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军事·军旅 > 新四军征战实录 | 上页 下页
二一


  这份电报讲到:

  蒋在西安向我们同志表示,叶挺已离开新四军,
  因此新四军问题须重新解决,
  有另派他人去新四军任军长之意。
  周立即约叶挺到重庆谈话,彻底解决其在新四
  军工作问题,并要叶挺向蒋表示愿回新四军工作。
  对新四军之其它解决办法如另任军长等,我们
  表示坚决反对,并对4支队8团不准用新四军名义事,
  表示抗议,要求蒋下令纠正。
  周在与叶谈话中,应确定叶在新四军之实际地
  位与实际职权,以坚定其在新四军之安心工作。

  周恩来一到重庆,董必武和叶剑英主动向周恩来报告了叶挺的有关情况。那天,周恩来同叶剑英一起来到青年会招待所找叶挺。

  大家一见面,周恩来一眼就看出叶挺鬓角上的白发又多了。叶挺也注视着周恩来那只因伤致残的右臂。

  周恩来把中央的电报给叶挺看后,耐心地劝叶挺,国民党顽固派的第一次反共高潮被打退以后,又在酝酿新的阴谋,新四军面临着新的危险。在这种情况下,叶挺不能去职,不能给蒋介石以可乘之机。个人的处境再困难,也要坚持抗战到底。

  叶剑英也在一旁劝说。

  叶挺深受感动,他说:我本来不想改变去职的想法,现在我改变主意了,我要按照党中央的指示回到皖南去。个人的委屈再多,也要同新四军共命运。

  “应该向蒋介石表示愿意回新四军工作,坚决反对蒋介石另派新四军军长。”周恩来又说。

  叶挺微微点头。

  周恩来给项英打电报,要项英派一名高级干部到重庆来接叶挺。项英接到电报后,马上派政治部主任袁国平赶往重庆。

  在重庆,周恩来先后三次找袁国平谈话。

  第一次是周恩来个别找袁国平谈话。周恩来指出,项英没有积极执行中央关于新四军应向北发展的方针,没有执行中央关于对顽固派应进行“有理有利有节”斗争的方针,在同国民党的谈判中没有坚持党的立场,这些都是错误的。周恩来还说:新四军发展的主要中心是江北,第二是苏东,第三是苏南、皖南。新四军必须建立苏北、皖北根据地,其次是湖北根据地。在年内新四军要扩军20万人。

  周恩来第二次找袁国平谈话时,博古、叶剑英、饶漱石和叶挺都参加了。叶挺还表示了三个同意:即同意中共中央提出的发展方向,同意用各种游击队的名义发展武装,同意在敌后建立民主政权并大批募款。

  当时还决定:新四军军部争取移往苏南;今后有关新四军问题的谈判,一律在重庆由周恩来负责,不再由袁国平在上饶同顾祝同进行谈判。

  第三次谈话时,饶漱石也参加了。周恩来在同他们的谈话中,确定东南局仍以项英为书记,饶漱石、曾山为副书记。

  周恩来还要求袁国平回新四军以后要支持叶挺做好工作,帮助项英改正错误。

  7月9日,叶挺离开重庆回新四军。临走前,周恩来同叶挺一起字斟句酌,写了一封给蒋介石的信。这封信写得很巧妙,既回避了辞职的字眼,又承当了“迄未完成”“旨意”的“责任”,从而使蒋介石无法阻止叶挺回新四军工作。这也是周恩来高超的斗争艺术的体现。现把这封信辑录如下:

  委座钧鉴:

  年来挺以愚拙无能,诸凡钧座所付托之旨意,迄未完成。按其责任,挺实无可辞卸。乃蒙委座曲谅,感戴靡涯。倘能追随钧座,仍许为国效力,则挺唯有摩顶捐躯,以报万一。临禀待命,肃叩钧安

  叶挺

  §4

  公元1940年。

  新四军东进北上,在黄桥漂漂亮亮地打了一仗。

  史载,陈毅指挥“黄桥战役”,为巩固和扩大苏北抗日根据地奠定了基础。

  苏北,地处上海、南京、蚌埠、徐州侧背,盛产粮、棉、盐等战略物质,也是日本侵略军华中和华北两个战略集团的接合部。在苏北坚持敌后游击战,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黄桥,位于泰县、泰兴、靖江、如皋等县的中心。以黄桥为中枢建立根据地,东可向南通、海门敌占区挺进,北可以与八路军接应。黄桥周围数县物产丰富,人口稠密,对新四军坚持敌后游击战十分有利。

  为了贯彻“向东发展”的方针,陈毅、粟裕决心东进黄桥。

  敌人的力量显然比新四军强大。

  当时,盘踞在苏北大部分地区的是国民党江苏省主席兼苏鲁战区副总司令、省保安司令韩德勤指挥的部队。韩德勤是江苏泗阳人,早年曾在江苏陆军小学、武昌陆军第二预备学校,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学习。北伐战争时,他任第3师上校参谋长,土地革命战争时曾率部参加对红一方面军第三次“围剿”,后来又担任军委会委员长重庆行营办公厅厅长、西安行营办公厅厅长等职务。淞沪会战爆发时,他担任第三战区参谋长。1938年1月,韩德勤任第24集团军副总司令,并代理总司令。韩德勤勾结日寇,不断制造反共磨擦,残杀抗日军民。

  日本侵略军由于兵力不足,也想利用韩德勤的力量来镇压苏北人民的抗日活动。因此,如何对付韩德勤的部队成为新四军贯彻东进北上方针的一个重要问题。

  陈毅看到,韩德勤虽然有15万多军队,但派系繁多,各部队之间矛盾很深,难以统一行动。这些军队主要有三部分组成。

  一部分是第89军,该军辖第33师、第117师、独立第6旅、江苏省常备第1至第10保安旅。这一部分军队是韩德勤的“嫡系”。

  第二部分是苏鲁皖边游击军,下辖第1至第11纵队,共约3万人,部署在泰州及其附近地区。李明杨为游击军总指挥,李长江为副总指挥。他们属于地方实力派。

  第三部分是由国民党财政部税警总团改编的游击第8军,由陈太运指挥,名义上隶属于李明扬和李长江,实际是宋子文系统的力量。

  韩德勤凭借自己的军队优势,时时都想兼并“二李一陈”。“二李一陈”虽然隶属韩德勤指挥,但对韩德勤的排挤非常不满,他们暗中联合,反对韩德勤。因此,这些军队之间各怀叵测,明争暗斗。

  陈毅和粟裕决定利用这些部队之间的矛盾,打开苏北抗战的有利局面。

  1940年5月8日,陈毅向中央报告:“解决苏北问题,应先向省韩下手。”在陈毅看来,惨杀抗日游击队、制造大小血案的韩德勤已成为苏北抗战的主要障碍。要建立苏北抗日民主根据地,发展苏北抗战,必须从韩德勤手中夺取苏北抗战的领导权。毛泽东也明确提出:“陈毅部队,应当加紧向苏北发展”。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