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王国维 > 宋元戏曲史 | 上页 下页
第十四章 南戏之渊源及时代(3)


  南戏之曲名,出于古曲者其多如此。至其配置之法,一出中不以一宫调之曲为限,颇似诸宫调。其有一出首尾,只用一曲,终而复始者,又颇似北宋之传踏。又《琵琶记》中第十六出,有大曲一段,凡七遍;虽失其曲名,且其各遍之次序,与宋大曲不尽合,要必有所出。可知南戏之曲,亦综合旧曲而成,并非出于一时之创造也。

  更以南戏之材质言之,则本于古者更多。今日所存最古之南戏,仅《荆》、《刘》、《拜》、《杀》与《琵琶记》五种耳。《荆》谓《荆钗》,《刘》谓《白兔》,《拜》、《杀》则谓《拜月》、《杀狗》二记。此四本与《琵琶》均出于元明之间(见下),然其源颇古。施愚山《矩斋杂记》云:“传奇《荆钗记》,丑诋孙汝权。按汝权宋名进士,有文集,尚气谊,王梅溪先生好友也。梅溪劾史浩八罪,汝权怂恿之,史氏切齿,故入传奇,谬其事以污之。温州周天锡字懋宠,尝辨其诬,见《竹懒新著》。”施氏之说,信否不可知,要足备参考也。《白兔记》演李三娘事,然元刘唐卿已有《李三娘麻地捧印》杂剧,则亦非创作矣。《杀狗》则元萧德祥有《王翛然断杀狗劝夫》杂剧。《拜月》之先,已有关汉卿《闺怨佳人拜月亭》、王实甫《才子佳人拜月亭》二剧。《琵琶》则陆放翁既有“满村听唱蔡中郎”之句;而金人院本名目,亦有《蔡伯喈》一本。又祝允明《猥谈》谓:南戏,“余见旧牒,其时有赵闳夫榜禁,颇述名目,如《赵真女蔡二郎》等,亦不甚多。”余案元岳伯川《吕洞宾度铁拐李岳》杂剧,第二折﹝煞尾﹞云:“你学那守三贞赵真女,罗裙包土将坟台建”,则其事正与《琵琶记》中之赵五娘同。岳伯川元初人,则元初确有此南戏矣。且今日《琵琶记》传本第一出末,有四语,末二语云:“有贞有烈赵真女,全忠全孝蔡伯喈。”此四语实与北剧之题目正名相同。则虽今本《琵琶记》,其初亦当名《赵真女》或《蔡伯喈》;而《琵琶》之名,乃由后人追改,则不徒用其事,且袭其名矣。然则今日所传最古之南戏,其故事关目,皆有所由来,视元杂剧对古剧之关系,更为亲密也。

  南戏始于何时,未有定说。明祝允明《猥谈》(《续说郛》卷四十六)云:“南戏出于宣和之后,南渡之际,谓之温州杂剧。予见旧牒,其时有赵闳夫榜禁,颇述名目,如《赵真女蔡二郎》等,亦不甚多”云云。其言“出于宣和之后”,不知何据。以余所考,则南戏当出于南宋之戏文,与宋杂剧无涉;唯其与温州相关系,则不可诬也。戏文二字,未见于宋人书中;然其源则出于宋季。元周德清《中原音韵》云:“南宋都杭,吴兴与切邻,故其戏文如《乐昌分镜》等,唱念呼吸,皆如约韵。”(渭沈约韵)此但浑言南宋,不著其为何时。刘一清《钱唐遗事》则云:“贾似道少时,佻达尤甚。自入相后,犹微服闲行,或饮于伎家。至戊辰己巳间,《王焕》戏文盛行于都下,始自太学,有黄可道者为之。”则戏文于度宗咸淳四五年间,既已盛行,尚不言其始于何时也。叶子奇《草木子》则云:“俳优戏文,始于王魁,永嘉人作之。识者曰:若见永嘉人作相,国当亡。及宋将亡,乃永嘉陈宜中作相。其后元朝南戏盛行,及当乱,北院本特盛,南戏遂绝。”案宋官本杂剧中,有《王魁三乡题》,其翻为戏文,不知始于何时,要在宋亡前百数十年间。至以戏文为永嘉人所作,亦非无据。案周密《癸辛杂志》别集上,纪温州乐清县僧祖杰,杨髡之党,(中略)旁观不平,乃撰为戏文以广其事。又撰《琵琶记》之高则诚亦温州永嘉人。叶盛《菉竹堂书目》,有《东嘉韫玉传奇》。则宋元戏文大都出于温州,然则叶氏永嘉始作之言,祝氏“温州杂剧”之说,其或信矣。元一统后,南戏与北杂剧并行。《青楼集》云:“龙楼景、丹墀秀,皆金门高之女,俱有姿色,专工南戏。”《录鬼簿》谓:“南北调合腔,自沈和甫始。”又云:“萧德祥,凡古文俱櫽括为南曲,街市盛行,又有南曲戏文等。”以南曲戏文四字连称,则南戏出于宋末之戏文,固昭昭矣。

  然就现存之南戏言之,则时代稍后。后人称《荆》、《刘》、《拜》、《杀》,为元四大家。明无名氏亦以《荆钗记》为柯丹邱撰,世亦传有元刊本。(贵池刘氏有之,余未见。然闻缪艺风秘监言,中有制义数篇,则为洪武后刊本明矣。)然柯敬仲未闻以制曲称,想旧本当题丹邱子或丹邱先生撰。丹邱子者,明宁献王道号也。(《千顷堂书目》,有丹邱子《太和正音谱》二卷,谱中亦自称丹邱先生。其实此书,乃宁献王撰,故书中著录,讫于明初人也。)后人不知,见丹邱二字,即以为敬仲耳。《白兔记》不知撰人。《杀狗记》据《静志居诗话》(卷四)则为徐𤱥所作。𤱥字仲由,淳安人,洪武初征秀才,至藩省辞归。则其人至明初尚存,其制作之时,在元在明已不可考矣。《拜月亭》(其刻于《六十种曲》中者,易名《幽闺记》)则明王元美、何元朗、臧晋叔等皆以为元施君美(惠)所撰。君美杭人,卒于至顺、至正间。然《录鬼簿》谓君美诗酒之暇,唯以填词和曲为事,有《古今砌话》编成一集,而无一语及《拜月亭》。虽《录鬼簿》但录杂剧,不录南戏,然其人苟有南戏或院本,亦必及之,如范居中、屈彦英、萧德祥等是也。则《拜月》是否出君美手,尚属疑问,唯就曲文观之,定为元人之作,当无大谬。而其撰人与时代,确乎可知者,唯《琵琶》一记耳。

  作《琵琶》者,人人皆知其为高则诚。然其名则或以为高拭,或以为高明,其字则或以为则诚,或以为则成。蒋仲舒《尧山堂外纪》(卷七十六):“高拭字则成,作《琵琶记》者。或谓方谷真据庆元时,有高明者,避地鄞之栎社,以词曲自娱。(中略)案高明,温州瑞安人,以《春秋》中至正乙酉第,其字则诚,非则成也。或曰二人同时同郡,字又同音,遂误耳。”以上皆蒋氏说。王元美《艺苑卮言》,亦云南曲高拭则诚,遂掩前后。朱竹垞《静志居诗话》,于高明条下,引《外纪》之说,复云“涵虚子曲谱,有高拭而无高明,则蒋氏之言,或有所据”云云。余案元刊本张小山《北曲联乐府》,前有海粟冯子振、燕山高拭题词,此即涵虚子曲谱中之高拭。《琵琶》乃南曲戏文,则其作者自当为永嘉之高明,而非燕山之高拭。况明人中如姚福《青溪暇笔》、田艺衡《留青日札》,皆以作《琵琶》者为高明,当不谬也。既为高明,则其字自当为则诚,而非则成。至其作《琵琶记》之时代,则据《青溪暇笔》及《留青日札》,均谓在寓居栎社之后。其寓居栎社,据《留青日札》及《列朝诗集》,又在方国珍降元之后。按国珍降元者再,其初降时,尚未据庆元,其再降则在至正十六年;则此记之作,亦在至正十六年以后矣。然《留青日札》,又谓高皇帝微时,尝奇此戏。案明太祖起兵在至正十二年闰三月,若微时已有此戏,则当成于十二年以前。又《日札》引一说,谓:“初东嘉以伯喈为不忠不孝,梦伯喈谓之曰:‘公能易我为全忠全孝,当有以报公。’遂以全忠全孝易之,东嘉后果发解。”案则诚中进士第,在至正五年,则成书又当在五年以前。然明人小说所载,大抵无稽之说,宁从《青溪暇笔》及《留青日札》前说,谓成书于避地栎社之后,为较妥也。

  由是观之,则现存南戏,其最古者,大抵作于元明之间。而《草木子》反谓“元朝南戏盛行,及当乱,北院本(此谓元人杂剧)特盛,南戏遂绝”者,果何说欤?曰:叶氏所记,或金华一地之事。然元代南戏之盛,与其至明初而衰息,此亦事实,不可诬也。沈氏《南九宫谱》所选古传奇,如《刘盼盼》、《王焕》、《韩寿》、《朱买臣》、《古西厢》、《王魁》、《孟姜女》、《冤家债主》、《玩江楼》、《李勉》、《燕子楼》、《郑孔目》、《墙头马上》、《司马相如》、《进梅谏》、《诈妮子》、《复落倡》、《崔护》等,其名各与宋杂剧段数、金院本名目、元人杂剧相同,复与明代传奇不类,疑皆元人所作南戏。此外命名相类者,亦尚有二十余种,亦当为同时之作也。而自明洪武至成弘间,则南戏反少。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二十五)原明之南曲,谓“《四节》、《连环》、《绣襦》之属,出于成、弘间,始为时所称”,则元明之间,南曲一时衰熄,事或然也。观明初曲家所作,杂剧多而传奇绝少,或足证此事欤。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