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历史 > 宋史选译 | 上页 下页
秦桧传(2)


  绍兴五年(1135),金主死后,挞懒主政,终成和议。二月,秦桧复官为资政殿学士,仍为提举江州太平观。六月,拜为观文殿学士、知温州。绍兴六年七月,改知绍兴府。不久,任命为醴泉观使兼侍读,充任行宫留守;孟庾同留守,并暂去尚书省、枢密院参决庶事。当时皇上下诏将要巡视,秦桧请求扈从,不许。皇上驻跸平江,召秦桧赴行在,是张浚推荐的。十二月,秦桧以醴泉观兼侍读赴讲筵。绍兴七年正月,何藓出使金国返回,得到了徽宗及宁德后死讯。皇上痛哭,把死讯公布于众,当天命令秦桧为枢密使,恩宠和宰执一样。四月,命令王伦出使金国迎奉梓宫。

  九月,张浚请求离职,皇上问:“谁可代替卿?”张浚不回答。皇上问:“秦桧怎么样?”张浚说:“与他共事,才知他的昏暗。”皇上说:“那就用赵鼎。”赵鼎因而恢复相位。台谏官相继上章议论张浚,张浚被安置到岭表。赵鼎约同僚一起说情,他和张守当面上奏,说了很多,秦桧却一言不发。于是张浚被贬到永州。原先,张浚和赵鼎相处很好,张浚先被重用之后力荐赵鼎。他们曾一起谈论人才,张浚十分推崇秦桧,赵鼎说:“此人得志,我们就将手足无措啦!”张浚不以为然,故而推荐秦桧,他们共事后方知他的昏暗,不再推荐他。秦桧因此不满张浚,反过来对赵鼎说:“皇上想召用你,但张浚却从中作梗。”他是想激怒赵鼎,让赵鼎排挤张浚。秦桧在枢密府中只听命于赵鼎,赵鼎一向讨厌秦桧,由此反而对他深信不疑最终被他所害。赵鼎和张浚以后在闽相遇,谈及这些,才知道都是被秦桧出卖的。

  十一月,奉使朱弁用书信报告说粘罕已死,皇上说:“金人暴虐,不亡还等待何时?”秦桧说:“陛下只要积德,定有中兴时候。”皇上说:“这固然有时候,但也应有所作为,然后才能得志。”

  绍兴八年(1138)三月,任命秦桧为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吏部侍郎晏敦又面带忧愁地说:“奸人为相了。”五月,金派乌陵思谋等来议和,与王伦同到。乌陵思谋就是宣和(1119~1125)时首先与宋通好海上的人。决定让吏部侍郎魏石工为馆伴,魏石工推辞说:“过去我任御史,曾说和议不对,现在不能专门陪金使议和。”秦桧问魏石工为什么不主张和议,魏石工详细讲了敌情。秦桧说:“公以智慧料敌,我以真诚待敌。”魏石工说:“只怕敌人不以真诚待相公啊。”秦桧就改命别人为馆伴。六月,乌陵思谋等朝见皇上。皇上愀然对宰相说:“先帝的梓宫,果真归还的日子即使等二三年也行。只是太后年事已高,朕早晚思念,想早相见,故此不怕屈己,希望和议速成。”秦桧说:“屈己议和,这是人主之孝;见主卑屈,心怀不平,这是人臣之忠。”皇上说:“即使这样,有备无患,就是和议能成,边备也不能松弛。”

  十月,宰执朝见皇上,秦桧独自留下,说:“臣僚畏首畏尾,多持两端,不值得和他们决断大事。若陛下决心讲和,请专与臣商议,不要让群臣干预。”皇上说:“朕只托付卿一人来办。”秦桧说:“臣也怕不妥,望陛下再考虑三天,容臣再奏。”过了三天,秦桧又留下奏事,皇上想议和的决心更坚定,秦桧仍认为不行,说:“臣怕另有不妥,想请陛下再考虑三天,容臣再奏,”皇上说:“可以。”又过了三天,秦桧又留下奏事如初,知道皇上议和的决心不可动摇,于是,拿出文字请皇上决定和议,并不许群臣干预。

  赵鼎力请辞职,就让他以少傅的身份出京为知绍兴府。起初,皇上没儿子。建炎(1127~1130)末,范宗尹请立嗣子,于是,命宗室赵令旷挑选太祖后代,得到赵伯琮、赵伯玖,让他们进宫,他们都是太祖七世孙。赵伯琮改名赵瑗,赵伯玖改名赵璩。赵瑗先被立为皇子,封为建国公。皇上命赵鼎专管这事。赵鼎请建资善堂,赵鼎被罢后,攻击他的人就以资善堂为借口。到赵鼎、秦桧再任宰相,皇上出御札,任赵璩为节度使,封为吴国公。执政在一起商议,枢密副使王庶见这种情况,大呼说:“后封的与先封的地位相同,这不行。”赵鼎因此问秦桧,秦桧不回答。秦桧又问赵鼎,赵鼎说:“自丙辰(1136)罢相,议者专以这件事为借口,现在应避嫌。”他们约定一起上奏,当面接受御笔,等到皇上跟前,秦桧一言不发。赵鼎说:“现在建国公位在上,虽未正名,天下人都知道陛下有儿子了。今日礼数不能没区别。”皇上就留下御笔等着商议。第二天,秦桧留下奏事。以后几天,参知政事刘大中奏事。也说到这件事。故而赵鼎和刘大中都被罢。第二年,赵璩终于被任为保大军节度使,封崇国公。赵鼎因此入宫告辞,劝皇上说:“臣走后,一定有用孝悌之说胁制陛下的。”出来看见秦桧,对他一揖就走开了,秦桧也对赵鼎不满。

  赵鼎罢相后,秦桧独自掌权,决意议和。朝中贤士,因议论不合,相继被排挤出去。这时,中书舍人吕本中、礼部侍郎张九成都不附会和议,秦桧借皇帝的名义把他们闲置起来,张九成说:“未有枉己而能正人者。”秦桧对他十分不满。殿中侍御史张戒上疏请留赵鼎,又陈十三件事论和议不对,与秦桧相抵触。王庶和秦桧更是不和,从淮西到枢庭,始终说和议不行,七次上疏,并对秦桧说:“你忘记在东都想保存赵氏时,是怎么被金人抓去的吗?”当时秦桧靠金人的势力巩固自己的地位,特别恨王庶的话,因此把他赶出朝廷。

  枢密院编修官胡铨上疏,希望斩秦桧与王伦以谢天下。于是朝中上下议论纷纷。秦桧竟为解脱自己,终把胡铨押送出朝贬到昭州。陈刚中因用书信致贺胡铨,激怒秦桧,被送到吏部处理,差派到赣州做安远知县。赣州有十二县,安远县濒临岭南,地恶瘴深,谚语说:“龙南、安远,一去不转。”说是必然死在这里。陈刚中果然死在安远。不久以胡铨事告诫中外。不久,校书郎许忻、枢密院编修官赵雍同日上疏,仍承继胡铨的思想,力排和议。赵雍又想正宋金兄弟之名,秦桧也不能加罪。曾开见秦桧,说今日当论存亡,不当论安危。秦桧惊愕,就把他驱逐了。司勋员外郎朱松、馆职胡王呈、张扩、凌景夏、常明、范如圭共同上疏说:“金人用一和字在我朝得志十二年,覆我王室,弛我边备,竭我国力,缓和我不共戴天之仇,使我中国讴吟思汉之赤子绝望,以诏谕江南为名,要求陛下行跪拜之礼。自公卿大夫至六军百姓,没有不扼腕愤怒的,怎肯听任陛下对仇敌称臣呢?天下将有仗大义,问相公之罪的人。”过几天,权吏部尚书张焘、吏部侍郎晏敦复、魏石工、户部侍郎李弥逊、梁汝嘉、给事中楼炤、中书舍人苏符、工部侍郎萧振、起居舍人薛徽言同班入奏,极力讲屈己之礼不对。新任礼部侍郎尹焞单独上疏,并致信谴责秦桧,秦桧大怒,因此尹焞坚持不接受新官职。奉礼郎冯时行被召对,说和议不可信,甚至引用汉高祖分羹的故事来加以说明。皇上说:“朕不忍心听。”就颦蹙而起,很不高兴。秦桧就贬冯时行知万州,不久也获罪。中书舍人勾龙如渊对秦桧说:“邪说纷起,为何不择台官击破它们。”秦桧就奏请勾龙如渊为御史中丞,勾龙如渊首先弹劾胡铨。

  金使张通古、萧哲以诏谕江南为名,秦桧怕人们把罪责归咎于己,与萧哲等商量,改江南为宋,诏谕为国信。京、淮宣抚处置使韩世忠四次上疏力谏,有“金以待刘豫之法待宋”的话,并说在敌人军事力量强的地方,愿率兵抵御,没被准奏。萧哲等已到泗州,要求他们所过州县用臣礼相迎,到临安那天,想让皇上以客礼相待,韩世忠更加愤怒,又上疏说:“金以诏谕为名,暗中却隐含要陛下归顺之义,在这主辱臣死之时,臣愿效力死战以决胜败;若不能克敌,委曲顺从也不晚。”也没准奏。萧哲等已入境,接伴使范同以臣礼拜问金国皇帝的情况,看见的军民往往流泪。金使经过平江,守臣向子芁不去拜迎,请求辞职。萧哲等到淮安,说先归还河南地,并册皇上为帝,其余事慢慢商议。

  秦桧此时想让皇上行屈己之礼,皇上说:“朕承太祖、太宗基业,岂可受金人册封。”恰好三衙统帅杨沂中、解潜、韩世良相继见秦桧说:“军民汹汹,怎么办?”他们退下后,又告诉台谏。于是勾龙如渊、李谊多次会面秦桧商议接受国书之事,勾龙如渊说把金的国书先放在宫中,则不行臣礼而定此事。给事中楼炤也举“天下居丧,三年不言”的事告诉秦桧,于是,决定让秦桧以宰相的身份接受国书。皇上也责备王伦,王伦告诉金使,金使也害怕,同意秦桧代受国书。皇上命秦桧到金使住处与萧哲等相见并受国书。金使想让百官都参加受书仪式,秦桧让省吏身穿朝服为前导,接受国书放入宫中。前一天,诏金使上殿,金答应归还河南、陕西旧地,还回徽宗灵柩及母兄亲族,没有索要什么。因参知政事李光素有威望,让他在和议书上签字以压制信。又降御札给三大将领。

  绍兴九年(1139),金人归还河南、陕西旧地,任用王伦为签书枢密院事,充迎奉梓宫、奉还两宫、交割地界使,蓝公佐为副使。判大宗正事赵士㒟、兵部侍郎张焘朝拜八陵。皇上对宰执说:“河南刚恢复,当命守臣安抚遗民,劝课农桑,各自因地而食,因人而守,不能调动东南财富,虚内以事外。”皇上虽听从秦桧议和,但实际上也怀疑金人有诈,故不曾放松边备。

  当时张浚在永州,赶快上奏,极力主张要以石晋、刘豫为戒,又给孙近写信,认为“在秦称帝的祸害,发现晚了祸患更大”。徐俯守上饶,连南夫帅广东,岳飞宣抚淮西,都借贺表进行讽谏。徐俯说:“祸福相倚伏,情况变化多端。”连南夫说:“不守信用也相信,他们说那样就能那样?虽然虞舜的十二州,都归王化;但秦利用商于的六百里土地欺骗了楚国,所以应当考虑被金人欺骗。”岳飞说:“救暂急而解倒悬,议和还可;若为国家长久计,难道也这样吗?”其他人如秘书省正字汪应辰、樊光远、澧州推官韩紃、临安府司户参军毛叔庆,都说金人居心叵测;迪功郎张行成献上《询荛书》二十篇,大意讲自古讲和,没有始终不变的,并提出要对金人有所防备。秦桧把这些人都罢黜,韩紃被贬到循州。

  七月,兀术杀金领三省事宗磐及左副元帅挞懒,在中山府拘留了王伦。兀术因归还宋地是他二人的主意,兀术将另有打算。王伦曾把此事密奏于朝,秦桧不做防备,只催王伦去金国。当时韩世忠请求乘敌不备,攻击敌人,秦桧以《春秋》不伐丧为借口,和皇上意见相合,此事也就作罢。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