阳(今山西太原)为其原籍,祖上做官时移居绛州(今山西新绛)。

  生于武则天垂拱四年(688年),兄弟四人,他行次居末。当时太原王家为名门望族。王之涣的五世祖王隆之为后魏绛州刺史,可能是因此而移家绛州的。曾祖王信,隋朝请大夫、著作郎,入唐为安邑县令。

  王之涣自幼聪颖好学,少年时豪侠义气,放荡不羁,常击剑悲歌,从五陵年少游,不到二十岁便能精研文章,不到壮年,便已穷经典之奥。

  开元年间入仕,以门子调补冀州衡水主簿。此间赋《宴词》《送别》等诗。

  开元十年(722年),王之涣与勃海李氏结婚,李氏乃冀州衡水县令李涤之第三女。

  开元十四年(726年),王之涣由于遭人诬陷诽谤,辞去官职。

  开元十五年(727年)至二十九年(741年),王之涣家居十五年。虚心求教,专心写诗,诗名大振,与王昌龄等人相唱和。赋《登鹳雀楼》《凉州词二首》等诗。

  开元二十年(732年),王之涣流寓蓟门(即蓟丘),高适来访不遇,赋诗留赠。《九日送别》当作于此前后。

  天宝元年(742年),由于密友懿交的劝说,王之涣再入宦场,补文安郡文安县尉。

  二月二十四日病逝于官舍,终年五十五岁。

  天宝二年(743年)五月廿二日,归葬于洛阳北原,永宁县尉靳能撰墓志铭。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