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刘基 > 刘伯温文集1 | 上页 下页
嘉兴路重修陆宣公书院碑铭


  士有以一身任社稷之安危、一言回天下之趍向,盖其智足以识事机,其诚足以动人心,故能出入危邦,扶持庸君,宠之而不阿,违之而弗惩,知有国而不知有其身,若是,真可谓大臣哉!孔子称大臣以道事君,不可则止。其或先蒙君之知,而期尽心以报效,知祸而不避,知难而不止,若唐陆宣公者,其去就虽殊,而其揆一也。孔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宣公以之。

  吾常怪唐德宗以猜防小智,行多欲之私;信谗邪如心膂,视货贿为性命;临患难则姑息一施,处安佚则嫌疑百出;以致藩臣叛命,士卒离心,播迁困厄,而卒不亡。及观《唐史》,称其出居艰阻之时,谋猷参决,一出于公。又称奉天所下诏书,虽武夫悍卒,无不流涕,多公所为。然后知其得人以扶持也。昔者随有季梁,不灭于楚;卫成公有甯武子,不死于晋。无竞维人,不然殆哉?况公之言,德宗不尽用也。而仅用其一二,犹足以转危为安,易败为功;使其能举国以听公,周宣、汉光不难继矣。惜乎其中信用群小而弃公也!公殁而奏议行于天下,今天下之言时务、论政事者,莫不宗之。然则公之志虽暂屈于一时,而终伸于万世;公之言虽不能以寤时君,而足以淑后人。则亦可以无憾矣夫!

  公浙西之嘉兴人。嘉兴郡学旧有公祠,其详见于吕公祖谦之《记》。而郡城之东鸳鸯湖上,又有宣公书院。其地有桥,曰宣公桥。故老相传宣公实生于此,故于此立祠以祀公。至宋景定癸亥,始以祠堂为书院。丙子之岁,书院延燎于兵,而公像故存。众白郡,迎置于太初堂,因以堂为书院。大德九年,济南赵鲁为山长,病其简陋,始改作之,其详见于牟公之《记》。自是城东故址,遂废为墟。泰定中,有僧贿学官,请佃而建庵焉。后至元二年,庵灾,地复于书院。是岁六月,其僧复贿有司,创庵如故。山长虽争之,弗能得也。

  至正十四年,宣徽院判海岱刘公贞受命为嘉兴路总管,至则首治学校之阙。顾书院陋且朽,欲新之,而址隘弗称,乃用推官方君道壑言,命所司督其僧撤庵归地,复建书院。其中为先圣庙,两庑仪门、东西礼亭、灵星之门具。其西为宣公祠;祠西为室,东乡以祀郡之先贤。其外为三门庙,东为讲堂,其前轩仍旧,扁曰“仁义之堂”,以藏宣公奏议,谓其言无非仁义也。西斋以延师教弟子。又增买荡地若干亩,以益廪膳。庖厨仓溷,各得其所。将成,而公改除海道万户,于是以属之方君。方君力赞成之。经始于至正十四年四月,竣事于十五年二月。董其役者,嘉兴县丞善庆路吏施渊、顾选及前山长王比,任奔走者,直学张惟仁、学吏沈隽也。

  既成,使请记于刘基。惟孔子明王道以教万世,宣公学孔子者也,故其术业一本王道。昔人以宣公祠为书院,有以也夫。刘公用方君言,撤浮屠以复书院,可谓能排异端、植正道者,有功于世教矣!于是乎序而铭之曰:

  孔子大圣,不遇于时。既没之后,为万世师。
  宣公大贤,忠而见疑。降及异代,人以为规。
  有德无位,用无所施。用而弗信,惟祸之随。

  诡遇有获,君子弗为。身黜道光,虽止不隳。
  郡守孔良,百废咸支。爰崇其宫,又严乃祠。
  俾民观者,式是令仪。勿替后人,尚永无亏!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