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家 > 孟郊 | 上页 下页
孟郊简介


  孟郊(751~814),字东野,湖州武康人(今浙江德清)。

  祖先世居洛阳(今河南洛阳),少时隐居嵩山。孟郊两试进士不第,四十六岁时才中进士,曾任溧阳县尉。由于不能舒展他的抱负,遂放迹林泉间,徘徊赋诗。以至公务多废,县令乃以假尉代之。后因河南尹郑余庆之荐,任职河南,晚年生活多在洛阳度过。

  唐宪宗元和九年,郑余庆再度招他往兴元府任参军,乃偕妻往赴,行至阌乡县(今河南灵宝),暴疾而卒,葬洛阳东。张籍谥为贞曜先生。

  孟郊工诗。因其诗作多写世态炎凉,民间苦难,与贾岛并称“郊寒岛瘦”。现存500多首,以短篇五古最多。今传本《孟东野诗集》10卷。

  ***

  唐天宝十年(751),孟郊生于湖州武康。父亲孟庭玢是一名小吏,任昆山县尉,家中清贫,孟郊从小生性孤僻,很少与人往来。青年时代隐居于河南嵩山,但关于这段经历的起讫时间与具体情况,已不可考。

  自唐德宗建中元年(780)至贞元六年(790),即孟郊三十岁至四十岁这段期间,他在河南目睹过当时的藩镇之变,在信州上饶为陆羽新开的山舍题过诗,后来又在苏州与诗人韦应物唱酬。由中原而江南,行踪不定,却是除去写诗以外,并没有其他什么事业可以记述。

  贞元七年(791),孟郊四十一岁,才在故乡湖州举乡贡进士,于是往京应进士试。

  贞元八年(792),下第。可能就是在这次应试期间,他结识了李观与韩愈。《旧唐书》本传说孟郊“性孤僻寡合,韩愈见以为忘形之”;两人的性格都异乎流俗,是他们订交的基石。孟郊固然比韩愈年长十七,写诗笔力也足与韩为敌,但他命运坎坷,仕途多蹇,所以反倒是他因为得到韩愈的表扬推崇,才诗名大振,成为韩愈这一诗派的名士。贞元九年,孟郊应进士试,再下第。

  贞元十二年(796),孟郊四十六岁,奉母命第三次来应试,才得进士登第,随即东归,告慰母亲。贞元十三年,寄寓汴州。贞元十五年,在苏州与友人李翱相遇,嗣后又历游越中山水。

  贞元十六年(800),孟郊为溧阳尉。元和初,任河南水陆转运从事,试协律郎,定居洛阳。

  贞元十七年(801),孟郊五十一岁,又奉母命至洛阳应铨选,选为溧阳(在今江苏省)县尉。贞元十八年赴任,韩愈作《送孟东野序》说:“东野之役于江南也,有若不释然者。”去做县尉是与他的愿望很相违背的,因而也就不可能尽到一个县尉的职责。溧阳城外不远有个地方叫投金濑,又有故平陵城,林薄蒙翳,下有积水,孟郊往往去游,坐于水旁,徘徊赋诗,以致曹务多废。于是县令报告上级,另外请个人来代他做县尉的事,同时把他薪俸的一半分给那人,因此孟郊穷困至极。

  贞元二十年(804),孟郊辞去溧阳尉一职。

  唐宪宗元和元年(806),河南尹郑馀庆任盂郊为水陆运从事,试协律郎。自此,孟郊定居于洛阳立德坊。他的生活是到这时候才富裕一点,可以免于冻饿了。然而不久他又遭到丧子之痛。

  元和九年(814),郑馀庆为兴元尹,奏孟郊为兴元军参谋,试大理评事。孟郊闻命自洛阳而往。

  同年八月二十五日(814年9月12日),孟郊以暴疾卒于河南阌乡县,终年六十四岁。

  孟郊死后,韩愈与樊宗师为之经营后事,张籍提议私谥为贞曜先生,但不知为什么,却没有把他的作品编辑成集。宋代《崇文总目》著录《孟郊诗》五卷,不是完书;后经宋敏求搜集编缀,才成《孟东野诗集》十卷行世。

  孟郊的诗现存500多首,以短篇五古最多。今传本《孟东野诗集》十卷,出自北宋宋敏求所编刊,黄丕烈所藏北宋蜀本,已不可见。陆心源所藏汲古阁影宋精本,今归日本。通行本有汲古阁本,闵刻朱墨本。


  简介二:

  孟郊(751~814),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父亲孟庭玢,妻郑氏,弟孟酆、孟郢。

  祖籍平昌(今山东临邑东北)。先世居洛阳(今属河南),孟郊早年生活贫困,曾游历湖北、湖南、广西等地,无所遇合,屡试不第。贞元中张建封镇守徐州时,孟郊曾往谒见。

  46岁始登进士第,有诗《登科后》:“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成语“走马看花”由来)。”

  然后东归,旅游汴州(今河南开封)、越州(今浙江绍兴)。

  贞元十七年(801年),任为溧阳尉。在任不事曹务,常以作诗为乐,被罚半俸。韩愈称他为“酸寒溧阳尉”。元和元年(806年),河南尹郑余庆奏为河南水陆转运从事,试协律郎,定居洛阳。元和三年(808年)为检校兵部尚书,兼东都留守。

  60岁时,因母死去官。九年三月,郑余庆转任山南西道节度使,镇守兴元,又奏孟郊为参谋、试大理评事。郊应邀前往,到阌乡(今河南灵宝),不幸以暴病去世,张籍谥为贞曜先生。韩愈等人凑了100贯为他营葬,郑余庆派人送300贯安家费。

  【①按韩愈《与郑相公书》:“旧与孟往还数人,昨已共致百千以来,寻已至东都,计供葬事外,尚有余资。今裴押衙所送二百七十千,足以益业,为遗孀永久之赖。”实际应该为270贯。】

  现存诗歌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诗最多,没有一首律诗。代表作有《游子吟》。

  唐人认为孟诗是“元和体”的一种,“元和已后”,“学矫激于孟郊”。韩愈说他:“横空盘硬语,妥帖力排。”唐末张为作《诗人主客图》,以他为“清奇僻苦主”。宋诗人梅尧臣、谢翱,清诗人胡天游、江湜、许承尧,写作上都受到他的影响。对孟诗的评价,持褒义论的,韩愈、李观以后,有曾季狸、贯休、黄庭坚、费衮、潘德舆、刘熙载、陈衍、钱振锽、夏敬观等;持贬义论的,有苏轼、魏泰、严羽、元好问、王闿运等。他和贾岛都以苦吟著称,又多苦语。苏轼称之“郊寒岛瘦”,后来论者便以孟郊、贾岛并称为苦吟诗人代表。沈德潜评孟郊诗时说:“孟东野诗,从《风》、《骚》中出,特意象孤峻。”谢榛认为孟郊诗“苦涩如枯林朔吹,阴崖冻雪,见者靡不惨然”。又韩愈以散文著称,时有“孟诗韩笔”之誉。元好问甚至嘲笑他是“诗囚”。李观在《与梁肃补阙书》中说:“郊之五言诗,其高处在古无上,平处下顾二谢。”

  【集评】

  1.李肇《唐国史补》:“元和以后,歌行则学流荡于张籍,诗章则学矫激于孟郊。”

  2.曾季狸《艇斋诗话》:“东坡性痛快,故不喜郊之词艰深。要之,孟郊张籍,一等诗也。唐人诗有古乐府气象者,惟此二人。但张籍诗简古易读,孟郊诗精深难窥也。孟郊如《游子吟》、《列女操》、《薄命妾》、《古意》精确婉转,人不可及也。”

  3.费衮《梁溪漫志》:“自六朝诗人以来,古淡之风衰,流为绮靡,至唐尤甚。退之一世豪杰,而亦不能自拔于习俗。东野独一洗众陋,其诗高妙简古,力追汉魏作者。正如倡优杂沓前陈,众所趋奔,而有大人君子垂绅正笏,屹然中立,退之所以深嘉屡叹,而谓其不可及也。然亦恨其太过,盖矫世不得不尔。”

  4.刘熙载在《艺概·诗概》中指出:“昌黎、东野两家诗,虽雄富清苦不同,而同一好难争险。”

  5.魏泰《临汉隐居诗话》:“孟郊诗蹇涩穷僻,琢削不假,真苦吟而成。观其句法、格力可见矣。”

  6.严羽《沧浪诗话》云:“李杜数公,如金翅擘海,香象渡河,下视郊岛辈,直虫吟草间耳。”

  7.元好问《论诗三十首》其十八云:“东野穷愁死不休,高天寞地一诗囚;江山万古潮阳笔,合在元龙百尺楼。”

  8.赵磷《因话录》:“韩文公与孟东野友善。韩公文至高,孟长于五言,时号孟诗韩笔。”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