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军事·军旅 > 血火海洋 | 上页 下页
一七


  英军攻下定海后,胃口越来越大,矛头直指镇海和宁波。镇海是浙江东部甬江的入海口,地形险要。1841年2月,蒙古镶黄旗人裕谦受命代替伊里布为钦差大臣,主持军务,重点布防。裕谦极力反对伊里布等人的投降活动,揭发伊里布及其家人收受英人贿赂,道光帝将其革职。在抵抗英军的战斗打响前,裕谦召集官兵举行誓师大会,庄严表示要与镇海共存亡,使将士们深受鼓舞。但贪生怕死的浙江提督余步云却借口有足疾不肯下跪宣誓。在10月10日的战斗中,余步云又无耻地向裕谦建议向英军屈服,被裕谦怒斥为“苟且旦夕,有伤国体”。余步云弃炮台而去,守军随之溃散。英军由山后的仙人洞上山,占据山上的威远城,并由此以大炮俯轰镇海。

  中午时分,英军自东城幽缘梯攀城墙,守军虽拼死抵抗,但终因力量悬殊、伤亡过大而弃城。镇海城破时,裕谦忠于职守,自尽报国。他死后,英人仇视他的忠烈,畏惧他的余威,曾悬赏重金买他的尸体,但被百姓保护起来,以后修了专祠。

  英军侵入镇海后,对平民百姓进行了灭绝人性的屠杀,特别是在人口稠密的近郊连续炮击2小时,进城后又大肆掠夺。继尔溯江而上,进犯宁波。余步云及宁波知府邓廷彩等人在宁波不作任何抵抗就逃往上虞,使宁波城门洞开。英军不费一枪一弹,唾手可得宁波城,掠夺了可供侵略军食用两年的谷物和12万银元。

  鸦片战争在总体失利的情况下,局部也打了一些胜仗,舟山海上奇袭战就是一例。英军先后侵占浙江东部数城,道光皇帝十分震惊,下旨调兵以攻,其中一路是从海上反击舟山之敌,指挥海上反击战的主将是海州知府王用宾,先锋是在定海牺牲的总兵郑国鸿之子郑鼎臣。4月14日,郑鼎臣指挥水勇分三路从梅山港乘船出发,23日冲入定海道头港,围攻在此停泊的3艘英国军舰,敌船中弹起火,英军跳上舢板争相逃命,定海城内潜伏的兵勇闻讯也蜂拥杀敌。郑鼎臣亲率火筏船驶近正在修理的英船“复仇神”号,凶猛的火势将英军的不少舢板烧毁。这次海战中,清军共烧毁英军大船4艘,舢板数十只,烧死和淹死英军士兵300人。

  位于杭州湾北岸的乍浦是浙江地区的海防重镇,也是英国侵略军攻击的重点地区。1842年5月13日,英国侵华舰队从甬江口外起航北犯,17日到达乍浦海面,紧接着便从西行讯、天后宫、葫芦城一线对西山咀等炮台进行炮击,然后由4艘武装轮船运送2200名英国步兵分三路登陆。守军苦战3小时,大部阵亡或负伤,佐领隆福掣佩刀刺英兵数人后自刎。天尊庙失守后,三路英军会合,随即攻占了乍浦城。

  鸦片战争打到这时候,清政府已经对战争的结局有所认识了。皇帝虽一再强调长江口的防御,但已没有人去落实此事。两江总督牛鉴甚至根本就不相信英军会这样不给面子,敢跑到中国的内河来作战。所以,他经营的长江口防御也是形同虚设。

  6月16日,英军对吴淞发起总攻。这是整个鸦片战争中规模最大、对战争进程影响最大的一次战役。吴淞之战,英军投入海军兵力为:战艘7艘,共装配舰炮198门,武装轮船6艘,运输船13艘,舢板若干。投入的登陆兵力为3个步兵团,5个炮兵连及海军陆战队近万人。清军防御兵力共七八千人,大小火炮240余门,具体部署是:西炮台为设防重点,安置火炮140门,由江南提督陈化成率军1300人驻守,东炮台由参将崔吉瑞率军1 000余人防守,设火炮20门。徐州总兵王志元率军700人掩护吴淞炮台侧后。两江总督牛鉴率军2000人驻守宝山县城。另外还有战船等水上防卫力量,由水师守备田浩然统领。

  16日晨,英军在做好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先用3艘大型军舰攻击西炮台,4艘中小型军舰突入黄浦江攻击吴淞镇和东炮台,并掩护步兵在吴淞口登陆。英舰在西炮台附近的江面,遇到了陈化成率队顽强抵抗,守军同英舰展开两个半小时的激烈炮战,双方都有百余门火炮在轰鸣。英舰被击中多次,死伤20余人。陈化成奋不顾身,和部属一起燃炮轰敌,炮台守军越战越勇。牛鉴领兵增援,路上正遇英舰发射的一枚炮弹在附近爆炸,吓得慌忙逃至嘉定。守在吴淞口的总兵王志元也随后放弃炮台逃走。

  这时,又有4艘英舰冲入黄浦江中,英军以猛烈炮火压制吴淞口守军的火炮。这时,西炮台正面已有几处被英军突破,大队英兵随即上岸。吴淞江边之敌也趁机反扑。陈化成面对英军的两面合击,虽已受伤多处,但仍坚持战斗,督兵抗敌,百余名官兵全部殉国,西炮台落入敌手。英军随即攻占宝山县城,东炮台也被英军陆战队攻占。

  6月19日,英军分水陆两路进犯上海,上海守军望风而逃,英军兵不血刃就占领了上海。在经过半个月的抢劫和休整之后,7月6日,英军从吴淞口继续西进,下一个目标将是中国的六朝古都——南京。

  16. 道光皇帝下“圣旨”,侵略者所求无不准允。逃跑总督牛鉴议和不够资格。美国人趁火打劫,从中渔利。

  南京,也叫江宁。但长江早已不再安宁,中国早已不再安宁。

  1842年8月4日,由85艘军舰和武装运输船组成的英军舰队开至南京江面,耀武扬威地声称要对南京城开炮。守卫南京的将军是个年过八旬、有六个小老婆的朽木之人,手下是一群望风而逃的贪生怕死之辈,怎样能抵住英国人坚船利炮的攻击呢?道光皇帝觉得大势已去,要保住大清江山,也只有“议和”这一条出路了。而英国人在一年前就照会清政府,若要议和,只能派伊里布办理。

  这个伊里布何许人也?此人乃清政府的投降派大臣,原为两江总督,曾因收受英人贿赂、阻止军民抗英,被道光帝革职。这时候,道光帝也只好自己打自己的嘴巴子,重新起用伊里布,同英人议和,同时还有投降派代表人物耆英。道光帝向这两个人面授天机,要他们“便宜行事,务期妥速办理,不可稍涉游移”。说白了,就是让他们顺从英国侵略者,以早日停战。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