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阿瑟·克拉克 > 与拉玛相会 | 上页 下页
2.入侵者


  到2130年的时候,以火星为基地的雷达每天都会发现十几颗新的小行星。太空卫士电脑系统自动计算出它们的运行轨道,并将相关资料储存在电脑巨大的记忆体里。每隔几个月,任何有兴趣的天文学家都能察看累计数据。时至今日,这些资料的规模已经极其可观。

  19世纪的第一天,人类发现了第一颗小行星,谷神星。从那以后,人类花了一百二十年时间才观察到一千颗小行星。数以百计的小行星不断被发现,然后消失,然后再度出现。这类星体的数量极大,让研究者们不胜烦扰,其中一个气急败坏的天文学家竟将它们称为“空中害虫”。如果他知道太空卫士掌握着五十万颗小行星的轨迹数据,一定会吃惊得目瞪口呆。

  这些小行星中,只有谷神星、智神星、婚神星、司法星和灶神星的直径超过两百公里。其余绝大部分不过是些大块岩石,完全可以放进一座小公园里。它们的运行轨道几乎全在火星轨道以远。需要太空卫士关注的只有少数可以深入太阳系、因此可能危及地球的小行星,而在太阳系的全部历史里,这类小行星中又只有极少数能接近到距地球百万公里的距离,一千颗中只有一颗而已。

  依照发现的年份及顺序登记为31/439号的星体是在木星轨道以远运行时被发现的。它的位置很正常,许多小行星甚至会先运行到土星,再折返回来,飞向遥远的主星,太阳。走得最远的“北地二”更是已经到了天王星附近,近得几乎可以将它视为天王星的一颗卫星。

  如此遥远的距离,首先发现目标的竟然是雷达,这是前所未有的。由此可见,31/439号小行星的体积显然很大。根据雷达回波强度,电脑推算出其直径至少有四十公里。如此巨大的小行星,在过去一百年里居然未被发现,实在不可思议。

  计算出它的轨道以后,谜团终于解开,却又产生了一个更大的谜团。31/439号的运行轨道和普通小行星不一样。一般小行星的轨道是个椭圆形,每若干年运行一周,像时钟一样准确。这颗星体却像个孤独的星际浪荡儿,正进行着它的第一次太阳系之旅。既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因为它的速度极快,太阳的引力场抓不住它。它将向太阳系内高速飞行,一路越过木星、火星、地球、金星和水星轨道,越来越快,然后绕过太阳,重新飞向神秘莫测的宇宙深处。

  到了这个时候,电脑发出信息,意思是“嗨!我们在这里找到了有趣的东西”。31/439号小行星这才首次引起人类的注意。太空卫士总部里一阵兴奋的忙乱,这个太空浪子随即有了一个表明其身份地位的名字,取代了此前的数字代号。希腊和罗马神祇的名字早已被天文学家消耗一空,现在轮到了印度诸神。31/439号小行星被命名为“拉玛”。

  新闻媒体热闹了好几天,但苦于资料不多,报道大受限制。关于拉玛,大家只知道它那不同寻常的运行轨道,以及它的大概尺寸——即使这些也只是根据雷达回波强度做出的推算。透过望远镜看到的拉玛依旧是一颗模糊不清的十五等星①,小得看不到圆面。不过,随着它不断深入太阳系,拉玛会一个月比一个月更亮、更大。在它永远消失以前,轨道观测站应该能收集到更多有关拉玛形状大小的精确资料。时间不成问题。今后的几年里,或许还能让某艘宇宙飞船利用执行正常勤务的机会,就近拍摄一些高精度照片。至于让它和拉玛会合,这种可能性却几乎不存在。这颗星体正以超过每小时十万公里的速度越过一个个行星轨道,要与它发生物理接触,燃料的耗费实在过于庞大了。

  于是,拉玛很快就被世人遗忘了。但天文学家们却没有忘记它。随着时间推移,他们变得越来越兴奋。原因是,这颗新的小行星给他们带来了太多的不解之谜。

  首先是亮度变化曲线的问题。拉玛没有这种变化,它的亮度始终如一。

  所有已知的小行星都有亮度变化,几个小时就有一次明暗更替,无一例外。早在两百多年以前,人们就认识到这是它们的自转和不规则外形所造成的必然结果。小行星在运行轨道上不断翻滚,向日反射面于是不断改变,其亮度自然也会随之改变。

  拉玛却没有显示出这种变化。要么是它根本不自转,要么是它的外形极其对称;但这两种解释都无法成立。

  所有的大型轨道望远镜都在执行探测太空深处的任务,无法抽调,这个问题于是搁置了几个月。太空天文学是一种极其昂贵的嗜好,大型仪器一分钟的使用费用往往高达上千美元。威廉·史坦登博士本来捞不到机会使用架设在月球背面、直径二百米的反射望远镜,但由于一个价值五十美分的电容器出了问题,望远镜原本执行的一个重要项目只好暂停,他这才将望远镜抓在手里,观察了整整十五分钟。一位天文学家的不幸却成了另一位天文学家的好运。

  史坦登并不知道自己捕捉到了什么。直到第二天,他才有机会用电脑处理观测资料。当结果终于闪现在显示器上时,他花了好几分钟时间,这才明白了这些结果的重大意义。

  原来,拉玛所反射的阳光强度并非一成不变,只不过变化极其细微,很难察觉。但亮度的变化确实存在,而且极有规律。和别的小行星一样,拉玛也在自转。但是,普通小行星的“一天”通常有几个小时,拉玛却仅有短短的四分钟。

  史坦登博士很快作了一番运算,却对计算结果难以置信:在这个小世界的赤道部分,其自转速度竟高达一千公里每小时。除了它的两极,想在这个星体的其他任何部分着陆都是极度危险的。拉玛赤道上的离心力足以将任何附着不牢的物体以一个标准重力的加速度甩出去。俗话说滚石无苔,拉玛这块太空滚石上显然不会长出宇宙苔藓。让人惊奇的是,它居然能始终保持完整,没有分崩离析。

  直径四十公里,自转周期只有四分钟——这样的星体,该把它归人天文学中的哪一类?史坦登博士是个有几分想象力的人,有点喜欢贸然得出结论,但这一次,匆忙间得出的结论却让他忐忑不安了好几分钟。

  五花八门的天体之中,唯一符合这种描述的就是坍缩星。拉玛或许是一颗已经死亡的太阳,一个发疯般转动的中子球,每立方厘米重达几十亿吨……

  想到这里,史坦登博士惊恐的脑子里闪过了H·G·威尔斯那本不朽的经典名著,《星辰》。第一次读那本书时,他还是个少年,正是那本书激发了他对天文学的爱好。尽管成书已经超过两百年,它的魅力和引发的恐怖却不曾稍减。天外来星撞上木星,又掠过地球向太阳飞去;它给地球带来了飓风和海啸,汪洋大海吞没了一座座城市……种种情节,给史坦登留下了永难磨灭的印象。当然,老威尔斯描述的那颗星球不是冷却的天体,而是挟白炽高温而来,正是这种高热给地球造成了极大破坏。但温度如何其实并不重要。哪怕拉玛冷冰冰的,只会反射太阳光,光凭它的重力就能轻易毁灭地球,和熊熊烈火的效果一样。

  任何闯入太阳系的大型宇宙物质都会彻底扭曲系内行星的运行轨道。地球只要稍微朝太阳——或背离太阳——移动几百万公里,微妙的气候平衡状态就会遭到破坏。南极冰帽会就此融化,引起低洼地区河水泛滥;或者相反,海洋会冻结成冰,让全世界永远笼罩在严冬里。只要往任何一边稍微移动一点点……

  接着,史坦登博士安心地吁了一口气。太荒唐了,他真该为自己的胡思乱想感到难为情才是!

  拉玛怎么可能由超密物质构成!质量相当于恒星的星体不可能深入太阳系却不引起任何扰动。真要有这种扰动的话,人们早就察觉了。系内所有行星的轨道都会受到这类扰动的影响,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海王星、冥王星和冥后星②才会被发现。不,一颗质量相当于恒星的死寂天体,绝不可能神不知鬼不觉地潜入太阳系。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个结论挺让人遗憾的。和一颗暗恒星邂逅,这种事肯定相当刺激。

  当然,这份刺激维持不了多长时间……

  ***

  ① 星体等级的数字愈小,亮度愈大。

  ② 作者假想的太阳系第十颗行星。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