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历史 > 宋史选译 | 上页 下页
李纲传(3)


  高宗即位后,任命李纲为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诏令他赶赴朝廷。中丞颜岐进言说:“张邦昌受金人喜爱,虽然已经官至三公、郡王,应该再加封他为同平章事,以增高他的地位;李纲被金人所厌恨,虽然已经被任命为宰相,应该趁他没有到朝廷之前将他罢免。”颜岐连上了五道奏书,皇上说:“像朕即大位,恐怕金人也不喜爱。”颜岐无言以对,只有作罢。颜岐还将他的奏章封起来送给李纲看,企图阻止李纲到朝廷来。皇上听说李纲即将到达,派官员迎接慰劳,并设宴招待,还将李纲召到内殿相见。李纲见到皇上,激动得涕泪齐下,皇上也被感动。李纲趁机说道:“金人不讲道德,专门以欺诈取胜,中国(即指宋)没有省悟,以致中其奸计。好在上天之命没有改变,陛下统领大军在外,受到全国臣民的拥戴,在内整理政治,对外抗击金人,以后迎回二位先帝,安抚周邻各邦,其责任就在于陛下和宰相。臣自知有许多不足,不能胜任陛下的委任,请求追回成命。另外臣在来朝廷的途中,颜岐曾将他对臣的奏章封后派人送给臣看过,说臣被金人所厌恨,不应该任宰相。像臣这样愚蠢只知道姓赵的,不知道金人,应该是被金人所厌恨。不过,如果说臣的才能不能胜任宰相之职,是可以的,但如果说因为臣被金人所厌恨因而不能任宰相,则不行。”说完极力推辞就任宰相。皇帝为了安抚李纲,将范宗尹从朝廷调出任舒州知州,并让颜岐一起去舒州做祠官。李纲仍然极力推辞,皇上说:“朕早就知道卿的忠义智略,想让敌国害怕服从,让全国安宁,非卿出任宰相不可,卿不要推辞了。”李纲点头流泪表示感谢,说:

  “臣愚蠢粗陋而无才能,承蒙陛下了解和信任,不过,现在挽救国家危难,保持国家安定,以图复兴大宋,其重任在于陛下而不在于臣。臣以前没有什么辉煌的经历,陛下首次发现并加以提拔,授予臣宰相大权,只是臣是一个区区的小人物,怎么能够担当得起辅佐陛下完成复兴大业的重任呢?不过‘万事都有开头,但很少有能够善终的’。臣孤身一个,朋友不多,希望陛下明察管仲批评诸侯盟主的言论,注意区分君子和小人,使臣能够尽心尽力,则虽死而无憾。过去唐明皇想任姚崇为宰相,姚崇列举了十件大事,都道中了当时的弊端。现在臣也列举十件事说给陛下听,请陛下考虑其中可以施行的,诏令施行,臣才敢接受任命。

  “一是关于国家大事。即指中国对周边少数民族政权的防御,只有在能够守的基础上才能够战,在能够战的基础上才能够讲和,可是在靖康末年这些都没有。现在想战却力量不足,想讲和又不成,不如先在国内进行治理,专门进行防守,等我们治理好了政事,振奋了士气,然后才能考虑发动进攻,复兴国家。

  “二是关于巡幸。是说皇上的车驾必须到京城去一下,拜祭拜祭宗庙,安慰安慰都城的人心,考虑到京城不能居住,所以只作为巡幸打算。从全国的形势看,能够由皇上居住的,以长安为最好,襄阳其次,建康再其次,这些地方都应该诏令当地的官府事先作好准备。

  “三是关于赦令。是说祖宗登基即位赦书,都有固定的格式。前天陛下的赦书,是效法张邦昌的伪赦书的。例如赦免犯恶逆罪者以及将罪当免官的人全部恢复旧官,都显得比较泛滥而不能实行,应该全部加以改正,以效法祖宗的成法。

  “四是关于僭逆。是说张邦昌作为国家的大臣,在国家危难之时不拼死保持气节,却借金人的势力改姓换号,另立政权,应该明正典刑,以警戒后世。

  “五是关于伪命。是说在国家遭受劫难之后,很少有仗义而死的人,但接受伪政府的官爵,在伪朝廷委曲求全的人却不计其数。以前肃宗在平定贼寇以后,对于接受伪朝廷任命者定六等罪,应该仿效肃宗的做法鼓励士大夫风气。

  “六是关于战。是说国家的军事已经废弛很久了,士兵胆小懒惰,应该重新统一制定新的军纪,信赏必罚,以振作士气。

  “七是关于守。是说敌人狡诈,必定会再次入侵,应该在黄河、长江、淮河沿线构筑防御设施,扼住敌人入侵的要道。

  “八是关于本政。是指朝廷政出多门、纪纲紊乱,应该将政权统一收归中书省,这样才能保持朝廷的崇高地位。

  “九是关于久任。是说在靖康年间任免大臣太频繁,效果很差,对大臣应该慎重选择而长久任用,以督促他取得成绩。

  “十是关于修德。是说皇上刚接受天命,应该更加讲求孝悌,注意恭俭,以不辜负全国百姓的期望,实现复兴大业。”

  第二天,高宗在朝廷公布了李纲的建议,只将其中关于僭逆、伪命两条保留下来没有公开。李纲说:“这两件事是当今政治和法律中的两件大事。张邦昌在道君皇帝朝,在政府中任职十年,渊圣皇帝即位后,他首先被选拔为宰相。当国家遭受祸难之时,金人制造改姓的阴谋,张邦昌如果能够宁死保持气节,表明天下拥戴赵宋的道理,感动金人的心,敌人不一定不会对其发动战争制造祸害感到后悔,因而将赵氏政权保留下来。可张邦昌却自以为得计,安然地登上大位,确立国号,居在宫廷之中,擅自颁布伪诏书,停止各地的勤王的军队。等到他知道百姓臣民都不拥护他时,才迫不得已请元祐太后出来垂帘听政和决定迎奉陛下回朝。张邦昌僭逆的前后经过就是这样,可对张邦昌是否应该定罪处刑,有人持不同看法,臣请求将各种意见集中起来再根据《春秋》的有关规定来决断。

  “都城的百姓感激张邦昌,认为正是张邦昌的僭位才使自己保全了性命,而且还免去了交纳金银的沉重负担。元帅府饶恕张邦昌,认为他在元帅府发兵征讨之前能够主动派使迎接皇上回朝。至于说到天下愤恨张邦昌的人,则认为张邦昌已经僭位改号,而他之所派遣使者迎奉皇上只是出于迫不得已。都城百姓感激张邦昌,元帅府饶恕张邦昌,是出于私心;天下人愤恨张邦昌,是出于公心。《春秋》写道,人臣不得专权,专权则必定杀头;赵盾不讨伐叛贼,就被记载为弑君。现在张邦昌已经僭位改号,敌人撤退时还不准勤王的军队追击,他不仅仅是专权和不讨伐叛贼的问题。

  “刘盆子以汉宗室的身份被赤眉军立为皇帝,后来他率十万人投降光武帝,光武帝对他只是免去一死。张邦昌以臣子的身份僭位为君,其罪行大于刘盆子,他只是迫不得已才主动表示归顺,朝廷对他既不定罪,反而还给予尊崇,这是什么道理呢?陛下想建立复兴大业,却尊崇僭逆的臣子,让世人知道,有谁还会死心踏地地捍卫朝廷呢?张邦昌还任命伪臣僚,对于这一切都置之不问,凭什么去激励士大夫的气节呢?”

  当时在执政大臣中有人持不同的意见,皇上于是将黄潜善等人召来把李纲的意见告诉他们。黄潜善极力为张邦昌说话,皇上看着吕好问说:“卿当时在被围困的城中,知道详细情况,卿认为该怎样?”吕好问附和黄潜善,不置可否,说:“张邦昌僭位改号,人所共知,他已经主动归顺,请陛下裁断处置。”李纲说:“张邦昌僭逆,怎么能让他呆在朝廷,让路人指着他说:‘这是一个天子’呢!”于是便跪拜于地,流着泪对皇上说:“臣不能和张邦昌在一起共事,如果在一起,应当用手板打他。陛下一定任用张邦昌,就先罢免了臣。”皇上十分感动。汪伯彦说:“李纲刚直有气节,臣等所不如。”于是下诏将张邦昌贬谪到潭州,从吴千干、莫俦以下曾接受过张邦昌任命的臣僚都分别受到不同程度的贬谪。李纲又说:“近来的士大夫寡廉鲜耻,不知君臣之间的道义。靖康之难,能够为保持气节而死者,在朝廷之内只有李若水,在朝廷之外只有霍安国,希望对他们加以抚恤。”皇上接受了他的请求,并且还下诏让各路询访其他有为气节而死者,上报给朝廷。皇上对李纲说:“卿先前争论有关张邦昌的事,内侍们得知都流泪,卿现在可以接受任命吧?”李纲跪拜表示感谢。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