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历史 > 周书选译 | 上页 下页
庾信传


  庾信字子山,南阳新野人。

  祖父庾易,在齐国不应朝廷征聘。

  父亲庾肩吾,曾任梁国散骑常侍、中书令。

  庾信自幼英杰出众,聪明机敏无与伦比。

  博览群书,特别通晓《春秋左氏传》。

  身高八尺,腰带长达十围,形貌举动疏慢而不拘礼法,有不同常人之处。

  从湘东国常侍起家,转任安南府参军。

  当时庾肩吾担任梁国太子中庶子,主管文书。

  东海人徐摛任左卫率。

  徐摛之子徐陵和庾信同时担任抄撰学士。

  父子均在东宫,出入宫禁之中,恩宠礼遇无人可比。

  庾信、徐陵才华横溢,文风都是绮靡浮艳,因此世人称为徐庾体。

  当时的后学之士,争相模仿他们的文章。

  每写成一篇文章,京师没有不传诵的。

  多次升迁,官至尚书度支郎中、通直正员郎。

  出任郢州别驾。

  随即兼任通直散骑常侍,出使东魏。

  他的文章和言谈,被邺下高度赞美。

  回来后任东宫学士,兼任建康令。

  侯景作乱时,梁简文帝命令庾信率领宫中文武官员千余人,在朱雀航扎营。

  侯景赶到,庾信让众人先撤退。

  台城失陷后,庾信逃到江陵。

  梁元帝秉承皇帝旨意,任命他为御史中丞。

  梁元帝继位后,庾信转任右卫将军,封武康县侯,加散骑常侍衔,出使我朝。

  适逢大军南征,就留在长安。

  平定江陵后,任命为使持节、抚军将军、右金紫光禄大夫、大都督,随即升任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

  孝闵帝登基后,封为临清县子,食邑五百户,任司水下大夫。

  出任弘农郡守,升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司宪中大夫,晋爵义城县侯。

  不久又被任命为洛州刺史。

  庾信懂得旧时的不少典章制度,为政简要清静,官吏百姓都能安宁。

  当时陈氏与朝廷互通友好,寄居他乡的南北人士,都允许回归故里。

  陈氏就请求放还王褒、庾信等十余人,高祖只放还王克、殷不害等人,留住庾信、王褒不放。

  不久被征调为司宗中大夫。

  世宗、高祖都很喜好文学,庾信受到特殊的恩宠礼遇。

  至于赵王、滕王等人,更是恳切应酬,好比平民之间的交情。

  公卿们的墓碑墓志,大多拜托他撰写。

  当时只有王褒与庾信文才相当,其余的文人,没有能及的。

  庾信虽然官位高,名声大,但常有思乡之情。

  于是作《哀江南赋》以抒发自己的心意。

  大象初年,因病退职,不久去世。

  隋文帝深切悼念,追赠他原来官职,加荆、淮二州刺史衔。

  儿子庾立承袭封爵。

  ¤萧撝传

  萧撝,字智遐,兰陵人,是梁武帝之弟安成王萧秀的儿子。

  为人温和宽厚,有风度。

  十二岁时,进入国学,博览经史,很爱写文章。

  在梁国,被封为永丰县侯,食邑一千户。

  最初担任给事中,历任太子洗马、中舍人等职。

  东魏派李谐、卢元明出使梁国,梁武帝认为萧撝善于辞令,命令他兼任中书侍郎,到宾馆接受礼品。

  不久,升任黄门侍郎。

  出任宁远将军和宋宁、宋兴二郡守,转任轻车将军和巴西、梓潼二郡守。

  侯景作乱时,武陵王萧纪秉承皇帝旨意,任命萧撝为使持节、忠武将军。

  又升平北将军、散骑常侍,兼益州刺史军防事。

  萧纪在成都称帝,授侍中、中书令,封秦郡王,食邑三千户,给鼓乐一部。

  萧纪率军东下,任命萧撝为尚书令、征西大将军、都督益、梁、秦、潼、安、泸、青、戎、宁、华、信、渠、万、江、新、邑、楚、义十八州诸军事和益州刺史,留守成都。

  又令梁州刺史杨乾运把守潼州。

  太祖得知蜀兵人少力弱,派大将军尉迟迥率军讨伐。

  尉迟迥进入剑阁,杨乾运以潼州投降。

  蜀中因此大惊,失去抵抗的意志。

  尉迟迥长驱直入,抵达成都。

  萧撝见自己兵力不到一万人,而且仓库空虚,军队无所依靠,只得想法守住城池。

  尉迟迥包围了五十天,萧撝多次派将领出城挑战,大多非伤即亡。

  援兵到来,又被尉迟迥击败。

  萧撝于是请求投降,尉迟迥允许。

  萧撝率领文武官员在益州城北,与尉迟迥一块登上高台,把血涂在嘴边,立下盟约,将成都归于我朝。

  魏恭帝元年(554),授侍中、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封归善县公,食邑一千户。

  孝闵帝登基,晋封黄台郡公,食邑增加一千户。

  武成年间,世宗命令诸文士在麟趾殿校定经史,又撰写《世谱》,萧撝也参与其中。

  随即因为母亲年老,又有病,在宫内每五日轮替值班,无法奉侍老母,请求在宫外著书。

  诏命允许。

  保定元年(561),授礼部中大夫。

  又由于萧撝有归附之功,另外赏赐在多陵县食邑五百户,收其租税。

  三年,出任上州刺史。

  施政宽和,以礼让为根本。

  曾在正月初一,把狱中所有囚犯,全都放其回家,让他们三天后再回到狱中。

  主管监狱的官员坚持认为不能这样干。

  萧撝说:“从前王长、虞延被史书称颂,我虽然德行不及,然而仰慕他们的作为。

  拿信用来教导百姓,正要从这件事开始。

  如果因此而获罪,我甘心情愿,请不要多虑。”众囚犯感激恩德,都按期返回。

  官民都称赞他的恩惠教化。

  任满该回来时,该州百姓李漆等三百余人上表,乞求朝廷再将萧撝留任二年。

  诏命虽然没有允许,但对他大加称许。

  萧撝入朝时,适逢设置露门学。

  高祖任命萧撝与唐瑾、元伟、王褒等四人为文学博士。

  萧撝由于母亲年老,上表请求归家奉养。

  高祖不许。

  随即因母亲去世而离职。

  天和六年(571),授少保。

  建德元年(572),转任少傅。

  后改封蔡阳郡公,食邑增至三千四百户。

  二年去世,终年五十九岁。

  高祖在正武殿举哀,赏赐谷麦三百石、布帛三百匹,追赠使持节、大将军、大都督、少傅、益新始信四州诸军事和益州刺史,谥号为“襄”。

  萧撝善于草书、隶书,而名气不如王褒。

  对于数学、医术,也都留心。

  著有诗赋杂文数万字,在世上十分流行。

  儿子萧济承袭爵位。

  萧济字德成,从小仁爱宽厚,很爱写文章。

  萧纪秉承皇帝旨意,授他为贞威将军、蜀郡太守,升任东中郎将。

  跟随萧纪东下。

  抵达巴东时,听说尉迟迥围攻成都,萧纪命令萧济率领部属赶赴援救。

  萧济赶到时,萧撝已经投降。

  又随萧撝到长安。

  孝闵帝登基,授中外府记室参军。

  后来官至蒲阳郡守、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