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军事·军旅 > 血祭卢沟桥 | 上页 下页


  叛军劫持钢甲车后,利用钢甲车上的通讯设备与石友三、潘毓桂取得了联系,准备攻城。

  前面已说,钢甲车开到了永定门豁口,见缪澂流的部队已经用装上的麻袋将豁口堵死,知城内已有准备。缪澂流部队此时也将东交民巷包围,准备东交民巷中叛军一出即行缴械。豁口外钢甲车上的叛军见城内接应部队迟迟不出,而城墙上布满了城防部队,见大事不妙,匆匆向中南海开了几炮,还真的在城内引起了一阵惊慌。

  府右街在中南海的西墙外,炮声听得清清楚楚。此时,土肥原还是秦德纯的座上客。说:“华北国今天就成立,关东军也在入关,仁兄不同意签字,这炮声就会愈加猛烈,难道你愿意轰平整个北平城吗?”

  秦德纯在和土肥原谈判的过程中,出去接过几次电话,外面发生的事情大概清楚,虽然预料石友三、白坚武不会成气候,土肥原现在也不过是讹诈,可是禀承上峰之意,求得暂时喘息,只有在“秦土协定”上签字。

  何应钦在居仁堂办公室里急得团团打转,随时准备打铺盖南撤。华北形势“山雨欲来风满楼”,石友三等人不过是个信号。不知道什么时候又出来什么人,会闹得更大更不可收拾。

  这时候门外二十九军总参议肖振瀛求见。何应钦同意他进来了。肖振瀛行过上下级拜见礼之后,说:“何部长,平津局势危矣,不知何部长有何打算?”

  肖振瀛一直是西北军的政客、文职,与何不是一个体系,来往也不多,不过是官场应酬关系。见这次来见,料其必有说道,互不知心,不得不用官场话应酬。“仁兄有何高见?这局势不是明摆着嘛!”

  肖说:“何部长,日本人不允许中央军和东北军驻在平津,实则等于把平津让给了日本人?”

  何知道肖在暗示自己丢了平津,国人不容,此时他无可辩驳,只是低着头听着。

  肖说:“现在没有办法,离北平最近的就是二十九军了。

  平津不能有一日军事真空。”

  何应钦低头在想,是呀,离平津最近的有二十九军和现在驻在河北的商震的三十二军。但平津形势险象环生,商震在这风口浪尖必抱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二十九军驻在察哈尔,秦德纯和日本人订了“秦土协定”已遭国人唾骂,难道他们还想到平津来?说不定什么时候在日本人的胁迫下再订什么协定。抢地盘?现在也不是时候呀!二十九军居然想到平津惹是非来!

  何说:“二十九军进驻北平,要报告中央,不过,我想中央不会反对!只是日本人能容?”

  肖振瀛从居仁堂退了出来,连家都没回叫汽车夫火速去天津。肖振瀛到天津没有来得及拜访在天津私寓的宋哲元,直奔天津驻屯军特务机关,求见刚回来的特务机关长土肥原贤二。说明来意,着重解释前年在长城发生两军冲突,纯系两国公事,二十九军进驻平津能与日方友好相处。土肥原马上答应了肖振瀛的要求。

  土肥原为什么答应得如此爽快?

  原来长城抗战以后,肖振瀛料定日军必深恨二十九军,二十九军又属杂牌,中央必然不撑其腰,甚至会借敌之手消灭异己。二十九军必处境险恶。肖借机不断向日方输诚以缓和与日方紧张关系。“秦土协定”虽是二十九军的耻辱,二十九军也因祸得福。日本人认为二十九军也是可以利用的。1933年以后,日方对二十九军情况不断研究,认为其为地方军,可以树立为反对中央的势力。土肥原答应肖振瀛的要求,也是他们研究已久的结果。

  肖振瀛从土肥原那里出来,又马不停蹄返回北平求见何应钦。此时何已经将肖的要求报告蒋介石,蒋也马上答应。蒋为什么马上答应?用蒋后来对宋哲元评价的话解释这个问题也就比较清楚。蒋认为宋哲元这个人受过正统(指儒家)思想教育,“是个纯朴厚重,性格直爽的山东军人,他不像其他人在政治上有那么多的花样。”

  在石友三叛乱的几天之前,宋哲元已经被免除察哈尔省主席之职,原因即为与日方“频生摩擦”。当时蒋介石在庐山,行政院由院长汪精卫主持。后来蒋介石解释说,此事他不知道,行政事务是由汪院长主持。汪精卫后来投靠日本,成立伪政权,成为中国头号大汉奸,态度自不必说了。当时战必败的思潮笼罩全国,尤其是上层。就连主战的“七君子”之一的王造时也说过这样的话,“战是必败的,败也要打”。蒋介石对抗日并不积极,曾经先后谈到他的观点,认为中日大战在所难免,但愈晚愈好。蒋曾估计中日大战发生可能在民国27年(1938年)夏。中国全面抗战的条件尚不成熟,愈晚愈好,免生与日摩擦也符合蒋的观点。

  但是日本的战时体制刺激其经济、社会结构在恶性膨胀,飞速发展,并不会等待中国的调整和准备。

  宋哲元被免除察哈尔省主席职务之事,宋着实愤懑,其实在日本人面前一而再,再而三地受欺辱,为国家计、为民族计,已经委曲求全,一再忍让,没有想到中央依然釜底抽薪,撤其行政职务,同时还谣传着准备调二十九军南去“剿共”。宋如抗拒,显然被撤军职也是早晚的事。宋在当天即坐专列从张家口回到天津。在张家口火车站上不顾影响,当着手下送行的高级将领就发表了即席讲话,指责蒋介石,“谁再相信蒋介石抗战,谁就是傻瓜笨蛋”。当时在场的张自忠、冯治安、秦德纯等都是灰不溜秋的,抬不起头来。宋的讲话及当时情景,很多报纸都作了报导。

  宋哲元回到天津私寓以后神情沮丧闭门谢客,准备在哪一天被递解军职解甲隐居。可是,拜访他的客人多了起来,而且大都是过去交往不多的朋友、名士。其中有陈觉生、王揖唐、齐燮元、曹汝霖、陈中孚等,这些人后来都成了有名的大汉奸。再有就是肖振瀛和实业家齐协民等老友。这里我们引用一段文字,可略观宋哲元当时情况及转变为“灵活”的情形:

  齐协民带陈觉生进来,陈觉生令随员送上一盒普通的点心匣子为礼物。

  齐向宋介绍:“这是陈觉生先生,从日本回来不久,是我们天津政界活跃人物。”

  陈说:“宋军长,久仰大名,父母之官,早应叩见,今日才来,甚歉甚歉!”

  齐协民道:“我是搞实业的,政治上的事,我从来不过问。这回来拜见仁兄,也是受陈先生之托,引见引见。仁兄不计较的话,我认为仁兄居高位住天津,不妨和各界人士来往来往。”

  宋说:“仁兄言之有理,我这人只是粗通军略,送迎之事,一向迟拙,认识陈先生三生有幸!”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