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史料 > 名臣碑传琬琰集 | 上页 下页 |
◆虞允文守唐邓 |
|
▼书虞雍公守唐邓事〔任燮〕 绍兴初,秦桧议和,割唐、邓遗敌,以襄阳三十里前为境。三十二年,逆亮败盟,自率大兵渡淮窥江,遣刘蕚一军由光化顺流径薄襄阳城下。亮意不在襄汉,但分兵使相牵。亮败死,蕚亟彻去唐、邓民开门纳官军。明年春,高宗视师建康,命中书舍人虞公宣谕川陕。然陕西之师,非京西合势莫可进讨,非京西屯守莫可牵制。故陕西之势,其重乃在京西,为今日最急之策,宜速以重兵据确山一带之险,以保唐、邓。时王彦取陕西数郡,兵止六千人,屯商州。公奏“乞驻兵唐、邓,令吴拱分精兵二万人,从邓州路与王彦会商州,以万人守潼关,使河南敌兵不得援长安;以万人与王彦合力取长安,吴璘、姚仲徐拥大兵震关辅,使陕右敌兵无援,可不战遁去。”会吴璘破大散关,进兵向西北,与敌相持德顺,而吴拱乃被旨屯郢州。 公又奏:“郢去唐、邓数百里,缓急难以相应。且唐、邓无屯兵,恐京西敌兵无所顾忌,引兵向陕,以助合喜,则吴璘未必成功。使或成功,用兵力亦倍。乞且令吴拱、李道于襄阳歇泊,仍更兵戍唐、邓。若京西之敌分兵向陕,则令引兵捣其虚。”未报。是岁六月,寿皇受禅,和战议未决,论者多欲弃陕西新复州郡,公亦奏乞归班。而吴璘在德顺事急,约公会议。公至秦州,又具札子与汪澈同申前议,乞以重兵据唐、邓,分兵二三万人由内乡出商于,守潼关,焚大庆桥,与王彦合势取长安。因长安之粮,可取河南;因河南之粮,会诸军可取汴。兵力既全,馈运亦省。至于两河,因民之心,可传檄而定。 无何,省符以公知蘷州。继被旨留吴璘军前议事,又起赴行在,遂诏吴璘班师,尽弃陕西新复州郡。公还,奏事殿上,以笏画地,为陕西形势,论辨甚悉。上怃然有悔意,以公知太平州。襄阳有警,再召公,除兵部尚书、湖北京西制置使,节制赵樽、王宣军马。公陛辞,即于上前论:“今新复州郡,虽陕西已弃,而唐、邓、海、泗尚存。唐、邓为荆襄籓篱,且平原广袤,实为恢复胜势所在,决不可弃。”既至襄阳,即与诸将议城唐。时敌已遣使议和,必欲求割唐、邓、海、泗四郡。朝廷遣胡昉还聘,敌留之,声言沙河造桥,襄、叶置烽燧,必欲取唐、邓。公知敌恐我得唐、邓胜势,则中原人心自归,其忧大矣,故绝欲市和,以得唐、邓。于是章凡十余上,乞不弃唐、邓,其后竟城唐。公之城唐也。 或言敌重兵压境。公料敌自逆亮之殒,兵散马多死,契丹、渤海益张,两河民日起,必无能为。公乃行,以数百骑出唐城,欲至赭阳陂以安众心。遣人伺敌还,言“敌将萧定远闻官军在唐,以四千骑走汴矣。”公遂还唐、邓间,士民争持酒来献,罗拜马前,乞朝廷勿弃二城。公皆劳勉之,欢悦而去。 会和议成,将割地。初,公上章剀切,有云:“朝廷必欲割唐、邓,臣即挂冠而去。”至是,遂上丐老之章,有旨赴阙,以户部尚书韩仲通制置荆襄,割唐、邓、海、泗以和。 燮尝论诸葛孔明草庐中,与昭烈论取天下,先取荆益,待天下有变,则一军出陇右,一军出荆襄,亦欲掎角取雍耳。其后关公已失襄阳,则孔明右臂已断,天下形势非复草庐中所料。是故魏延尝欲以奇兵取长安,孔明不之从,盖无以为之掎角故也。天若祚汉,关公常在襄阳,孔明以大军出陇右,而许、洛之间又有徙都之警,则孔明可以安坐而得长安,何至乘危徼幸,用魏延之策哉?自顷中原有事,忠肃虞公既成采石之功,朝廷付以襄汉上流重任。公知唐邓胜势可以牵制金兵,则陇右之师可以平取长安,乃专意保唐、邓,金亦觉之,请和以求割地益坚。惜乎!和则坚矣,而天下胜势,孔明之所欲而不之得者,一旦在我而未获收其功也。因具著之,以明天下形势之所在,俾后有考焉。 |
虚阁网(Xuges.com)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