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军事·军旅 > 东北抗联征战实录 | 上页 下页
四二


  经过一个冬天的反“讨伐”,第4团不但没有被消灭,反而壮大起来了。在这种情况下,中共吉东特委在1936年3月12日写信给中共饶河中心县委和第4军第4团,告诉他们,第4团干得不错,还应该这样干下去,下一步要继续积极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开辟新的游击区,要进一步扩大抗日统一战线,并在此基础上创建抗联第7军。

  中共吉东特委的指示给第4团的同志们带来了莫大的鼓舞。考虑到创建第7军的条件还不太成熟,他们先在现有的几个团的基础上把队伍扩编为第4军的第2师。第2师成立的时候有兵力500人,师长郑鲁岩,副师长李学福,第4团的参谋长升任师参谋长。

  人多了,枪多了,名气也大了。但是,第2师的领导们的头脑没有发热。他们十分清楚,他们的力量是宝贵的而且也是有限的,在与敌人的斗争中还不能去打那种“硬碰硬”的仗。所以当敌人在1936年春天集中起3000多名日伪军向他们发起进攻的时候,第2师采取的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的办法——由副师长李学福带着一小部分队伍留在饶河地区与敌人周旋,而师长郑鲁岩和参谋长崔石泉则带着大部队到虎林、宝清一带去活动,在那里不断地袭扰敌人。

  带领部队前往同江、富锦一带活动的参谋长崔石泉可是个有勇有谋的人物。这位朝鲜族同志是饶河游击队的创始人,早在1932年就带着金文享等6个人,仅凭一把手枪,成立了令汉奸走狗心惊胆颤的“特务队”。后来又和李学福等一起组织起了“特务营”、饶河反日游击队。

  在与敌人长期的斗争中,崔石泉深刻理解和掌握了中国古代兵书上讲的“攻心为上”的至理名言。他在战斗中特别注意搞好瓦解敌军的“攻心”工作。此次带队前来同江、富锦开辟新游击区,他一到同江做的前两件事就是与此有关的。第一,他先派出人去调查当地的大排队情况,广泛联系群众,通过各种渠道向大排队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第二,他在部队内部开展组织性纪律性教育,要求大家以革命军队的模范行动影响大排队,使其中有爱国心的士兵逐渐向自己靠拢。

  崔石泉的这些工作很快就收到了成效。驻二龙山伪警察队的8名士兵主动找到了崔石泉,要求派人去帮助他们哗变。崔石泉当即派了12名战士前去帮助他们打死了日本教官和那个反动的伪警察队长,使那里的20多名警察带着武器参加到他们的队伍里来了。

  6月15日那天,崔石泉带着150名战士在同江县头道林子与200多名日军和16多名伪军、大排队遭遇了。这显然是一场力量对比悬殊的战斗,崔石泉知道,如果光是与敌人“动手”,那肯定是要吃大亏的,我们应该发挥自己的政治优势,在“动手”的同时还要“动嘴”。于是,他传下令去,让战士们一边打一边高喊:“我们专打日军!中国人不打中国人!”

  可别小看这简简单单的两句话,它们的作用可不小。那些伪军和大排队员听到这两句话后,慢慢就开始动摇了,他们有的冲天打枪,有的则干脆偷偷地跑过来,给抗联战士送来急需的子弹,还有的把日军阵地内的情况及日本指挥官的位置都告诉了崔石泉。这样,这场仗从上午9点一直打到下午6点,抗联战士越打越勇,最后以16比50(阵亡人数)的比分赢得了这次战斗。

  就在崔石泉这面不断取得胜利的同时,李学福在饶河一带也是干得有声有色。他把活动在那一带的“天军”、“北海”、“花牙子”等反日山林队组织起来,整编为第7、第8、第9团。为了加强对这些队伍的领导,他从自己的基本队伍里抽出了一部分骨干,经过培训后,分到那几个团里当团副、连长和指导员。

  与此同时,师长郑鲁岩在虎林一带也与日伪军进行了10多次战斗,发展了几十名队员。

  随着第4军第2师的积极活动,使虎饶地区的党组织及群众抗日组织有了很大的发展。活动在那里的山林队和红枪会等也都积极要求和他们联合,一起进行抗日活动。到1936年秋天的时候,建立第7军的条件已经成熟了。10月26日,第4军第2师在爆马顶子召开了各抗日队伍代表会议,决定成立东北抗日联军第7军。11月15日,第7军正式成立。

  据第7军领导人回忆说:第7军在刚成立的时候,“基本部队总数400多名,早已收编的抗日队伍为300多名,采用三三制把基本部队改编一、二、三三个师。军长陈荣久兼代第1师师长,参谋长崔石泉,第2师师长李学福,第3师师长景乐亭……”

  此时出任第7军军长的陈荣久,在“九·一八”事变前是东北军第21旅的一名士兵。“九·一八”以后,他和连里的一些爱国士兵一起,缴了准备带队投降的连长的械,并一起加入了王德林的救国军。在救国军对他们进行整编的时候,他被推举为连长。当救国军的领导人纷纷跑到苏联去的时候,陈荣久号召士兵们说:“我们决不投降!我们决不过界!就是最后只有我们一个人也要在国内抗日到底!”后来,当他看到李延禄的抗日游击军是真正抗日的队伍后,便带着自己的人来到了宁安,参加了抗日游击军。

  在抗日游击军里,陈荣久主动接受党的教育,不久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入党后的陈荣久表现更为出色,1934年,他被组织上派到苏联学习。1936年秋,他从苏联学习完回国。组织上便把创建和领导抗联第7军的重任交给了他。

  陈荣久上任后不久,便表现出了杰出的领导才能。他果断地处决了几名混入队内的敌特、奸细分子,粉碎了敌人企图通过挑拨第7军领导人之间的关系,破坏汉、朝民族团结来瓦解第7军的阴谋,巩固了这支刚刚成立不久的队伍。但是十分不幸的是,在1937年3月的一次战斗中,我们这位英勇的指挥员在掩护大队突围时,中弹牺牲了。

  陈荣久牺牲后,崔石泉挑起了代理军长的重担。第7军在他的带领下在饶河、虎林、同江、富锦一带,广泛地开展游击活动,主动打击敌人,争取伪军哗变,与群众建立了十分密切的关系,从而使第7军部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37 以血还血

  由周保中将军指挥的东北反日联合军第5军,是在1936年2月魏拯民从苏联返回吉东后传达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指示后,和第2军几乎同时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的。

  抗联第5军成立之时,也正是日本鬼子对吉东地区的抗日武装大举“讨伐”之日。当时,日本人在政治上提出了“专打抗日军,不打山林队,收降山林队”的口号,在经济上对我抗日根据地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封锁,不准群众有富余的粮食、不许商店多卖一尺布、一斤盐……为了应付这日益恶化的形势,中共吉东特委在1935年底给第4军和第5军党委写信,对两军在1936年的军事行动计划提出了详细的意见。第5军党委根据吉东特委的指示,在1936年2月决定将主力撤出绥宁地区,转战于中东路南北。具体部署是:李荆璞的第1师以额穆县为中心,向五常、苇河、舒兰、敦化等县活动,打通与第1军的联系;傅显明的第2师以穆棱为中心,向东宁、密山、勃利一带伸张活动,与第3军、第4军取得联系;并打算与第2军一起组成联合指挥部开展广泛的游击活动,准备在夏季青纱帐起来以后,尽可能多地开辟新的游击区,熟悉地理环境,建立地方关系,以便在敌冬季大“讨伐”到来的时候与之进行有力的斗争。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